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进行时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学校进行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的教改为契机,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构建了“自学——探疑——指导——反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探疑释疑,并及时进行反思,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
  关键词:自学; 探疑; 指导;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大力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这激起我们每一位第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改热情。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已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世纪数学教育不是批发死知识的货站,不是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单纯的学科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养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和社会态度。也就是说,学数不仅要使人明智,还要“以立信仰、以助生活、愉悦人生”。而这一课改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中,尤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数学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本质特征是“精英教育”“完人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学生的任务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更不利于创新潜质的开发。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生成学习理念认为:大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主动对信息进行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大脑中储存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从而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编码、储存、激活信息,并且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诱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相互交流,从而学会学习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而已。因此,这种智力发展的不均衡性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其发展的优势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自我发展的可能。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必修课,更应努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5.主体教育理论指出:师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指导性,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现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从事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活动,共同构成一幅幅生动、鲜活、具体的教学活动图景。
  
  三、“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
  
  “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是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学过程不是过去传统模式中的“教师说不停、学生听不停”的简单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参与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按知识内在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指导与探索的过程。
  “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由“课前专栏《史海拾贝》——探索性自学——反馈性质疑——点拨式指导——训练与反思”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为我们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最好的印证。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程序见下表:
  


  
  四、“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自学和体验相结合
  自学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而阅读又是自学能力的开始,只有学会阅读,才可能进入深思“质疑”阶段。对于教材中的课前引言、大字正文和小字注解及章节后的阅读材料,阅读时绝不可轻易放过,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找出有效的信息,并适当做阅读笔记。同时,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感受数学题型的灵魂,并能把这数学题举一反三。如在《概率》的教学中,我以这样一个问题切入,如果你是一个住在镇上的学生,从家到学校要经过6个红绿灯,如果每一次都要碰到绿灯,那么这样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回答,因为刚好有人经历过,但这样的
  机会很少,为什么呢?我接下去就可以把概率的知识点教下去。学生们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所以容易接受。
  2.“精心引入”和“设疑引导”相结合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一些基本的知识结构,若还按传统的方法授课,学生可能会认为是“炒冷饭”。且高中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是:有一定的主见,思维活跃,思辨能力较强。所以我就采取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挖掘潜藏在教材背后的内容,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以家喻户晓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故事引入。
  三个臭皮匠VS诸葛亮
  比赛双方:诸葛亮与臭皮匠团队(三人组成)。
  比赛规则:各位参赛选手必须独立解题,团队中有一人解出即为团队获胜。
  诸葛亮(手摇羽扇):依我以往的的经验,我解出的把握有85%。
  臭皮匠老二(垂头丧气):老大,你的把握有50%,我只有45%,老三只有40%,看来这奖品与咱是无缘了。
  臭皮匠老大:别急,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我就不信,合咱三人之力,攻不下这个擂台。
  现在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到底谁会赢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谚语已经在我们的脑袋里根深蒂固,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集体的力量大吗?下面请看歪歪的观点。
  歪歪的观点:当然啦!
   设事件A:老大解出问题;事件B:老二解出问题;事件C:老三解出问题;事件D:诸葛亮解出问题
  那么三人中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即P(A+B+C)=P(A)+P(B)+P(C)=0.5+0.45+0.4=1.35>0.8=P(D).
  所以,合三个臭皮匠之力,把握就大过诸葛亮。
  歪歪的观点对吗?为什么?事件A,B,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到底谁会赢呢?为什么呢?具体学了这快内容大家就会一清二楚了。
  3.数学与现实相结合
  在布置预习提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特别是用数学回答生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使学生不单纯局限于单科知识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突破数学理论的思维定势。如在大家热门的话题体育彩票问题上,为什么商家会热忠于搞体育彩票,没有利润是肯定不干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回答:体育彩票总共7个数字,要全都对上才能够中500万,而全中的概率只有0.00001%。也就是说要买到2000万时,才能中一个500万,可想而知利润多大。经过这一分析,学生们会迫切的想知道概率的神奇之处,当然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也是一个推动作用。
  4.质疑和释疑相结合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或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堂上向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把数学学深、学透、学明白。我常常通过小组讨论、班内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辩论,在必要时予以点拨,使问题得到明确认识。在复习《对数函数》这块内容时,学生们看到
  对数就头疼,比如:求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
  间?好多同学在做题时会把定义域忘掉,所以我先不忙解题,就题论题对于复习课来说收效并不是很大,我问了两个问题:一问,到现在为止,我们求解定义域经常碰到的是哪些?二问,求解函数的单调性有几种方法?这时同学们就纷纷跟着回忆,对于第一个问题,先请一个同学回答,有几种就回答几种,再叫其他同学补充。当有同学回答出对数函数真数>0时,同学们会朝我一笑,表示明白其用意。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会回答“同增异减”,这是高一 教他们时的一个口诀,四字很容易记。(但是他们却遗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定义法!)马上叫学生回答,这样的节奏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点整理好。接下去我才开始讲题我干脆把解题过程分成三步骤:第一步,求定义域(把它比喻为人的主食,求单调区间必须要先求定义域就象人每天都要吃饭一样);第二步,分解成两个单调函数,并求出每个单调函数的单调性;第三步,根据同增异解规律,判断出函数的增减区间。但还不急,我接着马上出了这样一题:解不等式
   ,帮助他们加深印象。
  5.训练与反思相结合
  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持久记忆,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反思性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强化学生反思意识,培养学生反思技能。“反思”实质上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并以此为基础,产生更高层次的新的问题。
  
