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第一道大门,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位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恰到好处地给予表扬。如,“小峰非常认真听课,有的同学也要像他那样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或者稍加提示。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都喜欢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由于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主题图、教具和多媒体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和竞赛等,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这样学生在课上都乐意听就不容易“走神”,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认真学习中去。长久以往下去,就能使学生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摆”“是这样填”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9加几的加法学习时,刚开始有的学生就像顺口溜那样叫起来: 9+2=11、9+3=12、9+4=13……千别以为学生都会了,就算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准确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学会的学生:“你们能说出计算的过程吗?”这时整个课堂回归平静,呱呱叫的声音消失了。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静下心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9加几的学生我就引导:“不懂的同学,我们不能输给他们,马上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肯定行。”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我请“想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有时我在课堂上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提出,使学生不迷信老师,有判断思维。
三、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在班里,总有一些胆大敢说的学生,但也有不少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有敢说的勇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以敢说者带动、激勵怕言者。对于那些爱思考、敢说的学生,我都会及时表扬:陈柏权同学想得真快,回答真响亮真准确;麦子欣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真棒等。对于那些表达能力不强的,怕发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和鼓励的目光,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不对,我也会以鼓励的语气对待,让他树立敢说的信心,知道说错也不要紧,老师不批评。还有当很快发表出正确答案后,我把复述,我把复述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同学,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你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等,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的机会让给光听不说的,并及时鼓励:"你也会说了,继续努力。"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教学中,有时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或一大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使他们的思维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摸一摸”“拼一拼”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五、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数字和符号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劳动获取知识的关键,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很有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不断训练的过程。因此,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第一道大门,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位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恰到好处地给予表扬。如,“小峰非常认真听课,有的同学也要像他那样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或者稍加提示。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都喜欢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由于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主题图、教具和多媒体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和竞赛等,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这样学生在课上都乐意听就不容易“走神”,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认真学习中去。长久以往下去,就能使学生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摆”“是这样填”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9加几的加法学习时,刚开始有的学生就像顺口溜那样叫起来: 9+2=11、9+3=12、9+4=13……千别以为学生都会了,就算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准确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学会的学生:“你们能说出计算的过程吗?”这时整个课堂回归平静,呱呱叫的声音消失了。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静下心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9加几的学生我就引导:“不懂的同学,我们不能输给他们,马上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肯定行。”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我请“想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有时我在课堂上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提出,使学生不迷信老师,有判断思维。
三、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在班里,总有一些胆大敢说的学生,但也有不少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有敢说的勇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以敢说者带动、激勵怕言者。对于那些爱思考、敢说的学生,我都会及时表扬:陈柏权同学想得真快,回答真响亮真准确;麦子欣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真棒等。对于那些表达能力不强的,怕发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和鼓励的目光,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不对,我也会以鼓励的语气对待,让他树立敢说的信心,知道说错也不要紧,老师不批评。还有当很快发表出正确答案后,我把复述,我把复述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同学,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你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等,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的机会让给光听不说的,并及时鼓励:"你也会说了,继续努力。"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教学中,有时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或一大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使他们的思维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摸一摸”“拼一拼”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五、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数字和符号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劳动获取知识的关键,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很有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不断训练的过程。因此,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