让记叙文的语言靓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作文有鲜活的素材,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感,但缺少了靓丽的语言装饰也会黯然失色。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语言靓起来呢?
  一、妙使修饰添色彩
  修饰语就是修饰主要成分的字或词语,往往多用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这些修饰性词语能使作文中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张力,为作文的语言增添色彩。修饰性语言能更好的呈现出描绘事物的颜色、声音、形状、情态,语言表达婉转曲折而又生动细致,给读者感到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的感觉。
  (1)喜欢绿色,那淡绿的青草地,那碧绿水杉,那泛绿的河水,那绿油油的稻田,静静地感受那一层层绿的涟漪在心中荡开,心也仿佛被轻轻地铺平。(陆莹《向往绿色》)
  例(1)选取的自然景物的“青草地”、“水杉”、“河水”、“稻田”分别用“淡绿”、“碧绿”、“泛绿”、“绿油油”来修饰,呈现出了各种绿色,给人视觉冲击,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二、巧用修辞出鲜活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我们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反问、设问等。在作文中巧妙使用修辞能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灵动富有文采。
  (2)到了夏天,芦苇便急不可耐了。它们个个跃跃欲试。每当轻风起,便摆弄着各自的舞姿,一个个挤眉弄眼,聚在一起,相互拥抱着,丝毫不惧这闷热的气流。它们纤细的杆子,宛若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纤腰。(周江燕《向往绿色》)
  (3)小黄狗在我脚边钻来钻去,一点也不怕生,不一会儿便和我家的猫咪嘶闹上了,在田边追闹。绿盈盈的田野,是多么和善友好,静静地笑着。(刘莉华《向往绿色》)
  例(2)运用了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芦苇。先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芦苇“跃跃欲试”、“摆弄舞姿”、“挤眉弄眼”、“相互拥抱” 等态势,让人容易从生活中人的状态联想到芦苇,生动、逼真而又形象;之后又把“芦苇杆子”比成了“少女的纤腰”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质感。例(3)巧妙地使用了拟人手法,把“田野”人格化,写出田野的自然而又亲近的情态,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例
  三、镶嵌名句显积淀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名言警句是经过历史检验和锤炼的,其中富有理性思辨之美。如果学生能在作文中准确地借鉴、使用名言警句,不仅能展示丰厚的文化积淀,还能增强语言意蕴美。让学生作文层次能够得以提升。
  (4)“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人的智慧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懂得挖掘利用他人优点的人,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李佳艳《假人之长》)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教书育人就是他们人生的作业。(黄蓉《人生的作业》)
  例(4)(5)都能准确找到所要表达意思的名言警句,不仅恰当的点明主旨,而且丰富了作文的语言之美,凸显了小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四、交错句式现灵活
  “句式交错”就是由于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容有着不同需求,在不改变表达意思的前提下,选择整散句交错的形式,造成作文在语言结构上句式多变,整散结合,长短参差,从而表现出来语言的灵动,读上去又朗朗上口,(6)我们向往绿色。面对高考我们寻找的绿色又是什么?努力吧!在高考的黑洞中,也许你能找到那个出口。(俞佳丽《向往绿色》)
  (7)即使飞蛾一生短暂,但她留给人们的勇气是永恒的。即使烟花盛开一刻,但她留给人们美好的记忆是永恒的。(沈超《永恒的价值》)
  例(6)采取了句式多变的形式,分别用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各种语气交错使用,很好地避免了句子形式上的呆板,使句子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情感充沛。例(7)采取了长短交错的形式,长句严谨、准确、条理清晰、气势磅礴,短句短小精悍、活泼明快、节奏感强,形成了一种错落之美。
  总之,语言枯燥而又干瘪,缺乏美感而又不鲜活、灵动,是难以得到阅卷老师青睐,也不会得到好的分数。俗话说:马美靠鞍装,佛美靠金装,人美靠衣装。既然如此,作文的语言美也要靠一些写作技巧来装饰才能达到。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好修饰语、修辞、名言警句、句式形式等,使我们作文的语言活泼鲜活而又富有意蕴之美。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习中培养语感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中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它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理念,接下来从三个层次来谈一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感
期刊
伟大的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多少年来人们读屈原的《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是诗人蕴藏着满腔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
期刊
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方法。  1.置身写作情境,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相对较到位,但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却远远不够,就这个意义上讲,圈外的人士批评我们“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会写文章的
期刊
新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是多年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身上仍套着一副沉重的枷锁,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倾听,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趣丧失殆尽。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语文教学富有个性化,就成了当代语文教师亟待探索和创新的主要
期刊
语文的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作为语文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展现语文教学魅力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决不能仅凭几节课堂上的发言和一学期几篇作文训练,而是更有赖于学生自觉自愿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语文。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采用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听。集中进行听力训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任务主要通过系统的口语训练来完成。根据口语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掌握学生说话的心理,让学生想说。  作为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生理趋近或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在感情上出现了内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真情  (一)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  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初中作文教学往往是为作文而作文,写作时也不能放开手脚。学生的个性有差异,认识能力有差异,知识水平有差异,但千篇一律的题目,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教师可在学生入学之初的作文课上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不规定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
期刊
学习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基本最核心的方法是阅读,在阅读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沉淀是不可行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反之,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想贫乏的人。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想方设法地改变这种现状,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加以指导,积累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和能力。  (一)关注课内,注重迁移,开展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期刊
中学德育现代化的课题,已经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面前,一种历史的紧迫感,一种现实的责任感,鞭策着,鼓励着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力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学德育现代化的新路。  一、德育思想的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现代德育思想的核心。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崇高理
期刊
中央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说明我国的“教改”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下面笔者谈谈做法和思考。  一、改革教学思想  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必须要改革教学思想,因为教学思想是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前提,也是确立教学价值和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而教学思想又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不同,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当今是市场经济,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  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呢?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