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例题”到“用例题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对例题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能单纯地教例题,而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用例题来教,方能显现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灵动与精彩。苏教版第十册《找规律》一课,要求学生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和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找规律重点在于“找”,怎样用例题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如何设计探索过程才真实有效呢?带着思考,我进行了课堂实践与反思。
  一、例题呈现
  例1:下表的红框中的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2)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3)如果在上表中每次框出4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框出5个数呢?先试一试,再填写下表。
  二、初次尝试
  按照例题的设计,我制作了1-10的数表,让学生框一框,思考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不同的和?学生很快得出答案9个,接着每次框出3个数呢?4个?5个?学生一一动手框一框,得出答案填入表格。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观察表格得出结论: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平移的次数 1=得到几个不同的和。所以得出规律: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1=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在随后的练习中,学生一直用这个刚得到的规律甚至可以说是模具生搬硬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改进教学
  (一)巧妙创设情境引入例题,使例题教学自然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材料必须是现实的、有挑战性的。本节课,教材对新知的处理是直接进入例题的学习,出示例题让学生进入自主研究的学习程序,我认为如果直接进入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不自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到达头脑兴奋激动的状态,我决定增加一个置疑的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过电影吧!在看电影的时候都希望和一起看电影的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是吗?老师这里有18张天文台的入场券,邀请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参观天文台,请你拿三张连号的券,你想拿哪三张?
  生:我想拿左边的1、2、3三张!
  生:我想拿中间的三张。
  师:一共有几种拿法呢?
  学生皱着眉头想了会儿,有的学生说15种,有的学生说16种。
  师:到底是几种呢?
  学生仍然不敢肯定,急切地等着老师的答案。
  师:像这样拿连号的券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一类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带着疑问来学习——找规律。
  师:我们研究这一类问题时都是从比较简单的情况入手,我们先来研究有10张券,取2张连号的券的情况。
  说明:这个拿券的题目原本是书上练习十的第1题,教材的本意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之后进行练习巩固所用,我分析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觉得完全可以用此题激趣置疑,让学生经历:提出疑问—动手操作—交流总结—解决疑问的完整过程,也是满足学生自我学习需求的过程。
  (二)挖掘例题的生长点,使例题教学深入化。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例题的功能,引导学生以原有例题为生长点,组织积极的迁移,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采取步子大一点,即提出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细节问题深一点、精一点的方法,积极启发,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得到培养。
  在学生进行了操作后,例题的设计是让学生把操作的结果填到例题的表格里,以便于进行规律的归纳总结。而我在这个表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这个表格与教材没有任何冲突,却比教材上的表格多了两个思维点:
  1.进行完试一试的教学后。
  师:这个表格还多了一行呢!你有办法填一填吗?
  生:每次拿6张券,平移9次,得到10种不同的拿法。
  生:还可以每次拿7张券,平移8次,得到9种不同的拿法。
  生:多呢!可以填无数种呢!
  生:不对!最多拿15张,超过15就不够拿了!
  师:你的回答真好!看来并不是有无数种填法的,总张数有多少张就最多可以拿多少张!如果拿15张还能平移吗?
  生:不能!只能得到1种拿法!
  说明:表格最下方多出来的一行让学生自由填,引发了一次思维的撞击,让学生知道了并不是任意填法都可以的。
  2.继续进行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为什么同样是拿2张券,上面平移了8次得到9种不同的拿法,下面却平移了13次得到14种不同的拿法?
  生:因为数字不一样。
  师:什么数字不一样?
  生:因为上下的总张数不一样。
  师:对了。大家看,上面是在总张数为10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而下面是在总张数15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所以平移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个对比提醒了你什么?
  生: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总张数是几!
