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产物,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环节和重要平台,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本文通过剖析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有效措施和思考,从而为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模式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企业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壮大企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又可以缩短学生进企业后的培训期,大大降低人力培训费用。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与企业亲密接触,并根据行业发展分析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激发学习动力,增加求职技能,为毕业求职清扫道路。因此,校企合作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制度欠缺
目前,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一些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还不完善。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目前,很多高校缺少校企合作的专门管理机构,企业也没有与学校联系的特定部门。校企合作的组织不够完善,难以快速高效地推进校企合作发展。
(二)校企合作发展滞后
目前,高校校企合作发展缺乏经验,国家推出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和文件之后,企业和高校不能很好落实并推动发展。双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任和权利的划分比较模糊,由于一些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行为,院校利益至上的意识等因素困扰着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三)校企合作缺乏合力
一些高校由于科研实力、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力较弱,不能帮助企业提供行业发展新思路,不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导致企业对院校缺乏一定信心和信任,造成双方合作不对等,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有效吸引力。企业认为只要签订相关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双方合作仅仅是一种形式。同时,学生自身原因最终进入企业工作人数较少,企业短期内看不到人才回报,从而对校企合作投入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三、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新模式
(一)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与行业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完成学生实习实训是校企合作的落脚点,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最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交流,进行专业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入校后能够尽早了解行业发展、体验企业文化、熟悉专业学习。积极探索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高管进班级
学校邀请行业知名企业高管和领导到学校为学生开设培训和讲座,举办“就业大学堂”、职场礼仪等主题活动,介绍行业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顺利就业提供帮助。企业高管走进学生宿舍、学生班级,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奋斗经历,用企业现行发展需求指引同学,使学生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带动同学,使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做好计划、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同时,学生可以将企业高管作为自身学习榜样,努力奋斗、刻苦学习。同时,企业高管进班级可以大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通过邀请企业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引入企业的先进理念和行业优势,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开设“企业班”
为了让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运行模式以及工作内容,最大化发挥专业技能。近几年,逐渐形成“企业班”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企业人才计划和需求,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向学生发布“企业班”招聘信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向企业提交申请,企业通过笔试面试对申请者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成为“企业班”成员。自学生加入“企业班”后直到大四毕业,企业负责提供相应的学习实践岗位、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等,学校相应地安排一名老师负责企业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心理健康、就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企业在学校开设虚拟的班级,企业为班级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定期开展班会活动、外出参观交流、企业实习实践。
(四)顶岗实习
为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走进基层,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学校和企业双方可沟通达成一致,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开展职场初体验活动。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实习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安排经验丰富的生产师傅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同时,企业实行轮岗制度,确保实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与企业运营模式。通过职场初体验,学生掌握了基本工作方法,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将来毕业求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企合作几点思考
(一)加强考核,实现共赢效果
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促进校企合作具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实现双方的共赢。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企业可以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回校后作为实习分录入学生档案,学校可以指派1-2名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企业相关部门对实习学生进行调研,根据学生反馈的宝贵建议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二)强化机构,提高培养质量
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确定学校和企业双方相关负责人,着力培养行业高端人才,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快速发展。设置校企合作档案,详细记录校企合作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开展经验交流会,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指导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行业协会为校企合作提供策划、咨询、牵线、评估、指导、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等服务,提高校企合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扩大宣传,增强合作氛围
定期在校开展“就业大学堂”、“企业生活分享会”、“校企文化活动”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及早了解企业生活,熟悉企业模式,在校园中营造浓厚氛围。对于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定期开展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优秀学长学姐实习交流”也是一个很好地宣传方式,让在实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长学姐与低年级同学分享实习经历,交流实习经验,让低年级同学提早感受实习生活的“苦”与“乐”,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正安,郭凌华,李体仁.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2012(6):36-37.
[2]盛海洋,李艳霞.校企结合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办学方略,2009(01):4-6.
[3]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69-71.
