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文学翻译的优化论角度出发,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两种汉译本,从语言表达、句式结构、文体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评析,从而得出冀译本在发挥汉语优势,传达原作艺术魅力方面更胜一筹。
关键词:文学翻译 译语优势 优化论 《鲁滨逊漂流记》
一、引言
许渊冲在80年代提出“发挥译文的优势”(许渊冲:2006),后又对这一理论作了详细的阐述,在《译学要敢为天下先》一文中,许渊冲系统的提出了翻译的“优势论”,即翻译时要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译文。这一理论引起了译界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得到众多好评。中山大学出版的《实用翻译教程》上说:“严复以来,如果说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是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第一次飞跃的话,许渊冲的扬长避短,发挥译语优势便是第二次飞跃。”(刘季春:1996)本文将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优化论”指导下,对《鲁》的两种汉译本,从语言表达、句式结构、和文体风格三方面,通过一定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冀译本在发挥译语优势方面更加完美。
二、文学翻译的“优化论”
作为艺术的再创造,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关于翻译标准,国内外翻译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我国,颇具代表性而影响又最为广泛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严复曾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陈福康:1996)除 “信达雅”外,国内学者还提出其他的翻译标准,比如,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则当然是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陈福康,1996)林语堂提出“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此外,傅雷提出“神似说”,钱锺书提出“化境说”。
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即“优化论”,是许渊冲先生在1981年《翻译通讯》第一期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译者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表达方式,以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许渊冲:2006)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说:“文学作品应该是美的,如果把美的作品译得不美,那也不能算忠实,不能算美,所以似而不美的译文不能算是文学翻译,更不能算是翻译文学。换句话说,文学翻译如只求真,那么说明译者还在必然王国里挣扎,以求生存,文学翻译求美,则说明译者已经超越必然王国,在自由王国中得心应手,以求享受。”(许渊冲:2006)
三、译本分析
本文将以《鲁》的两在种汉译本为参考对象,从三个方面加以评析两个译本在“发挥译语优势”方面的得与失。
(一)语言表达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各有优势,就汉语而言,优势是精练,含义丰富,成语典故较多,结构有四字词组等。而就英语来说,优势是精确,逻辑思维严密,语法结构清楚,有关系代词等。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改变劣势。
1.成语或四字结构的使用
成语或四字结构是汉语语言的精粹,是汉语的绝对优势,在译文中恰如其分的运用成语或四字结构,使语言灵动、鲜活。不仅使译文感情真切,更使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多用习惯用语可以使译文通顺、自然,读起来会琅琅上口,让读者感觉亲切实在。如果用过于正式的行文用语,就好像在读科普说明文一样,毫无感情,不能使读者和译者发生感情共鸣。
2.句式结构
英语与汉语句式相比,具有很多差异结构,其中之一就是英语中有些句子的成分。其次就是英语句中多被动句,英语句子注重结构整体,句子不能没有主语,只好采用被动式或其他句式,以便把施事隐藏或省略。相对与英语而言,汉语的优势在于语言精练、含义丰富,使用自然逻辑顺序排列短语和主动句来表达各个概念。
3.自然的主动句
例1 (ch1,p1)…One of which was Lieutenat Collonel to an English Regiment of foot in Flanders, formerly commanded by the famous Coll.Lockhart.
徐译:一个哥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的中校,他的部队早先曾被著名的罗加特上校率领过。(p1)
冀译: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
例2 (chapter.1.p6)
though in the mean time I continued obstinately defy to all proposals of sifting to business.
徐译:在这一年里,家里曾经几次向我提议,要我干点正事,都被我固执地加以拒绝。(p5)
冀译: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顽固不化,一概不听。
在这两个例子中,徐译都翻译为被动态,而冀译则选择用主动态表达。第一个例子“曾带领过”比“比被率领过”听起来自然顺口得多,第二个例子冀译用两个四字词来表达被动的意思,既把原文的精神表达出来了,又把主人公当时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既求了“真”也求了“美”。
4.多用短句
从句的结构和高频率的使用是英语语言中的一大特色,习惯于用长句子表达复杂的概念,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表达中。汉语的特点与优势在于表达复杂概念时,大多是采用短句方式叙述或说明,其层次,逻辑关系等更多的是包涵在具体的语句中。
5.文体风格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为了使读者能有美的感受,仅仅做到“信”还不够,必须要跟许渊冲先生说的那样,要优化译文,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这就要求译者在修辞,润色,语言的生动性方面下一番工夫。 6.修辞润色
例1 (ch3, p130) I that was reduced to a mere state of Nature.
徐译:因为现在已经到了一身之外别无长处的境地。(p104)
冀译:我犹如出生婴儿,除了自己一身之外,别无他物。(p94)
例2 (ch3, p125)
And how I was a prisoner lock’d up with the Eternal Bars and Bolts of the Ocean, in an uninhabited wilderness, without Redemption.
