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反思方面获得发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教师主导 主体发展 学习策略 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馓”数学的乐趣。为此,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们就要把课堂这片天地归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善问精讲,其他由学生自主地积累知识、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发展创新意识,这才是真正的课堂。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呢?
一 创设互动情境。激起“我想学”
学生在课堂上有求知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其主要体现在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我们应当保护好他们的天性,给他们创新的空间,给他们求知的权利,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信心。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组织一些操作、实践、讨论等活动,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在活动中,使他们感受、探索、领悟、理解新知,从而达到有所创新的境界。
在学习了“元、角、分”一课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里办一个小型的“超市”,让学生在“模拟超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当收银员、顾客的感觉。学生在这种更贴近于生活的情境中,学着购买物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我会学”
1,学会合作。学习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学生可以在同质小组、异质小组中结识更多的伙伴,学到更多的本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的氛围,通过学生说,学生改、师生评。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答案。在学生自学后,可让学生说说“通过本节的学习,懂得了什么?”或“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而其他同学可对同学的发言内容做出评判或补充,甚至发言的同学可对同学们的不周看法进行辩解。还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氛围,让学生通过互说、互评、互补,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会探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当学生的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更多地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同学们做了下面一道题:“有50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人,准备怎样租船?”他们想出了数种方案,而我把没有空位的方案批正确,其他方案批错误。学生提出异议:“他们的方案虽没空位,但要90元,甚至g4元,我的方案虽有空位,但只要88元钱,我比他节省了钱,还可以请老师一起坐,如果我是领队,我只会付88元钱,不会付更多钱。”有道理!很会算经济账,我承认了我的批改不合理。这样,就使我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学习兴趣盎然。
3,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究活动。要加强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从中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带来一只魔袋,里面装有许多物品,请同学摸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并请他们把怎么就能一抓就准的经验告诉大家。面对长方体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研究的问题,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课研究的重点。然后提供大量的制作材料,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创造出一个长方体。制作时,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用什么材料做、怎样做,并进行组内分工,边看书、边制作、边观察、边修正,最后组织汇报展示。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研究,让学生调用直观感知、生活积累的经验,实践中观察、实践中模仿、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只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启发、点拨上下功夫,通过学生提、解、悟、讲、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主动权,就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教师主导 主体发展 学习策略 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馓”数学的乐趣。为此,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们就要把课堂这片天地归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善问精讲,其他由学生自主地积累知识、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发展创新意识,这才是真正的课堂。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呢?
一 创设互动情境。激起“我想学”
学生在课堂上有求知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其主要体现在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我们应当保护好他们的天性,给他们创新的空间,给他们求知的权利,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信心。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组织一些操作、实践、讨论等活动,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在活动中,使他们感受、探索、领悟、理解新知,从而达到有所创新的境界。
在学习了“元、角、分”一课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里办一个小型的“超市”,让学生在“模拟超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当收银员、顾客的感觉。学生在这种更贴近于生活的情境中,学着购买物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我会学”
1,学会合作。学习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学生可以在同质小组、异质小组中结识更多的伙伴,学到更多的本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的氛围,通过学生说,学生改、师生评。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答案。在学生自学后,可让学生说说“通过本节的学习,懂得了什么?”或“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而其他同学可对同学的发言内容做出评判或补充,甚至发言的同学可对同学们的不周看法进行辩解。还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氛围,让学生通过互说、互评、互补,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会探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当学生的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更多地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同学们做了下面一道题:“有50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人,准备怎样租船?”他们想出了数种方案,而我把没有空位的方案批正确,其他方案批错误。学生提出异议:“他们的方案虽没空位,但要90元,甚至g4元,我的方案虽有空位,但只要88元钱,我比他节省了钱,还可以请老师一起坐,如果我是领队,我只会付88元钱,不会付更多钱。”有道理!很会算经济账,我承认了我的批改不合理。这样,就使我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学习兴趣盎然。
3,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究活动。要加强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从中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带来一只魔袋,里面装有许多物品,请同学摸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并请他们把怎么就能一抓就准的经验告诉大家。面对长方体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研究的问题,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课研究的重点。然后提供大量的制作材料,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创造出一个长方体。制作时,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用什么材料做、怎样做,并进行组内分工,边看书、边制作、边观察、边修正,最后组织汇报展示。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研究,让学生调用直观感知、生活积累的经验,实践中观察、实践中模仿、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只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启发、点拨上下功夫,通过学生提、解、悟、讲、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主动权,就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