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图书馆建设是百年大计,突破地域限制,开阔眼界,力求先精神脱贫再物质脱贫。
[关键词]农村 图书馆 发展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14-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全面改变广大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史必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农村坚持使用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图书馆极少,就全国而言,农村文化脱贫,推进科普,实现科技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
农村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条件之一。由于我国“一穷二白”的历史现实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剪刀差”政策,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图书文献资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知识的载体,而科学知识是农村脱贫的重要武器。农村图书馆是学文化、掌握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
农村图书馆可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祖国的发展同步。互联网时代知识普及“廉价化”“快餐化”,广大农民可以在图书馆利用电脑、互联网,突破地域和传统限制,面向世界。电子图书馆在农村大有可为,应与当地情况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俗、寓教于电子快餐,让农民们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尽量多的知识,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求知。
农村图书馆可以帮助本地经济迅速发展,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通过图书文献资料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科学种田、养殖。图书馆可以便捷而全方位地提供科技和供求信息,从而使农业生产与现代化经营相结合,造就集约农业、精致农业,为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创造条件。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现代图书馆观念,对现代图书馆的性质、作用、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图书馆是大城市的专利,农村可有可无,这个误区,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在农村的发展。
2.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低,苦于温饱时,谈图书馆建设不合时宜,解决温饱后,仍对图书馆建设避而不谈,就是认识问题了。
3.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束缚了农民思想,小富即安。对发达国家是怎样发展农业,怎样进行经营和生活不清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紧致精致型农业的转化,只有通过现代科技推广和运用才能实现,而农村图书馆是最好的推手。
4.脱离中国农村现实,把城市图书馆的模式照搬到农村。在大城市,某种意义上讲建图书馆是政府和大学的事,图书馆功能较齐全。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较大。另外建图书馆周期长,效益慢,所以有些领导不愿建。传统图书馆标准高、资金大,令人望而生畏。国家和各级政府目前还不能全资帮助农村建起像城市标准化的图书馆。另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公益性、普及性的,要面向大众,与经济发展和效益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对乡镇政府和农民吸引力不大。
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图书馆,这是新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要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不搞统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差异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建设适合各自乡镇的农村图书馆。
建农村图书馆应由小到大,由简入繁,预留空间,针对性强,可以从图书室到图书馆,再发展到多媒体网络图书综合服务中心,不拘形式,但要兼顾以下几种功能:
1.阅览功能;
2.借阅功能;
3.网络咨询功能;
4.信息资料下载传播功能;
5.定期不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功能;
6.信息收集及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功能。
总之,这是一个能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馆,让广大农民切实受惠。那么农村图书馆怎么建?建在哪儿?
资金上,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捐献为辅,受益农民折算工分,出人工或物也可,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具体出资比例由各地按自己条件协商解决。如地方财力不足,也可以考虑过渡方案,把农村图书馆建在乡镇中小学校里。好处如下: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基础建设。乡镇经济条件好了,再独立兴建,完备所需书籍资料。
2.图书馆建在学校,可加强学校和当地社会联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科技发展、农业经济相结合,使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促进教改。
3.每个学生都是农民家庭的通讯员、信息员、图书借阅人和服务员,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民读书热情,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农业生产,关心科技。
5.扩大图书阅览受众比例,形成读书文化氛围,文化脱贫,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由学校教师代管便于管理专业化。
农村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是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只要政府和各级干部重视,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支援,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高兆云.论农村图书馆建设.http://www.zgxcf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738.2007年9月28.
[关键词]农村 图书馆 发展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14-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全面改变广大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史必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农村坚持使用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图书馆极少,就全国而言,农村文化脱贫,推进科普,实现科技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
农村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条件之一。由于我国“一穷二白”的历史现实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剪刀差”政策,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图书文献资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知识的载体,而科学知识是农村脱贫的重要武器。农村图书馆是学文化、掌握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
农村图书馆可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祖国的发展同步。互联网时代知识普及“廉价化”“快餐化”,广大农民可以在图书馆利用电脑、互联网,突破地域和传统限制,面向世界。电子图书馆在农村大有可为,应与当地情况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俗、寓教于电子快餐,让农民们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尽量多的知识,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求知。
农村图书馆可以帮助本地经济迅速发展,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通过图书文献资料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科学种田、养殖。图书馆可以便捷而全方位地提供科技和供求信息,从而使农业生产与现代化经营相结合,造就集约农业、精致农业,为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创造条件。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现代图书馆观念,对现代图书馆的性质、作用、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图书馆是大城市的专利,农村可有可无,这个误区,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在农村的发展。
2.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低,苦于温饱时,谈图书馆建设不合时宜,解决温饱后,仍对图书馆建设避而不谈,就是认识问题了。
3.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束缚了农民思想,小富即安。对发达国家是怎样发展农业,怎样进行经营和生活不清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紧致精致型农业的转化,只有通过现代科技推广和运用才能实现,而农村图书馆是最好的推手。
4.脱离中国农村现实,把城市图书馆的模式照搬到农村。在大城市,某种意义上讲建图书馆是政府和大学的事,图书馆功能较齐全。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较大。另外建图书馆周期长,效益慢,所以有些领导不愿建。传统图书馆标准高、资金大,令人望而生畏。国家和各级政府目前还不能全资帮助农村建起像城市标准化的图书馆。另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公益性、普及性的,要面向大众,与经济发展和效益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对乡镇政府和农民吸引力不大。
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图书馆,这是新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要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不搞统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差异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建设适合各自乡镇的农村图书馆。
建农村图书馆应由小到大,由简入繁,预留空间,针对性强,可以从图书室到图书馆,再发展到多媒体网络图书综合服务中心,不拘形式,但要兼顾以下几种功能:
1.阅览功能;
2.借阅功能;
3.网络咨询功能;
4.信息资料下载传播功能;
5.定期不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功能;
6.信息收集及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功能。
总之,这是一个能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馆,让广大农民切实受惠。那么农村图书馆怎么建?建在哪儿?
资金上,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捐献为辅,受益农民折算工分,出人工或物也可,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具体出资比例由各地按自己条件协商解决。如地方财力不足,也可以考虑过渡方案,把农村图书馆建在乡镇中小学校里。好处如下: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基础建设。乡镇经济条件好了,再独立兴建,完备所需书籍资料。
2.图书馆建在学校,可加强学校和当地社会联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科技发展、农业经济相结合,使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促进教改。
3.每个学生都是农民家庭的通讯员、信息员、图书借阅人和服务员,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民读书热情,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农业生产,关心科技。
5.扩大图书阅览受众比例,形成读书文化氛围,文化脱贫,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由学校教师代管便于管理专业化。
农村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是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只要政府和各级干部重视,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支援,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高兆云.论农村图书馆建设.http://www.zgxcf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738.2007年9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