徐译:一想到我自己怎么像一个囚犯似的,被困在重重海洋之间,被困在没有人烟的荒野里。(p99)
冀译: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囚犯,那茫茫的大海就是我牢狱的铁栅栏,并且永无出狱之日。(p90)
以上两个例子中,冀译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为译文增色不少。第一例中把鲁滨逊初来荒岛上形单影只,完全脱离现代化社会的窘迫和无奈生动地再现于纸上。第2例中,把茫茫的大海比作牢狱的铁栅栏,是再准确不过了。因为鲁滨逊确实被困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四面的海水就象是监狱里的铁栅栏一样将他囚禁得严严实实。译者做这样的描述无疑是好像是用本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既忠实于原作的意图,又发挥了工作上的创造性,不仅再现了原作中的任务形象,故事情节,而且再现了思想,情感与精神,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7.生动风趣的风格
小说语言变化多端,富于表现力,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想翻译得生动活泼,打动读者,就要求译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揣摩体会原作者的感情之后,尽量惟妙惟肖的表达出来。这一要求也就是发挥译语优势和优化论的精华所在。不发挥译语优势而用干瘪枯燥的话语翻译的东西,毫无文采和可读性。
这段话描述的是一只可爱、机灵的野猫,以及它和鲁滨逊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徐译中全部用“它”来代指小猫,虽然把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了,但总感觉读起来少了点什么,相比之下,冀译用“小家伙”来代替“它”更加生动,使小猫机灵可人的样子跃然纸上 。译者用“泰然自若”、“瞅着”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译者加译了“可是,对不起了”这一句,好像是鲁滨逊在和小猫对话,给文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美感。
四、结语
本文略谈以上几例,通过比较徐霞村和冀湘的译作,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徐译本语言平实,达意,使用的异化和直译的翻译策略较多,外国文学的韵味较浓;而冀译本倾向于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译者汉语功底深厚,语言老持地道,充分发挥了译者优势,遵循了文学翻译的“优化论”原则。正如许渊冲先生所言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译者赋予译作的风格和特色决定了译作的生命。没有生命力的译作,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被人冷落忘却,甚至过时。空剩下学术的价值而失去了文学的价值。要实现这一价值,译者就应该走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俗套,像许渊冲先生所说的要“敢为天下先”,发挥译语优势,美化和弥补原作的不足,为文学翻译开创一条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Danial Defoe.Robinson Crusoe.[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2]陈福康.中国翻译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丹尼尔·笛福著;冀湘译.鲁滨逊漂流记[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丹尼尔·笛福著;徐霞村译.《鲁滨孙漂流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7]司显柱,曾剑平.汉译英教程[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文学翻译 译语优势 优化论 《鲁滨逊漂流记》
一、引言
许渊冲在80年代提出“发挥译文的优势”(许渊冲:2006),后又对这一理论作了详细的阐述,在《译学要敢为天下先》一文中,许渊冲系统的提出了翻译的“优势论”,即翻译时要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译文。这一理论引起了译界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得到众多好评。中山大学出版的《实用翻译教程》上说:“严复以来,如果说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是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第一次飞跃的话,许渊冲的扬长避短,发挥译语优势便是第二次飞跃。”(刘季春:1996)本文将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优化论”指导下,对《鲁》的两种汉译本,从语言表达、句式结构、和文体风格三方面,通过一定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冀译本在发挥译语优势方面更加完美。
二、文学翻译的“优化论”
作为艺术的再创造,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关于翻译标准,国内外翻译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我国,颇具代表性而影响又最为广泛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严复曾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陈福康:1996)除 “信达雅”外,国内学者还提出其他的翻译标准,比如,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则当然是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陈福康,1996)林语堂提出“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此外,傅雷提出“神似说”,钱锺书提出“化境说”。
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即“优化论”,是许渊冲先生在1981年《翻译通讯》第一期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译者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表达方式,以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许渊冲:2006)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说:“文学作品应该是美的,如果把美的作品译得不美,那也不能算忠实,不能算美,所以似而不美的译文不能算是文学翻译,更不能算是翻译文学。换句话说,文学翻译如只求真,那么说明译者还在必然王国里挣扎,以求生存,文学翻译求美,则说明译者已经超越必然王国,在自由王国中得心应手,以求享受。”(许渊冲:2006)
三、译本分析
本文将以《鲁》的两在种汉译本为参考对象,从三个方面加以评析两个译本在“发挥译语优势”方面的得与失。
(一)语言表达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各有优势,就汉语而言,优势是精练,含义丰富,成语典故较多,结构有四字词组等。而就英语来说,优势是精确,逻辑思维严密,语法结构清楚,有关系代词等。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改变劣势。
1.成语或四字结构的使用
成语或四字结构是汉语语言的精粹,是汉语的绝对优势,在译文中恰如其分的运用成语或四字结构,使语言灵动、鲜活。不仅使译文感情真切,更使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多用习惯用语可以使译文通顺、自然,读起来会琅琅上口,让读者感觉亲切实在。如果用过于正式的行文用语,就好像在读科普说明文一样,毫无感情,不能使读者和译者发生感情共鸣。
2.句式结构
英语与汉语句式相比,具有很多差异结构,其中之一就是英语中有些句子的成分。其次就是英语句中多被动句,英语句子注重结构整体,句子不能没有主语,只好采用被动式或其他句式,以便把施事隐藏或省略。相对与英语而言,汉语的优势在于语言精练、含义丰富,使用自然逻辑顺序排列短语和主动句来表达各个概念。
3.自然的主动句
例1 (ch1,p1)…One of which was Lieutenat Collonel to an English Regiment of foot in Flanders, formerly commanded by the famous Coll.Lockhart.
