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s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高职美术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高职美术教育功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培养学生对中外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评述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教育理念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们的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美术欣赏课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发挥不了其潜能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有机结合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因此,要重视加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的性质
  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熏陶才能具备。美术欣赏课也是通过中外美术作品中的精华作品来对学生进行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教育形式,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融入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讲解之中,使学生掌握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课前要选择好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来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把欣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变化。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德育思想启迪。要知道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通过多次的艺术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外艺术史上的优秀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情操。
  二、美术欣赏课的特征
  美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类别之一。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是直观可视、可触摸感知的。如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罗丹的《思想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形象都是那样真切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客观存在的。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它的特征一是感知性、二是联想性。我们要抓住这两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美术欣赏活动。美术欣赏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它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感知对象,感觉形象逐渐加深,形成知觉,在此前提下,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感知能力、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等形成审美意识来欣赏每一副艺术作品。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阅历、审美修养和艺术水平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领悟力也是有差别的,但人在欣赏活动中的思维及心理特征是相同的。因此,美术欣赏教学不应机械的去灌输,而应充分调动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就是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体验。我们知道,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如果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的话则失去了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特征。美术欣赏课教学本身的特征是要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能,同时必然在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联想,这就是欣赏中的审美再创造。
  美术欣赏是感觉与理解、想象与认识高度统一的精神活动。因为美是人类本质对象化的产物,人类的审美判断具有相对共同的价值标准,审美活动离不开理性认识,所以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具体的作品,引导并教育学生在欣赏中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学会从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标准去分析欣赏艺术作品,培养正确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它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美术欣赏课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在形象上吸引学生,内容上感动学生,《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修道院饭堂创作的壁画。它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12个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传说。达?芬奇以他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使得这幅画成为闻名世界的不朽杰作。对于体现美的作品有《米洛斯的维纳斯》也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米洛斯岛而得名。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个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完美的道理,让学生似懂非懂。因此,我们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让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十分丰富,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面部具有希腊雕刻的典型特征,显露出娴静、典雅的气质。她的动态含蓄微妙,端庄的身材呈现的是曲线美,女神两臂虽失,但却使人感到完整无暇。让雕塑更增添一种残缺的美。如果当初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范,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正是这样的残缺美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的魅力,更体现了一种内在东西—人性的美。又如欣赏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要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创作过多幅作品。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有着金黄色彩的太阳之花,是热情、光明和生命的象征,这幅画是他内心情感世界的写照,也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更是一曲高亢的生命赞歌。无论每一副优秀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师应设计好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介绍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各种创新的手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外活动丰富课堂情境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美术欣赏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学到书本上和个人经历难以得到的文化知识。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思路,组织学生去市博物馆和观看一些画展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这一章时,带领同学们到博物馆去实地讲解。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亲身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感受着人类对美的艺术追求。适时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鉴赏力。潜移默化中同学们被祖国这样悠久的历史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所吸引。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而努力刻苦学习。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首先,需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理解。这时可借助网上搜寻的影音图像、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等。其次,还要尽可能创造一些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准确的知识体验,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明白了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好的创造一个广阔的课堂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的学习。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加强进行课堂讨论,开展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情境和欣赏能力。这些都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前提基础。
  总之,重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美术欣赏课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作用机制以及提高策略的阐述,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儿童;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的概念。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领域特别强调人的认知因素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作为一种认知因素的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被看成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动力原因。[1]
【摘要】高中政治第二轮复习就是专题部分,是政治复习的摘要组成,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题型。  【关键词】政治物质唯物    高中政治专题部分复习有以下部分知识点:  【专题一】《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唯物论)  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
周日,在大酒店喝同事女儿的结婚喜酒。席间,一位高大英俊小伙敬我一杯酒:“刘老师,敬你杯酒,祝你工作顺利!”“你是?”我诧疑。“我是宋超,你的学生,现在政府保密局工作,你不记得我了?”“宋超,对,那个长相英俊个子高高的男孩,是个出名的淘气包。”是我师范毕业第一年教的学生中很“出名”的一位学生。想起来了——  眨眼我已从教十六年了,在振小这块沃土也辛勤耕耘了十四年。从当初激情四溢的毛头小伙到今天已为人
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强调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在注意对优生教育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宽容、博爱、平等之心去理解后进生,关心后进生,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起向上的信心和自尊心,在不断的成长进步中体验到成功感,幸福感,相信他们一定会转化为积极进步的好学生。   关键词 后进生 教育 转化 原
摘要: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我们共同面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教育共同涉及的难题,就目前教育的现状来说,我们教师已经有了科学评价的理念,然而,要真正地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显现行为,真正地体悟,有效地去操作,每个人各有各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激励,评价     新课程教育是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它从课程计划、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较过去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所以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保证。那么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呢?通过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了解学生入手,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是班级发展的动力,了解学生是确立目标的前提。对于班集体而言,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个体,又要了解学生群体。了解个体即指现在也包括过去。为此我们班主任一定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同时,语文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曾经就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的学习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素摇基础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很多学生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临摹和写生的训练,但总不能准确把握形体比例,与对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主观上没理性地运用对比方式进行整体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只是盯着局部,一味的凭感觉随意地判断,这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刻画塑造。针对素描绘画的这些问题,根据我自己的初步总结,我归纳整理出一些较为实用的方法,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作画过程是看、想、画相
【摘要】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已经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在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ommon and extensive definition of metaphor,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 Then, from another angle, it introduces some kinds of new metaphor 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