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发展,新媒体技术、新教学理念不断出现,而中职教育在生源、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保有的知识渐渐成为“旧知识”,我们拥有的技能在社会的更高要求面前有些捉襟见肘了。不进则退,因此,我很重视学校安排的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也使我对教学工作的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中职学生不像普通高中学生那样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因此,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还需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具有师范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的“三性”有机结合。
首先是“师范性”,“师范性”是指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性,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工作与其他劳动者工作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态度、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教育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給学生以示范。这就要求我们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而给予学生无限正能量,这就是“师范”的作用。
再说“职业性”,教师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需要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职业知识。当前,中职工科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工科院校,工科院校毕业生虽然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教师教育专业的基本训练,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职业教育教学之要求。要实现向职业化教师的转变,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的统一学习考试并达标,以弥补他们在“职业性”教书育人方面的短板,较好地适应中职教育。另外像本人这一类的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大学期间学习目标主要是面对普高学生,对职业教育接触不够,那我们就应该更多更早地深入职业教育一线,了解、体验、感悟职业教育。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职校教师的重要途径,对于巩固其专业思想,陶冶其专业情操,培养从事技能,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切实重视教育实习的作用。
职校教师“三性”中的“技术性”是指职校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还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知识技能不断需要调整、提升、接受挑战。当今世界,“变”为常理,尤其是中国的入世、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给我们职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要不断的“自我更新”,这是成为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的前提。
学校为我们创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自己还要做有心人,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准确定位,找准专业新发展的方向。例如,笔者作为中文类教师,依靠所在职业学校创建的发展平台,从2005年起就开始了“公共服务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在学校的培养和自身积极的努力下,已经顺利获得了“公共服务与管理”二级“文秘”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高级“双师型”教师,实现了从文化课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发展。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职校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三性”,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和差距。比如自己没有跟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往往是疲于应付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研究专业教学的新思想和技术要求,对工作缺乏热情和成就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职业懈怠”。这些都需要我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使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
江映瑜(1971.11—),女,重庆,高级讲师。
中职学生不像普通高中学生那样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因此,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还需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具有师范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的“三性”有机结合。
首先是“师范性”,“师范性”是指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性,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工作与其他劳动者工作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态度、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教育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給学生以示范。这就要求我们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而给予学生无限正能量,这就是“师范”的作用。
再说“职业性”,教师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需要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职业知识。当前,中职工科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工科院校,工科院校毕业生虽然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教师教育专业的基本训练,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职业教育教学之要求。要实现向职业化教师的转变,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的统一学习考试并达标,以弥补他们在“职业性”教书育人方面的短板,较好地适应中职教育。另外像本人这一类的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大学期间学习目标主要是面对普高学生,对职业教育接触不够,那我们就应该更多更早地深入职业教育一线,了解、体验、感悟职业教育。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职校教师的重要途径,对于巩固其专业思想,陶冶其专业情操,培养从事技能,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切实重视教育实习的作用。
职校教师“三性”中的“技术性”是指职校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还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知识技能不断需要调整、提升、接受挑战。当今世界,“变”为常理,尤其是中国的入世、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给我们职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要不断的“自我更新”,这是成为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的前提。
学校为我们创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自己还要做有心人,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准确定位,找准专业新发展的方向。例如,笔者作为中文类教师,依靠所在职业学校创建的发展平台,从2005年起就开始了“公共服务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在学校的培养和自身积极的努力下,已经顺利获得了“公共服务与管理”二级“文秘”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高级“双师型”教师,实现了从文化课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发展。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职校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三性”,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和差距。比如自己没有跟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往往是疲于应付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研究专业教学的新思想和技术要求,对工作缺乏热情和成就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职业懈怠”。这些都需要我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使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
江映瑜(1971.11—),女,重庆,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