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坚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此外还应重视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把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创设利于创新的课堂学习氛围
  
  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其二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其三要改变“只学不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主动性和大胆探索的精神;有的同学还错误地认为向老师提问是一种丢面子的事,因此,课堂学习实际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一个个都成了“听话”的学生。这样被动地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肤浅,不能灵活应用,更谈不上创新与发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只学不问”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自主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想、敢问、会问,从而达到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要重视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要进行创新教育,就要重视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提高其创新能力。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牵着学生“走”,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由于缺乏机会,创新行为受到扼制。为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多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根据教材上的提示将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至此,教师没有草草收兵,而是让学生再想一想:还能拼成已学的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动脑、操作,又创造性地拼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共得到四种不同的推导方法。如图: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继续探求多种解法,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情境。多想出智慧,既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算一算两辆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学生大都从时间的角度考虑:如果两辆车同时开出的,那么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应相等。甲地车用的时间是:312+52=6(时);乙地车用的时间是:(480-312)÷42=4(时)。时间不等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这时教师提示:能否再从别的角度来想一想。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学生由此又想出了“从路程的角度考虑”、“从速度的角度考虑”两种全新的解题思路,使许多同学从中开拓了思路,扩大了视野,得到了启发。
  
  三、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
  
  学生要创新,需要又足够的感性材料。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但如果仅凭教材中的例子去创新,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设计一些感性材料,为学生创新架桥搭梯。
  如,教学“角的认识”后可设计:“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
  再如一年级在学习了“9的组成”后,可作进一步提高。设计如下:
  开放题:把9只鸽子关在三个同样的笼子里,使得每个笼子里都有鸽子,可以怎样关?
  因为总共有9只鸽子,要把它们关到三个笼子里去,也就是把鸽的只数9分解成三个数的和。
  如:9=1+1+7(第一个笼子1只,第二个笼子1只,第三个笼子7只)
  9=1+2+6(第一个笼子1只,第二个笼子2只,第三个笼子6只)
  在此教师可先作讲解说明,然后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结果,只要能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可以了。
  
  四、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把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在教学时,应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善于变异、转化、引申、缩小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第一册“有趣的拼搭”时,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进一步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卡车、坦克、机器人等事物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的缺失,“四加强,四统一”的改革有助于正确开展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评价,即加强量化考核,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统一;加强课外操行考核,课内教学评价与课外操行考核相统一;加强实践教学考核,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考核相统一;加强平时过程考核,期末考试与平时过程考核相统一。  [关键词]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缺失;改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凭借,也是幼儿活动的对象,环境的影响伴随幼儿身心成长的全过程。要避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和盲区,首先要走出以教师为主、以应付检查为主、以布置为主、以模仿为主的误区。其次要消除环境创设的盲区:重视三维空间中地面的利用;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提高环境创设利用率;重视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重视幼儿参与;加强师幼互动;等等。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误区;盲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教师教育培训是我国教育中长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一培训的探索也在不断开展着。从培训的内容、实施过程、培训效果和培训模式的特点及四个方面对“三位一体,全员分层”的培训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探讨这一模式与其他教师培训的区别,对拓展教师培训的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分层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
期刊
[摘要]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为例,分别谈谈对教材中的“单元和课文导言”“研讨与练习”“课文注解、读一读、写一写”三个环节的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材;教学设计;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67-2  [作者简介]蒋丽萍(98—),女,广西全州人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唯有摒弃一切干扰,扎实落实课标提出的“读写结合、读写迁移”,固阅读的本,练习作的功,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读,放眼于写,致力于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有三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读写结合,开展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外延伸,拓展积累实践。  [关键词]语言素材;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8-2  [作者简介]袁丽萍(976—),女,广西
期刊
[摘要]表达能力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之一,记叙文写作要求叙述生动、感情真挚。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劳动后的评价、肯定,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鼓励。以“我家的”为题,对记叙文写作讲评课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回顾展示;赏析点评;修改;评析;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79-2  [作者简介]谢宏鲜(968—),女,广西横县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直是写作指导的重要策略之一,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既注重帮助学生明晰写作基础知识,又丰富了训练形式,为教师、学生提供了更切实可行而有效的写作方法指导。  [关键词]写作指导;读写结合;七年级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8-2  [作者简介]卢夏夏(986—)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是当下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关注并认真去做的一件重要事情。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从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的内容、阶段、目标、方法、过程这些方面,对“如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效”这一问题作调查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策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留白”艺术,通过深钻教材,挖掘这些潜在资源,巧执“余玉”,激越学生的情思,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触摸到文本的心脉,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活力,生成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巧执“余玉”;语文课堂教学;激越情思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