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基于对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在肯定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发现了当代大学生存在文化信仰动摇迷失、文化理想消隐虚无、文化自信消解缺失等问题,建立文化自信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作用,营造青年树立强烈认同感的文化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传承创新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课题,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拍打,我们欣喜于物质高度文明,却又不得不承认经济的过分自信已吞噬了原本的理性,引发了当代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逐,造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冷漠与蔑视。具体到教育,大学生被当成谋求经济效益的产品而非活生生的人,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培养也走向了边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普世价值”的日益渗透,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信仰动摇与迷失。
普世价值,强调价值观念的永恒性与普适性。西方“普世价值”论宣扬者认为,创造中国文化发展奇迹的,是“引进了市场文化、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普世价值”对涉世未深的当代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致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信心、对西方文化流域过度盲从。因此,要准确把握大学生对“普世价值”的态度观点,及时对其错误的倾向进行纠正,防止大学生受“普世价值”的诱惑与干扰。
2、后现代思潮的巨大冲击,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理想消隐与虚无。
后现代主义质疑着基本的价值和信仰,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带来很大冲击。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理想信念缺失或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有部分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或是不认同。具体到文化上,后現代思潮反映为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全盘反省和基本价值的消解,代之以一种新兴的艺术来迎合社会各个阶层的胃口。设想而知,在此冲击下,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部分大学生定会受此影响,产生对文化理想的消隐与虚无。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对后现代思潮的态度,分析后现代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深远影响,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3、历史虚无主义的不断侵略,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自信消解与缺失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历史虚无主义的不断侵略,当代大学生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盲目认同,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最时髦的语言,教育体制的四六级也促使学生过分追求西方化。
二、建立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自身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文化认同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有充分的肯定,才能敢于吸收借鉴和勇于创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1、文化自信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动力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是人们对于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坚定其崇高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文化自信是强化学生传化认同感的精神力量
提升当代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强烈认同,激发其文化担当和文化责任,促使他们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文化自信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精神支持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指引着人的思想行为,决定着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看法。张岱年指出 :“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因此,文化教育和文化自信对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历史证明,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一切目标将无法实现,对于当代大学生如是。因此,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作用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意识、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冲击、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武器。在此形势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发挥,有力反击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渗透,防止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侵蚀,能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有效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2、营造青年树立强烈认同感的文化生态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社会是青年学生茁壮成长的根基,大学生的成才离不开这个“软环境”。因此,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理论课主要阵地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当中,并依托各类学生社团等组织,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这能够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同时可以让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传承创新作用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涌现,这为当代大学生吸纳“天地”之精华提供了机遇和途径。一方面,大学生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广大青年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文化的难点和疑点,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总之,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当代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引领者,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仲呈祥,张金尧.携经验前行.在自信中发展——十年来我国艺术创作与评论一瞥[N].人民日报,2012-11-23(1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云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 红旗文稿,2010(16):4-9.
作者简介:
陈嘉琪,1992年,女,吉林松原人,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的建设与党务管理问题研究。
杨中华,1961年,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政府管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课题,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拍打,我们欣喜于物质高度文明,却又不得不承认经济的过分自信已吞噬了原本的理性,引发了当代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逐,造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冷漠与蔑视。具体到教育,大学生被当成谋求经济效益的产品而非活生生的人,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培养也走向了边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普世价值”的日益渗透,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信仰动摇与迷失。
普世价值,强调价值观念的永恒性与普适性。西方“普世价值”论宣扬者认为,创造中国文化发展奇迹的,是“引进了市场文化、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普世价值”对涉世未深的当代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致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信心、对西方文化流域过度盲从。因此,要准确把握大学生对“普世价值”的态度观点,及时对其错误的倾向进行纠正,防止大学生受“普世价值”的诱惑与干扰。
2、后现代思潮的巨大冲击,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理想消隐与虚无。
后现代主义质疑着基本的价值和信仰,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带来很大冲击。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理想信念缺失或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有部分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或是不认同。具体到文化上,后現代思潮反映为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全盘反省和基本价值的消解,代之以一种新兴的艺术来迎合社会各个阶层的胃口。设想而知,在此冲击下,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部分大学生定会受此影响,产生对文化理想的消隐与虚无。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对后现代思潮的态度,分析后现代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深远影响,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3、历史虚无主义的不断侵略,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自信消解与缺失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历史虚无主义的不断侵略,当代大学生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盲目认同,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最时髦的语言,教育体制的四六级也促使学生过分追求西方化。
二、建立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自身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文化认同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有充分的肯定,才能敢于吸收借鉴和勇于创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1、文化自信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动力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是人们对于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坚定其崇高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文化自信是强化学生传化认同感的精神力量
提升当代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强烈认同,激发其文化担当和文化责任,促使他们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文化自信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精神支持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指引着人的思想行为,决定着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看法。张岱年指出 :“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因此,文化教育和文化自信对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历史证明,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一切目标将无法实现,对于当代大学生如是。因此,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作用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意识、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冲击、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武器。在此形势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发挥,有力反击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渗透,防止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侵蚀,能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有效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2、营造青年树立强烈认同感的文化生态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社会是青年学生茁壮成长的根基,大学生的成才离不开这个“软环境”。因此,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理论课主要阵地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当中,并依托各类学生社团等组织,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这能够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同时可以让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传承创新作用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涌现,这为当代大学生吸纳“天地”之精华提供了机遇和途径。一方面,大学生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广大青年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文化的难点和疑点,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总之,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当代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引领者,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仲呈祥,张金尧.携经验前行.在自信中发展——十年来我国艺术创作与评论一瞥[N].人民日报,2012-11-23(1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云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 红旗文稿,2010(16):4-9.
作者简介:
陈嘉琪,1992年,女,吉林松原人,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的建设与党务管理问题研究。
杨中华,1961年,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政府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