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新的课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生动、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脱离生活多,联系实际少;学生被动接受多,自主探索少。学生厌学的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那么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我应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让生活引领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
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那么生活也就是教育。因此,特教数学教师要自觉把学生的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接触实际,热爱生活,了解生活,明白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乐趣。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30+10=40,9-3=6,15-5=10”等等。接着教师又提出:“在我们一天的生活中能找到数学吗?”教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争论:“你坐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算的话都不知道要给多少钱?”“你上学放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么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议论着,一堂枯燥的数学课变成了交流课。数学的奥妙和学习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产生了好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养成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数学课堂生活化就是把我们的学习带到生活中,让生活服务课堂。这么说,当然也可以让课堂生活化,比如在教学认识“元 角 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知道“货币流通”的本质,把“小商店”搬进了课堂。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郁,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二、让课堂自然生成,使学习更加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它是“活”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精心准备教案。在课堂上我们应注重充分预设、关注现实、善于捕捉、交往互动、个性感悟、共同发展来说明如何更好地动态生成,让课堂精彩而美丽。
在复习“认识数字”时,按教学设计我用提问的方式结尾,问:“大家找找小动物有几只脚?”学生说出了各种动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小鸡是3只脚趾。”另一个学生说:“小狗……”还没说完,一个学生大声说:“小鸡有4只脚趾。”我的思维停顿了,是抛开问题按预设进行还是让问题继续,使学生真正了解小鸡的爪子?看着学生渴求的眼神,我选择了后者,这个时候教室里已经开了锅,“3只脚趾”“4只脚趾”,俨然分成两派。于是我故意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马上让学生把我的电脑搬过来,调出了小鸡脚的图案,立即知道了小鸡有多少只脚趾,接着学生观看了很多小动物的脚的图片,数了它们的脚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很快懂得了数字的顺序、概念,在愉快、热闹的课堂里达到了教学目标。抓住这样一个问题,就知道搜索材料的重要,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和成果就能有效生成。
课堂教学是知识与情感交融的过程,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思维与情感千变万化,这就使课堂也生动起来,记得在一次课堂上,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受伤的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顿时,所有的眼珠都跟着小鸟走,头跟着小鸟转,学生们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了,我气愤极了,气冲冲把门打开,拿了个笤帚把小鸟硬生生赶了出去。随后,课堂纪律好了很多,一个个呆若木鸡,看着我上课,一堂课就这样有惊无险,顺利地完成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假如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马上让学生去观察小鸟,在它身上找数字或其他有利用价值的生成材料,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寻、寻找答案。那么这堂课又会怎样呢?可以肯定的是,学生鲜活的个性一定能得到张扬,灵动的智慧能得以绽放,激情的创造能充分展示。
三、让科技跟随学生,使课堂丰富多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多媒体教学,画面丰富,手法多样,内容形象,学习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在良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教师用多媒体教学,银幕上出现3只美丽的小鸟,让学生说有几只小鸟?接着又飞来了6只,问总共有几只?他们睁着双眼认真看着银幕,接着学生运用喜欢的图画很快就掌握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应用,让学生爱上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可见运用信息技术有着许多的优点,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让生活引领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
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那么生活也就是教育。因此,特教数学教师要自觉把学生的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接触实际,热爱生活,了解生活,明白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乐趣。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30+10=40,9-3=6,15-5=10”等等。接着教师又提出:“在我们一天的生活中能找到数学吗?”教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争论:“你坐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算的话都不知道要给多少钱?”“你上学放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么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议论着,一堂枯燥的数学课变成了交流课。数学的奥妙和学习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产生了好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养成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数学课堂生活化就是把我们的学习带到生活中,让生活服务课堂。这么说,当然也可以让课堂生活化,比如在教学认识“元 角 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知道“货币流通”的本质,把“小商店”搬进了课堂。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郁,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二、让课堂自然生成,使学习更加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它是“活”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精心准备教案。在课堂上我们应注重充分预设、关注现实、善于捕捉、交往互动、个性感悟、共同发展来说明如何更好地动态生成,让课堂精彩而美丽。
在复习“认识数字”时,按教学设计我用提问的方式结尾,问:“大家找找小动物有几只脚?”学生说出了各种动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小鸡是3只脚趾。”另一个学生说:“小狗……”还没说完,一个学生大声说:“小鸡有4只脚趾。”我的思维停顿了,是抛开问题按预设进行还是让问题继续,使学生真正了解小鸡的爪子?看着学生渴求的眼神,我选择了后者,这个时候教室里已经开了锅,“3只脚趾”“4只脚趾”,俨然分成两派。于是我故意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马上让学生把我的电脑搬过来,调出了小鸡脚的图案,立即知道了小鸡有多少只脚趾,接着学生观看了很多小动物的脚的图片,数了它们的脚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很快懂得了数字的顺序、概念,在愉快、热闹的课堂里达到了教学目标。抓住这样一个问题,就知道搜索材料的重要,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和成果就能有效生成。
课堂教学是知识与情感交融的过程,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思维与情感千变万化,这就使课堂也生动起来,记得在一次课堂上,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受伤的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顿时,所有的眼珠都跟着小鸟走,头跟着小鸟转,学生们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了,我气愤极了,气冲冲把门打开,拿了个笤帚把小鸟硬生生赶了出去。随后,课堂纪律好了很多,一个个呆若木鸡,看着我上课,一堂课就这样有惊无险,顺利地完成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假如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马上让学生去观察小鸟,在它身上找数字或其他有利用价值的生成材料,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寻、寻找答案。那么这堂课又会怎样呢?可以肯定的是,学生鲜活的个性一定能得到张扬,灵动的智慧能得以绽放,激情的创造能充分展示。
三、让科技跟随学生,使课堂丰富多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多媒体教学,画面丰富,手法多样,内容形象,学习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在良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教师用多媒体教学,银幕上出现3只美丽的小鸟,让学生说有几只小鸟?接着又飞来了6只,问总共有几只?他们睁着双眼认真看着银幕,接着学生运用喜欢的图画很快就掌握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应用,让学生爱上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可见运用信息技术有着许多的优点,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