  说明: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在学生独立解题时却经常忽略,这个大表格把总张数不一样的例题和试一试结合了起来,挖掘出例题中能让学生更清晰看见两题区别的生长点。
  三、充分准备学具探究例题,使例题教学自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第一次试教,我没有准备学具,只有一套简单的教具和PPT课件,每个学生只能看老师的演示,课件也只能按部就班地一一呈现,学生仅仅记住了这个表格,只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肤浅的结论,印象不深刻。教材的内涵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重新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了课件,增强了交互性,也方便了我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同时我把例题需要用到的红方框,用透明胶片打印了50张,也设计了练习纸,让每个孩子都亲自体验了平移的过程,感知了用小红方框平移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和这个细节引发的思考。(学生操作好,填好了表格,并讨论了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是从左往右平移的。我发现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先在最左边框住了几个数,没被框住的个数就是平移的次数。
  师:为什么没框住的个数就是平移的次数?
  生:比如,我框住最左边两个数,这时后面还有8个数,就意味着还能往后平移8次,所以只要用总个数-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
  师:你从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真了不起!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平移的次数再加1,就是一共有几种拿法。
  师:为什么要加1?1在哪里呢?
  生:1就是我们一开始框住的那一种拿法。
  师:你们同意吗?你说得一点都不错,这一种拿法是一开始框住的一种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啊!
  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知,很快找到了这一规律,可喜的是还有学生发现了直接框住最后的数,用“打头”的方法找规律,最重要的是,所有规律完全是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操作得出的,他们掌握了自主探索规律的方法。
  “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从初次的尝试到最后的确定,围绕着例题的一次次改变,充分说明了每个例题都拥有无穷无尽的潜能,我们要利用每一个有价值的改变,每一份宝贵的课程资源,站在学生的角度正确地把握例题、用活例题、创造性地使用例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才不是“教例题”,而是“用例题教”。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教学的春天应该是繁花似锦还是回归本真?语文教学之路该延向何方?面对不断涌入的网络文化,教师该怎样引领学生阅读,作者就教学中的实例,探讨语文阅读的方向。  关键词: 网络文化语文阅读教学影响    近年来网络文化①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冲击着整个文化领域。作为新新人类,因对网络信息有敏锐的眼光、迅疾的速度涉猎而成为先锋。特别是中学生,其思想文化需新事物的补充,渴望读到课内外传统阅读文章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按苏教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学生入学学习两年语文,大约识字1500个。要使识字教学得以有效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关键。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识、愿识”的问题。它是学生识字的前提和根基,学生能否喜爱识字,能识多少字,都源于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深刻认识识字编排体系,在继承传统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律”与“
摘 要: 在粤教版思品课教材科学发展观的教学中,要巧用说文解字教学法,讲清基本概念,明确关键词语;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实施正反例证,回归综合理论,从而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九年级思品课 说文解字教学法 科学发展观  说文解字教学法,是指抓住关键文字和重点词语来开展教学的方法,其教学思想源于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撰写
摘 要: 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已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广泛开展。本文在对教材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内科护理学》进行了说课设计。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说课 设计方法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领导、同行或评委面前,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它可以促进教师作理性思考,呈现备课的隐性内涵,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用能力,一直是所有数学老师面临的课题。2008年高考新方案出台,高考数学总分为160分,另有40分附加分。高考数学分值的提高,强调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老师身上的担子也显得愈发沉重。面对无数学生对“上大学”的期盼,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高一是学生打基础,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好的学
摘 要: 本文从易化教学难点、细化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要点三方面分析了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PartA语篇的有效教学,达到在阅读中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快乐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 有效教学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进行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
摘 要: 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智育,更要进行德育。学生的德育要从小抓起,让其从小明辨是非,形成优秀的品德。德育不是仅仅让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而是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者结合自身一年级班主任的实践,阐述了班级管理工作应小半不“小看”。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双相配合 潜移默化  一、把握时机,悉心教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在当前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为了让学生更易于贴近生活、融入生活,采取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如何使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更有实效呢?笔者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分析。  一、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  在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探究。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提
摘 要: 作者结合在一线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真实体会,总结了班主任工作经验,包括尊重学生和尊重任课老师两大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三个层次,所选案例均为教学实践中的真实记录,阐明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的正面效应,论述了协调教学中各方面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尊重 信任 宽容 和谐  一、尊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仔细分析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指出“完形填空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理解篇章和使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CET-4采用的完形填空题是:“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20~250词)内留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从历年考题分析,完形填空的文章内容、文章体裁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