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阅读 养成良好习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广泛阅读,拓宽阅读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我们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堪忧:大部分“不读书”,少数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阅读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对此,在拓展课外阅读的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指导阅读,创设时空
  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柏拉图说:“哲学者,择善之学与善择之学。”择书如择友,读有价值的书,读适合自己的书,才能读得有效和有益。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补充推荐,例如,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等;小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也可推荐学生订阅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瞭望外部世界的《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少年科幻世界》等,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避免“在黑暗中摸索”。
  其次,增设阅读课,确保阅读时间。每周设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放开心情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加强文学修养。从而把过去“无书读、无时间读、无心情读”的状况,变成现在的“有书读、有时间读、有兴趣读”的局面,让学生徜徉于语文的世界中,遨游于语文的天地里,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最后,师生共读,教学相长。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书,自己也要读书。老师爱读书了,才会有资格、有兴趣向学生推荐好书,吸引学生读书。《作文与考试》(高中版)就是一本很适合师生共读的好书。老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文章的写法和结构,可以共同欣赏优美辞藻,可以畅意品评时政人生。这样,在师生共惠的同时,更能为学生的阅读指引方向。
  (二)读写结合,锻炼思维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指导作文,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将作文与读文结合起来。”从高一开始,可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课外阅读为契机,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将读书思维过程诉诸文字,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我们主要采用“三个一”的做法:
  “一日一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个精致的摘记本,每天积累一句名言警句,或者一首古诗词。这样做,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一方面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词汇,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炊”的难题。
  “一周一抄”:让学生坚持每周抄写一篇(段)文章,字数500字以上,摘抄的内容最好分门别类,如散文类、记叙类、议论类、时评类等,这样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参考、借鉴乃至模仿。
  “一周一记”: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要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是耳闻目睹的。但有个条件:内容和观点必须原创。这样,学生萌发了由读生感,有感必吐的欲望,使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
  (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首先,教师提供比较阅读的材料。选择材料,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比性、简约性的文章。如教学《祝福》时,可把《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性角色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从“寻找中国传统女性悲剧性的根源”这一角度进行探讨,深刻地理解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残害。但如果结合《荷花淀》《边城》《雷雨》,则可以从纵向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妇女的觉醒与成长”。这样的多向比较,能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阅读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其次,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在这一步骤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成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正确认识。如讲到《失街亭》里的诸葛亮,就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描写诸葛亮的诗词,也可阅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事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来解读,培养“深思熟虑”的读书习惯和“深思慎取”的严谨学风,从而提高阅读鉴赏的能力。
  在拓展阅读中引进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學生自主阅读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模式,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阅读”变为主动的“探究性阅读”,提高创新阅读的能力。
  (四)课外活动,促进阅读
  1.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书读得多,就有表达的欲望,为此我们利用每节语文课正式授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自由演讲,并给每天的内容冠以栏目名称,如周一至周五分别是:“焦点聚集”“成语快车”“美文点评”“诗词赏析”“个性展示”。这些栏目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获益匪浅。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它比静态的阅读效率要高得多。我们在班里不定时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文学常识比赛”“阅读小辩论”“作文比赛”“书签制作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竞赛采用拈阄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一试。
  3.进行读书笔记展评
  为了养成学生认真踏实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捐书买报
  学生的时间很紧凑,且考虑到住宿生超过总学生人数的一半,于是发动全班同学每人捐给班级两本书,一个学期后归还;学生轮流每人每天买一份报纸(《广州日报》或《羊城晚报》)。这样,大大丰富了阅读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外活动)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当教师的引导成为学生的动力,当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知识的海洋就会向学生敞开宽阔的怀抱,智慧和灵感就会像海水在学生的心中激荡。
其他文献
一、领导重视  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有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有“教研是教师成才之本”的教育管理思想。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领导承担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但教育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恐怕离开了教师不成。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则离不开校本教研。因此,校长应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应成为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  二、
期刊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并能创造性地、深入地、持久地完成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乐趣,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兴趣基于对事物的认识,认识越深刻,兴趣越浓厚,情感快乐体验更强烈,记忆就深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知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每个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兴趣又以需要为基础,这样必然引起学生的重视。  让学生爱上语文,语文教师是
期刊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选取对象,初步评估  为了确保“医教结合”有效性策略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且便于实施及观察记录评估,课题组选取9名脑瘫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上肢精细运动及语言方面能力存较大的个别差异,而粗大动作能力均较差。课题组从目前特殊教育大背景“医教结合”的角度出發,分别选择了“教育、康复”二大领域进行评测。  (二)综合干预,各施其职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入门的导向,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积极性就会十分高涨,要想清楚目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不把寫作当作苦差事,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很有必要,主要从两方面谈一谈如何激发学的写作文的兴趣。  第一,鼓励表扬激趣。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中差生的现象较为普遍,而班级里优秀作文者总是少数,提高中差生的作文水平是十分关键的。  (一)应当消除
期刊
中职学校内涵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抓好专业建设。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阐明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贯彻中央的精神,在新形式下推进职业教育实现新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从这些年职业
期刊
一、国内幼儿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中轻过程  国内很多对于幼儿发展的评价,往往更重视结果,活动中孩子们的一些良好行为和积极尝试的情绪情感往往没有被纳入评价。很多评价关注的仅仅是幼儿各方面达到目标的程度,轻视了过程中很多值得挖掘的闪光点。  (二)评价的片面性  在一些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时,内容的选择更偏向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对其他重要的素质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幼儿在各项活动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下面我对语文语感培养的一些看法。  一、训练朗读能力,体会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抑扬顿挫之中,没有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
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目的中又明确指出音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全面的创新能力。”  由上论述说明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培养和
期刊
一、利用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第一道大门,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位学生听讲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