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促进新疆地区族群间交往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是观察族群间交往的重要衡量标准,其对族群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疆地区族群间在这三个方面的交往情况,提出促进族群的交流与沟通就是要缩小这三个方面的障碍,并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如何引导少数民族族群与主体族群之间的交流需要,以缩小族群间的差异和需求共同点。
  关键词:族群;需要;交流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119-02
  
  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族群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族群间的交往表现在许多方面,交往的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美国的社会学家戈登在他1964年出版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中提出了7个“变量”用于衡量民族关系,其中他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文化或行为的同化(涵化),也就是通过对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测量来观察族群间交往的格局与发展态势。
  通过对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测量确实能反映出族群间的交往程度,并且是很重要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如何把握,它们现在是否还是排在第一位的,随着社会交往的复杂化还有没有其它因素可以被发掘出来,我们还需要思考。在民族关系中语言非常重要,如何消除不同民族间语言的障碍?族群中某些人不愿意学习、接受主体语言的原因是什么?乐于学习主体语言的动机是什么?如何引导学习主体语言的需求?怎样弱化不同宗教间的排斥,寻求共同点?下面是本人的一点思考,以期通过详细阐释得到答案。
  在民族交往过程中有交往的愿望,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利益方面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们想要交往的动机。在我看到的调查结果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由于回族的语言与汉族的语言相同,所以就不在此讨论)他们几乎都能熟练地说自己的民族语言甚至是能够写自己民族的文字,这里尤其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他们多是聚居在一起,平时生活都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会不会说、写汉语对它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所以对于社会主体语言汉语不是很熟练。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学习汉语”时,绝大多数的人表示愿意学习汉语,少部分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汉语,只有极少数的人觉得学不学都没有关系。对于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人表示:他们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的生活,都需要使用汉语,不会的话就很不便。也有部分人表示:只要可以听懂,会说一些日常用语,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就行了。
  采访的个案:维吾尔族,女性,24岁,无业,已婚。几年前她从南疆来到乌鲁木齐市,与冷库社区的维吾尔族居民结婚,并定居在了这里。但是她听不懂汉语也不会说。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学汉语”时,她含蓄的笑了笑,摇摇头,表示不愿意。她说因为用不到汉语所以也不必学。后来翻译说,像她这类家庭妇女一般只跟周围邻居打交道,而邻居全是维吾尔族的,大家都是说维语,买东西也有维吾尔族的专门的市场,所以不学汉语没有关系。
  这就说明,交往意识的形成是由于交往的各种需要,于是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主动或者是被动地产生了与主体民族进行交流的愿望。由此可见,引导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就要设法开发他们的各种同主流群体交往的需要。目前在南疆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一个村子几乎全是维吾尔族,他们在这样的区域内不需要同主流群体交往,当然也不会去主动学习汉语。如何让他们有这样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发展经济入手。
  目前全国各民族之间产生交往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经济往来,这也是一种最有效最有益的形式。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与规模。例如乌鲁木齐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就是全国知名的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经营者为主的商业区。如果把这些经济产业也带到南疆去,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大力发展经济,就会引发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加强民族沟通。
  总之,有了需要,就有了必要的交流,就会促进语言的学习。这就是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不愿接受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需要或者是需要很小。而没有了语言障碍就会加速民族交流与认识,更有益于寻求共同点,弱化民族界限。但另一方面,他们与其他民族或社会主体民族的交往,并不是因为出于深层次的想要彼此了解的愿望,而是出于最基本的生活、经济上的需求。因此,虽然说民族间的这种交往动机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往,但这并不是一种良性的、较深层次的并可以长足发展的需要。不过这也是必经的一个过程,目前以经济、生活上的需求来促进语言的学习和交流在新疆也还是很欠缺的,而要达到建立理解关系的需要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途径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交流入手。
  新疆是一个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居住格局,这样的格局给了各民族互相交往的良好环境。根据较可靠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与他民族交往时,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被调查者愿意与其他民族以同事的形式交往,部分人也表示愿意邀请其他民族来参加自家的婚礼、节日等,愿意与他们共事。但在邻居选择上,一些维吾尔族群众表示还是希望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作邻居。有这样的意愿是由于有着同样的信仰方便生活也会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另外,调查者中有96.95%的人表示有其他少数民族的朋友,有汉族朋友的则有88.32%。这也说明,在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日常社会生活交往已较为普遍。接下来就是要更一步加大民族交往。汉族努力了解少数民族,主动向少数民族靠近,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产生与亲近的感情,是我们,尤其是身处新疆的汉族人应当和必须要做的。
  想要促进日常生活的交流,在多民族聚居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差异问题。差异我们无法改变,那么重点应该是寻找共同点。在新疆主体民族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汉族多不信仰宗教,在信教与不信教这两大群体之间其实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同样的道德观念: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等,这不仅是古兰经中所要求的,也是我们汉族几千年以来传承下来的美德。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共同的。抓住这些积极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变可以弱化宗教差异。
  另外,其实新疆的各民族是有着共同渊源的,各民族有着同样的历史记忆,有着同样的民族情感,这些都是民族情感的重要来源,是维系民族情感不可缺少的纽带,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要维持强化群体的历史记忆,唤起群体的集体记忆,增强情感记忆,增强凝聚力。不但要做到这些,我们还要去寻找、挖掘或者创建。加强共同文化的建设,强化文化对族群的认同基础;要给予更加自主、更多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空间;强化神话、民俗、信仰、服饰、节日、饮食、英雄人物等的传承和共享;在今天尤其要注意要结合时代主题和需要,创造新文化,建立新模式,要加强集体的活动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交流,通过共同的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繁荣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来加强社会成员的认同,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我相信这些会大大有助于加速不同民族之间的日常交流,会弱化风俗习惯的差异。
  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如此重要地影响着族群交往,作为民族学工作者必须要能全面地看到可以影响这三方面的各种因素,审时度势,为促进民族交流,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团结、和谐相处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麻三山.族群、情感与和谐社会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09.