  五、“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的启示
  
  无论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还是施瓦布的“探究学习”理论,都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自主实践的活动。“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绝大多数学生已能够在课堂上独立分析归纳,自己得出结论,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但要想使“自学——探疑——指导——反思”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效果,我觉得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生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在温故知新的同时,善于抓住适合的“切入点”和“迁移点”,以点带面,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自信心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准成功点和闪光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给他们平等、竞争、创造、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中学教与学,2003.1
  [2] 靳玉乐.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3]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教育研究,2005.2
  [6] 加德纳谈未来的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2.3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20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颇具情感性的名篇佳作,它们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结晶。俗语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社会的人!人,是有情的人!面对如此丰富的情感宝藏,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披文以入情”,通过多种途径传递语文情感、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再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下面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传递的一些体会。     一、设境引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
期刊
近些年来,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不断地向素质教育方向推进,对教师的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仅当”蜡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教育学习中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方法。结合我校的办学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特别强调学生自觉、主动研究的体验过程,由此显得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效果颇佳。例如:在葫芦雕刻课堂上,我围绕问题,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这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 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会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要:2004年广东省开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2008年又在全省进行了高中教学水平质量评估,目的一是为了检验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新课标的落实情况,一是为了通过这次教学评估更好地能促进新课改的全面推行。  关健词:教育理念创新; 学习过程与方法; 小组探究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倍受教师的青睐。自从我使用课改的教材以来一直在课堂中努力尝试这种方式的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  关键词: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分组;分工;尝试     《语文
期刊
摘要:面对软硬件都不够完善的现状,农村小学在课改的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新课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成为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最薄弱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在课改的道路上不灰心、不气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村小课改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关键词:课改;村小;不难    The village primary school lesson change,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课例)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即必须先确定研究的主题。那么,案例(课例)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呢?  正如同理论研究者的基础理论问题,更多地来自理论材料的占有以及已有理论建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样,案例(课例)研究这种围绕学校已存在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其问题更多地或者说更主要地是来自学校生活的实际,来自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感到
期刊
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基础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来提高改革人才的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综合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教育的提高,强调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看出,各国为了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种立于不败之地,加紧进行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课例)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即必须先确定研究的主题。那么,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方法有哪些呢?  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方法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在主题确定的过程中主要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一、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运用观察量表或其它的观察方式,研究人们言行的微妙差别和随时间发展的课堂和班级等的一种方法。实践表明,运用该法,能够使研究者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参加各项工作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分组实验; 鼓励; 潜能; 协调; 发展  Student chemistry cent set experiment for I see  Yang Ju-liang  Ab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