徐译:一个哥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的中校,他的部队早先曾被著名的罗加特上校率领过。(p1)
冀译: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
例2 (chapter.1.p6)
though in the mean time I continued obstinately defy to all proposals of sifting to business.
徐译:在这一年里,家里曾经几次向我提议,要我干点正事,都被我固执地加以拒绝。(p5)
冀译: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顽固不化,一概不听。
在这两个例子中,徐译都翻译为被动态,而冀译则选择用主动态表达。第一个例子“曾带领过”比“比被率领过”听起来自然顺口得多,第二个例子冀译用两个四字词来表达被动的意思,既把原文的精神表达出来了,又把主人公当时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既求了“真”也求了“美”。
4.多用短句
从句的结构和高频率的使用是英语语言中的一大特色,习惯于用长句子表达复杂的概念,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表达中。汉语的特点与优势在于表达复杂概念时,大多是采用短句方式叙述或说明,其层次,逻辑关系等更多的是包涵在具体的语句中。
5.文体风格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为了使读者能有美的感受,仅仅做到“信”还不够,必须要跟许渊冲先生说的那样,要优化译文,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这就要求译者在修辞,润色,语言的生动性方面下一番工夫。 6.修辞润色
例1 (ch3, p130) I that was reduced to a mere state of Nature.
徐译:因为现在已经到了一身之外别无长处的境地。(p104)
冀译:我犹如出生婴儿,除了自己一身之外,别无他物。(p94)
例2 (ch3, p125)
And how I was a prisoner lock’d up with the Eternal Bars and Bolts of the Ocean, in an uninhabited wilderness, without Redemption.
徐译:一想到我自己怎么像一个囚犯似的,被困在重重海洋之间,被困在没有人烟的荒野里。(p99)
冀译: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囚犯,那茫茫的大海就是我牢狱的铁栅栏,并且永无出狱之日。(p90)
以上两个例子中,冀译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为译文增色不少。第一例中把鲁滨逊初来荒岛上形单影只,完全脱离现代化社会的窘迫和无奈生动地再现于纸上。第2例中,把茫茫的大海比作牢狱的铁栅栏,是再准确不过了。因为鲁滨逊确实被困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四面的海水就象是监狱里的铁栅栏一样将他囚禁得严严实实。译者做这样的描述无疑是好像是用本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既忠实于原作的意图,又发挥了工作上的创造性,不仅再现了原作中的任务形象,故事情节,而且再现了思想,情感与精神,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7.生动风趣的风格
小说语言变化多端,富于表现力,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想翻译得生动活泼,打动读者,就要求译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揣摩体会原作者的感情之后,尽量惟妙惟肖的表达出来。这一要求也就是发挥译语优势和优化论的精华所在。不发挥译语优势而用干瘪枯燥的话语翻译的东西,毫无文采和可读性。
这段话描述的是一只可爱、机灵的野猫,以及它和鲁滨逊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徐译中全部用“它”来代指小猫,虽然把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了,但总感觉读起来少了点什么,相比之下,冀译用“小家伙”来代替“它”更加生动,使小猫机灵可人的样子跃然纸上 。译者用“泰然自若”、“瞅着”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译者加译了“可是,对不起了”这一句,好像是鲁滨逊在和小猫对话,给文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美感。
四、结语
本文略谈以上几例,通过比较徐霞村和冀湘的译作,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徐译本语言平实,达意,使用的异化和直译的翻译策略较多,外国文学的韵味较浓;而冀译本倾向于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译者汉语功底深厚,语言老持地道,充分发挥了译者优势,遵循了文学翻译的“优化论”原则。正如许渊冲先生所言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译者赋予译作的风格和特色决定了译作的生命。没有生命力的译作,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被人冷落忘却,甚至过时。空剩下学术的价值而失去了文学的价值。要实现这一价值,译者就应该走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俗套,像许渊冲先生所说的要“敢为天下先”,发挥译语优势,美化和弥补原作的不足,为文学翻译开创一条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Danial Defoe.Robinson Crusoe.[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2]陈福康.中国翻译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丹尼尔·笛福著;冀湘译.鲁滨逊漂流记[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丹尼尔·笛福著;徐霞村译.《鲁滨孙漂流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7]司显柱,曾剑平.汉译英教程[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