  [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4]民族问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J].长治学院学报,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女性语言暴力是语言伤害的一种。语言暴力会直接导致受话人自尊心受伤,人格受损,严重的会给他人造成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女性语言暴力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它的危害性认识并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女性语言暴力的表现及其成因,并对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女性;语言暴力;詈语;攻击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105-03    《现代汉语词典》对
期刊
摘 要:菲律宾作为东亚“民主的橱窗”,其民主制度的发展一直以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菲律宾的政党制度、家族政治、贪污腐败及威权主义回潮等四个方面探讨后威权时代,即马科斯统治终结之后,菲律宾民主道路的特殊之处,剖析菲律宾这个特殊国家民主道路的特点,同时,也对正处于政治民主化过渡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威权时代;菲律宾;民主道路;特殊性  文章编号:978-7-53
期刊
摘 要:《中国历代状元传略》一书共记录了从唐代到清代的共638位状元,加上西夏国、大西国各1位状元、太平天国的15位状元,共计655人。本文即从此书出发,对书中收录的历代状元进行统计,分析了其籍贯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而探讨状元的产生与经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历代状元传略;地理分布;经济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065-03    状元,是我国隋唐
期刊
摘 要:持续了约650年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实际上,希腊文明中最精华的一部分当数古希腊自由民主精神,它的产生不仅与古希腊的自然环境有关,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存在着极大的关系。公元前9世纪左右,古希腊的氏族社会走向了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慢慢地形成,并拥有了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邦。这些城邦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君主,城邦之间经
期刊
摘 要:燕飨诗在《诗经》中占有较多的篇章,特别是在《小雅》中,燕飨诗几乎占了大部分的篇章,如《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棠棣》《伐木》《天保》等等,这些燕飨诗直接描绘了诸侯、贵族、兄弟、亲友之间宴饮的场面。“礼”和“乐”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而为我们所熟悉的燕飨诗更是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诗经》;燕飨诗;礼乐文化 
期刊
摘 要:古代扬州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形成了扬州较之别的城市更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学题材——风月题材。这一题材大量地出现在诗歌和小说中。笔者将古代小说中以扬州妓家为背景的故事称作扬州风月小说,并试图通过对各个朝代中扬州风月小说内容和特点的分析总结出扬州风月小说的流变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扬州;风月;小说;青楼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达洛卫太太》中克拉丽莎、萨利、基尔曼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试图说明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根源不应该仅仅强调外界因素对女性的束缚,还应该注意到女性自身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女性;生存困境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099-03    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描述的是达洛卫夫人于1923年6月一天的活动。小说以达洛卫夫人的意识流动展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经过数次调整,不断得以改进,同时也凸显出个人收入差距扩大这一亟待破解的难题。文章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增加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适度政策倾斜、均衡区域、阶层收入,完善税收体制、强化税收征管,取缔非法收入、规范不合理收入这几条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对策,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稳步前进。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个人收入差距;对策  文章编号:978-7-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土家族的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节日习俗、婚姻习俗及宗教信仰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以了解土家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特色。  关键词:土家族;服饰;风俗习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129-02    一、土家族的民族概况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期刊
摘 要:犹太复国主义一直是犹太问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反犹排犹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达到顶点、以色列建国等之间的关系,认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反犹排犹的客观反应,反犹排犹直接促进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高涨。  关键词:犹太人;反犹排犹;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117-03    对于犹太人来说,18、19世纪是一个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