作者简介:胡巧娟,1988年3月,女,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动物科技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模式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企业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壮大企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又可以缩短学生进企业后的培训期,大大降低人力培训费用。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与企业亲密接触,并根据行业发展分析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激发学习动力,增加求职技能,为毕业求职清扫道路。因此,校企合作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制度欠缺
目前,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一些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还不完善。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目前,很多高校缺少校企合作的专门管理机构,企业也没有与学校联系的特定部门。校企合作的组织不够完善,难以快速高效地推进校企合作发展。
(二)校企合作发展滞后
目前,高校校企合作发展缺乏经验,国家推出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和文件之后,企业和高校不能很好落实并推动发展。双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任和权利的划分比较模糊,由于一些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行为,院校利益至上的意识等因素困扰着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三)校企合作缺乏合力
一些高校由于科研实力、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力较弱,不能帮助企业提供行业发展新思路,不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导致企业对院校缺乏一定信心和信任,造成双方合作不对等,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有效吸引力。企业认为只要签订相关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双方合作仅仅是一种形式。同时,学生自身原因最终进入企业工作人数较少,企业短期内看不到人才回报,从而对校企合作投入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三、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新模式
(一)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与行业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完成学生实习实训是校企合作的落脚点,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最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交流,进行专业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入校后能够尽早了解行业发展、体验企业文化、熟悉专业学习。积极探索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高管进班级
学校邀请行业知名企业高管和领导到学校为学生开设培训和讲座,举办“就业大学堂”、职场礼仪等主题活动,介绍行业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顺利就业提供帮助。企业高管走进学生宿舍、学生班级,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奋斗经历,用企业现行发展需求指引同学,使学生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带动同学,使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做好计划、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同时,学生可以将企业高管作为自身学习榜样,努力奋斗、刻苦学习。同时,企业高管进班级可以大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通过邀请企业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引入企业的先进理念和行业优势,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开设“企业班”
为了让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运行模式以及工作内容,最大化发挥专业技能。近几年,逐渐形成“企业班”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企业人才计划和需求,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向学生发布“企业班”招聘信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向企业提交申请,企业通过笔试面试对申请者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成为“企业班”成员。自学生加入“企业班”后直到大四毕业,企业负责提供相应的学习实践岗位、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等,学校相应地安排一名老师负责企业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心理健康、就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企业在学校开设虚拟的班级,企业为班级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定期开展班会活动、外出参观交流、企业实习实践。
(四)顶岗实习
为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走进基层,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学校和企业双方可沟通达成一致,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开展职场初体验活动。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实习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安排经验丰富的生产师傅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同时,企业实行轮岗制度,确保实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与企业运营模式。通过职场初体验,学生掌握了基本工作方法,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将来毕业求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企合作几点思考
(一)加强考核,实现共赢效果
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促进校企合作具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实现双方的共赢。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企业可以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回校后作为实习分录入学生档案,学校可以指派1-2名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企业相关部门对实习学生进行调研,根据学生反馈的宝贵建议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二)强化机构,提高培养质量
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确定学校和企业双方相关负责人,着力培养行业高端人才,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快速发展。设置校企合作档案,详细记录校企合作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开展经验交流会,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指导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行业协会为校企合作提供策划、咨询、牵线、评估、指导、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等服务,提高校企合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扩大宣传,增强合作氛围
定期在校开展“就业大学堂”、“企业生活分享会”、“校企文化活动”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及早了解企业生活,熟悉企业模式,在校园中营造浓厚氛围。对于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定期开展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优秀学长学姐实习交流”也是一个很好地宣传方式,让在实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长学姐与低年级同学分享实习经历,交流实习经验,让低年级同学提早感受实习生活的“苦”与“乐”,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正安,郭凌华,李体仁.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2012(6):36-37.
[2]盛海洋,李艳霞.校企结合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办学方略,2009(01):4-6.
[3]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69-71.
作者简介:胡巧娟,1988年3月,女,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动物科技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