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均衡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各科教学中,所以在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树立更长远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前提,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保证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均衡教育背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所谓均衡教育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在均衡教育中,改变了传统以学生成绩为主的模式,更重视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均衡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从学生的长远出发,根据学生后续的学习需求,制订更长远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中融入均衡教育,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引入更多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一、有效课堂教学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均衡教育背景了解不多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均衡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不深,导致在均衡教育背景下,教师依然“我行我素”,习惯性地采取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1]。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然而,现代化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中,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执行度也不高,普遍处于比较表面的层次,导致学生依然只能被动的学习,思维受到局限,学习效率也普遍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
1.做好分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下意识忽略學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事实上,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学生属于独立的个体,也就存在个性化差异,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结合均衡教育背景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充分利用这种差异,对教学进行分层,更好地提高课堂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同时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2]。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首先要根据一定的分层标准,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层,而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层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完成分层后,再制订分层目标与分层方法,将分层教学有效的落实下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析,再给小组相应的练习题目,在练习题目中,包含基础题和拓展题,教师再引导小组成员合理分配训练任务,基础弱的学生负责基础性题目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负责拓展类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与共同进步。
2.做好问题导向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除了分层教学外,在均衡教育背景下,问题导向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研究均衡教育背景时,不难发现在均衡教育中,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重点,而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问题导向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问题,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主动权,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技巧,教师可以从整数的加减法入手,通过设置问题,类似“同学们会整数加减法吗?”“有没有同学会列竖式?”然后从整数加减法过渡到小数加减法,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促进均衡发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3.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也逐渐被运用于课堂中。所以在均衡教育背景下,想要更好地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师要更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更形象、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圆”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圆的认知比较局限,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更直观地展示圆以及圆的直径、周长、面积的概念等,同时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圆引入课堂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发生改变,均衡教育理念也逐渐引入课堂中,所以在均衡教育理念背景下,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教学、问题引导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方式,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秀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154-155.
[2]郭行倩.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2):52.
[3]黎康乐,孟蒙蒙.“互联网 ”下的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策略探讨[J].数码设计(下),2019,45(4):47.
关键词:均衡教育背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所谓均衡教育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在均衡教育中,改变了传统以学生成绩为主的模式,更重视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均衡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从学生的长远出发,根据学生后续的学习需求,制订更长远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中融入均衡教育,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引入更多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一、有效课堂教学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均衡教育背景了解不多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均衡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不深,导致在均衡教育背景下,教师依然“我行我素”,习惯性地采取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1]。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然而,现代化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中,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执行度也不高,普遍处于比较表面的层次,导致学生依然只能被动的学习,思维受到局限,学习效率也普遍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
1.做好分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下意识忽略學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事实上,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学生属于独立的个体,也就存在个性化差异,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结合均衡教育背景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充分利用这种差异,对教学进行分层,更好地提高课堂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同时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2]。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首先要根据一定的分层标准,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层,而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层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完成分层后,再制订分层目标与分层方法,将分层教学有效的落实下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析,再给小组相应的练习题目,在练习题目中,包含基础题和拓展题,教师再引导小组成员合理分配训练任务,基础弱的学生负责基础性题目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负责拓展类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与共同进步。
2.做好问题导向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除了分层教学外,在均衡教育背景下,问题导向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研究均衡教育背景时,不难发现在均衡教育中,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重点,而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问题导向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问题,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主动权,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技巧,教师可以从整数的加减法入手,通过设置问题,类似“同学们会整数加减法吗?”“有没有同学会列竖式?”然后从整数加减法过渡到小数加减法,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促进均衡发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3.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也逐渐被运用于课堂中。所以在均衡教育背景下,想要更好地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师要更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更形象、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圆”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圆的认知比较局限,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更直观地展示圆以及圆的直径、周长、面积的概念等,同时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圆引入课堂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发生改变,均衡教育理念也逐渐引入课堂中,所以在均衡教育理念背景下,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教学、问题引导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方式,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秀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154-155.
[2]郭行倩.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2):52.
[3]黎康乐,孟蒙蒙.“互联网 ”下的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策略探讨[J].数码设计(下),2019,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