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學音乐课堂互动教学依托互联网能够获得更加多元化的突破。课题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利用互联网的软件设备、硬件设备、师资资源、专家资源等,用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如视频直播、变声软件、电子钢琴软件等展开教学互动活动,将音乐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授课、课堂考核环节都变成了可以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元化互动活动的大“舞台”,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
【关键词】小学音乐;互联网;农村;课堂互动设计
随着互联网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影响越发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互联网的地位也显得更为重要。小学生学习音乐,目前存在着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缺乏的客观问题,导致课堂互动效果差,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致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利用学生喜爱、接触频繁的互联网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提升互动活动的水平与效果。
一、课前准备:软硬件引领音乐预热活动的展开
课前准备活动指的是课程展开之前5分钟时间的课前预热时间展开的活动,在音乐课程上主要以齐声歌唱的整理活动展开。然而借助互联网为教学提供的各种便捷软硬件设备,课前准备活动还能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
利用软件,如变声软件、配音软件、短视频软件等学习资源包素材,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前教师就让利用互联网录制一些自己参与歌唱的变声音乐小视频、配音片段、对口型演唱的小视频,在甄选之后,课前5分钟就成为了观看学生自己创作的小视频的环节。无论是汤姆猫“唱歌”,还是“LET IT GO”歌曲的配音演唱,学生总能够找到创意的音乐表达方式,并引爆课堂氛围,课堂气氛被完全地调动了起来。
利用硬件设备学习资源包,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互动的效果。例如,利用电子智能钢琴设备连接互联网,学生可以看着ipad上面的音轨来尝试弹钢琴;利用教师的ipad,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音乐软件展开模拟的弹奏活动。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整理活动,学生的心思很快就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由于互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处于不断的升级过程当中,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永远不缺活动和玩具,能够永远保持对于音乐课程的新鲜感。
二、课堂授课:微课、慕课以及远程教学的使用
长期的授课活动,不仅教师会产生教学的倦怠,学生对于教师也会产生倦怠的感觉。这时授课活动就要依靠互联网来展开,微课、慕课、远程教学活动都可以成为教师展开互联网教学的好手段。
利用微课教学学习资源包,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3-5分钟之内的小视频当中去,让小视频代替教师本人展开教学。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备课,更加集中地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生观看视频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微课整理并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进行课后温习或在空闲时间随意学习,休闲放松。
利用慕课教学学习资源包,教师可以将学校以外的音乐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在慕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系统性地获得音乐教学,并且养成慕课自学、当堂提问、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慕课学习中学生更加专心,学习完毕教师提问并且和学生进行互动,互动主要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慕课学习可以让教师更加省心,集中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互动质量。
利用远程教学学习资源包,可以实现学生与远程教学教师之间的即时互动。通过远程教学,远方的教师可以提问,接受学习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回答或提问,是一种打破了时空界限的远距离互动模式。而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如同在一个课堂空间以内,大大拓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形式与水平。
三、课堂考核:朋友圈、专家团考核模式的介入
在课堂考核环节,更加注重音乐教学互动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互联网更能够帮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朋友圈考核模式就是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小视频的录制,传播到朋友圈当中,由于家长、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相关专家可能都在教师的朋友圈内,这样的传播会引发很多主体对于学生的演唱等其他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这样的评价模式都会是积极的,会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教师再将这些评语在适当的时候呈现给学生,也是一种与学生展开的积极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获得感。
专家团的考核,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直播功能采取远程视频听课的方式展开。通过教师的授课,远方的教育专家团可以对于班级活动整体的情况、个别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量化的或者质化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互动环节获得更好的表现。同时,学生也可以积极地与专家团的教师展开互动,了解自身在学习、表演中存在的问题等。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互动是多元化,然而互动教学的结构还是围绕课程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这三个环节来展开的,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通过对于软硬件设备的优化,都能够轻易的建立起小学音乐教学的互联网课堂互动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梁湖根.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J].当代音乐,2018.
[2]刘静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音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6.
[3]张学斌.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
【关键词】小学音乐;互联网;农村;课堂互动设计
随着互联网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影响越发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互联网的地位也显得更为重要。小学生学习音乐,目前存在着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缺乏的客观问题,导致课堂互动效果差,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致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利用学生喜爱、接触频繁的互联网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提升互动活动的水平与效果。
一、课前准备:软硬件引领音乐预热活动的展开
课前准备活动指的是课程展开之前5分钟时间的课前预热时间展开的活动,在音乐课程上主要以齐声歌唱的整理活动展开。然而借助互联网为教学提供的各种便捷软硬件设备,课前准备活动还能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
利用软件,如变声软件、配音软件、短视频软件等学习资源包素材,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前教师就让利用互联网录制一些自己参与歌唱的变声音乐小视频、配音片段、对口型演唱的小视频,在甄选之后,课前5分钟就成为了观看学生自己创作的小视频的环节。无论是汤姆猫“唱歌”,还是“LET IT GO”歌曲的配音演唱,学生总能够找到创意的音乐表达方式,并引爆课堂氛围,课堂气氛被完全地调动了起来。
利用硬件设备学习资源包,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互动的效果。例如,利用电子智能钢琴设备连接互联网,学生可以看着ipad上面的音轨来尝试弹钢琴;利用教师的ipad,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音乐软件展开模拟的弹奏活动。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整理活动,学生的心思很快就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由于互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处于不断的升级过程当中,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永远不缺活动和玩具,能够永远保持对于音乐课程的新鲜感。
二、课堂授课:微课、慕课以及远程教学的使用
长期的授课活动,不仅教师会产生教学的倦怠,学生对于教师也会产生倦怠的感觉。这时授课活动就要依靠互联网来展开,微课、慕课、远程教学活动都可以成为教师展开互联网教学的好手段。
利用微课教学学习资源包,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3-5分钟之内的小视频当中去,让小视频代替教师本人展开教学。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备课,更加集中地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生观看视频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微课整理并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进行课后温习或在空闲时间随意学习,休闲放松。
利用慕课教学学习资源包,教师可以将学校以外的音乐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在慕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系统性地获得音乐教学,并且养成慕课自学、当堂提问、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慕课学习中学生更加专心,学习完毕教师提问并且和学生进行互动,互动主要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慕课学习可以让教师更加省心,集中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互动质量。
利用远程教学学习资源包,可以实现学生与远程教学教师之间的即时互动。通过远程教学,远方的教师可以提问,接受学习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回答或提问,是一种打破了时空界限的远距离互动模式。而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如同在一个课堂空间以内,大大拓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形式与水平。
三、课堂考核:朋友圈、专家团考核模式的介入
在课堂考核环节,更加注重音乐教学互动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互联网更能够帮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朋友圈考核模式就是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小视频的录制,传播到朋友圈当中,由于家长、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相关专家可能都在教师的朋友圈内,这样的传播会引发很多主体对于学生的演唱等其他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这样的评价模式都会是积极的,会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教师再将这些评语在适当的时候呈现给学生,也是一种与学生展开的积极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获得感。
专家团的考核,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直播功能采取远程视频听课的方式展开。通过教师的授课,远方的教育专家团可以对于班级活动整体的情况、个别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量化的或者质化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互动环节获得更好的表现。同时,学生也可以积极地与专家团的教师展开互动,了解自身在学习、表演中存在的问题等。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互动是多元化,然而互动教学的结构还是围绕课程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这三个环节来展开的,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通过对于软硬件设备的优化,都能够轻易的建立起小学音乐教学的互联网课堂互动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梁湖根.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J].当代音乐,2018.
[2]刘静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音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6.
[3]张学斌.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