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3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其中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对高职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现有的国情下如何克服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行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高职教育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列为发展的重点,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当前,针对当前的社会体制,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摸索出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对于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针对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施的“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一下探讨。
  一、成立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搭建四方联动的多元合作平台
  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与对校企合作的分析与总结,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依托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被批准为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旨,互惠共赢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总体协调校企之间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兼职教师培训及聘任、学生实习与就业、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技术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事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完善政府协调、学校主体、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机制,从咨询决策、组织协调、执行运作三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改革校内人事管理制度,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理事会的成立为校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坚实保障。
  二、协调好政、校、企各方利益
  通过合作,为政府排忧解难。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适用人才,为地方社会发展传播文化,同时能解决好学生就业和城乡待业人员就业,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通过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学校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技术服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配合企业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或服务推广。企业在合作中还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作,为办学创造条件。可以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基地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完成双向选择,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在师资方面得到企业的有效支持;与企业建立科研方面的横向联系,提升学校科研能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互惠双赢机制:驱动校企通力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高职院校应该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
  一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建筑工程系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分析起行业的旺季与淡季,教学计划调整为三学期制,以保证企业在生产的旺季有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在大量的工程项目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是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放宽政策并加大顶岗实习的时间。建工系在每年10月初完成大量的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之后,进入综合实训之前将举办一次双选会,邀请大量的企业参加,根据企业的需求允许学生在企业一起完成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为6个月。学生进入企业客观上存在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企业停留的时间过短,刚刚对项目熟练了就走,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不能带来利益;如果延长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既可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又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职工报酬)。这样可以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的鉴定。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签订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并与企业一起进行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等等。
  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时,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五是在政企校合作理事会指导协调下,部分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打造合作育人基地、师资培养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网络直播课堂。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收益者还是学校,因为它帮助学校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2.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
  首先,有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负责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校企双方相互兼职,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客座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得他们劳有所得;四是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五是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六是派学校的老师去企业进行锻炼并完成企业的项目,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要建立起对校企双方都起作用的各种激励机制。要保证基地正常运转,既要调动领导的积极性,也要调动企业员工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要定期对参与基地工作的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成绩显著的基地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与教师进行表彰。
  3.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健康合作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
  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顶岗实习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协议中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约束制度、安全保障的措施等,一旦发生违约或安全事故,做到有据可查。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学校明确的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任何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或者把自己当成实习学生而游离于企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4.情感机制:奠基校企长期合作
  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每年政校企合作理事会都要召开一次会议使大家聚在一起,其他时间根据情况的不同,进行小范围的沟通,以加强情感的沟通,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情感机制,一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如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任命某一负责人,学校及时予以祝贺;企业遇到困难,积极帮助解决。二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学校要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邀请校企合作人员参加每年学校召的教学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专家委员会成员、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三是经常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与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以上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施的“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机制,以此为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等问题,并且在近两年的招生与就业上也初见成效,学生的第一志愿的投档率、录取分数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8%,基本实现了学生零距离就业与双向选择。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组织管理机构需进一步健全,并且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政企校合作理事会章程》和工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加大教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的奖励制度,并将教师在校企合作及服务企业方面的业绩作为考核、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袁银枝.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其突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6)
  [2]刘晓明,杨如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模式.职业教育,2003,(8)
  [3]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雨华.高职教育产学研究合作模式及其机制的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02,(4).
其他文献
【摘要】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信息技术与当代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条件入手,分析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有效发展的策略。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地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部门。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有利于高校美术教学及其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整合性研究  美术是一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思想的美学艺术。高校是为国家培养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结果早已证明了语言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一个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用语、大众用语已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将人类话语分成三类,分别是政治话语、知识精英话语、大众话语。大众话语则特指以大众为使用主体、面向大众的一种
期刊
在高等教育界享有极高威望的亚历山大?阿斯廷的“才能开发”理论认为,现在大学的主要责任是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的任务是增加所有学生的学习及在外界取得成功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保持对有天赋学生的英才教育。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这样的任务常常只能与卓越的理想相结合,高等教育仍普遍以学生考试成绩、试验及获得新知识的成就为基础,对教学质量实行传统的标准化等级分配制度。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好”与“差”的学生评
期刊
一、引言  国内对外汉语界对文化教学也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尽管在文化教学的性质和任务、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上看法不太一致,但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界目前正在研制“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大纲”,不少学者(如张英,2009)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具体来讲,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可以分为两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和专门开设的文化课教学。前者相对于语言教学是第二位的
期刊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论根据  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无论是东方人文哲学思想还是西方理性哲学思想,所有的文明都在一点上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即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全面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认识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三方面,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
期刊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错位,高职教育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  目前我院英语教学还没有摆脱学科教学体系,内容的选取缺乏职业指向,能力培养没有针对性,所培养的学生并不完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院英语课程采取的成绩评价体系,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缺乏评价,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缺乏交流和反馈,不同
期刊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的话题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很高。然而,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环保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喊口号多过于实践。其实,当下的环境被破坏有宏观方面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个人的不注意不作为造成的。在大学生范围中广泛的开展践行环保活动,对于促进环境改善、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对大学生在约束个人
期刊
一、教学背景  1.学生学情  (1)知识现状  高职高专口腔工艺技术和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口腔解剖》《口腔生理》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了可摘局部义齿一些相关知识:概述、组成及作用、牙列缺损分类、设计原则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教学内容的可理解度也存在很大差别。  (2)学习现状  学习积极性差别较大,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
期刊
目前文科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文科专业是所有学校都招生的专业,除少数毕业生能成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外,大部分都是面向地方经济的应用性人才。用人单位很难找到合适的、能马上顶岗的应用型文科类新员工,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业市场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文科生缺乏行业、企业的知识背景。用人单位很少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也不希望用经常换单位的有
期刊
针对通识选修课的课程定位,结合高校中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现状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例,通过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载体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设计和改革,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主体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期探讨一种适合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由点及面,辐射整个通识选修课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