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流域治理中的法律对策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有效的法律运行是紧密相连的,在渭河流域的多年治理历程来看,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投入,在这其中,法律作为至关重要的一份子为渭河的治理工作保驾护航。2015年新修订的《环保法》出台后,更为渭河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指导。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渭河流域环境治理过程中应该发挥法治建设独有的作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关键词:渭河流域;环境治理;污染;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9-0103-02
  作者简介:赵凤(1995-),汉族,陕西宝鸡人,陕西科技大学2013级法学专业本科在读。
  一、渭河环境治理现状
  渭河在陕西境内河长502.2km,流域面积6.76万km2,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市(区),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是陕西省经济中心。但恰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渭河流域的环境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水质变差、水量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
  渭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虽然近年来政府关闭了大量的造纸厂、化肥厂等污染较重的企业,但是生活污水的大量无序排放、个别企业偷排偷放又使得治理工作进入到一个瓶颈时期。陕西省政府一直把渭河环境治理作为工作的一大要务,从0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2008年省政府办公厅将《陕西省渭河生态环境保护办法》作为重点立法项目;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制订《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在2011年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关于渭河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制定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同时在“三年计划”期间内,政府机构以及环保厅等有关部门在涉水企业专项环保执法、落实水质监测站工作、治理结果阶段性汇总报告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2015年初对三年计划成果做了汇总,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渭河水质基本达标,评定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等级,但是也有待提升。下图可以表明渭河的境况有所改善:
  据最新统计,陕西省自2011年到2014年以来渭河治理累计已投入235亿,治理工作仍需继续。在新《环保法》出台、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重要论述的提出的背景下,陕西省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这一标杆文件,为渭河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方向指导。
  二、法律对策
  在环境法治的诸环节中,有法可依是前提和基础。及时、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来说,《环保法》是所有环保法律文件的路标,然而环境治理并不是仅靠一部权威法律文件就可以解决的,我国的立法体制包含多层级,因此在治理一项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不偏不倚。
  (一)结合实际进行法律制定和法律运行
  目前虽然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枯水期生态流量不足以及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治理过程中,相关文件的出台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流域环境中的现实问题,对不同的污染类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文件,因此在渭河治理环节中,应当对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地区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才能事倍功半。同时在法律运行方面,要以中央为指导,地方合作治理为核心进行整个流域的协调综合治理,其次,要不断完善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对流域治理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也要对于权利与义务明确规定,不能有所疏漏,要尽可能做到有缺必补。
  (二)提前确权,严格追责
  陕西省政府在2015年发布了“三年巩固方案(2015—2017年)”,在该方案中明确了渭河污染防治下一步工作的5项主要任务和7项保障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渭河治理工作的着重点是很明确的。但治理工作是需要各部门和机关协调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的,因此恰如其分的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分配与权利行使提前做出规制是必要的,就这一方面来说陕西省在前几年已经成立了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并且各个部门的职能各有不同、分工明确,在此基础上,各部门还应该响应党中央从严治理的号召以及在《新环保法》的指导下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除了各政府部门外,公益组织以及公众社会团体也可以参与其中发挥效用,以便更好的提高渭河治理工作的效率。此外,新环保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追究企业法人与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表明我国在治理环境下的“强硬”态度,为渭河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三)公众参与立法和监督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对于目前渭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来说,主要以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污染为主,对于工业污水的治理来说,搬迁、关闭等手段都可以有效的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后两种污染源多与人民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不可能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但随着我国文明社会和法治主义社会进程的发展,公众的主人翁思想已经日渐深入,同时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并未有足够的途径来供污染受害者发表意见,在立法机制上缺乏公民的参与,就渭河流域的治理来说每年的治理文件有不少,但大多都由行政机关最终取舍,很难体现一般群众的呼声,特别是河流所经过的区域大多属农村,一方面,这里的人们自身的维权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即使少许的群众想要提出自己的建议,也最终因为缺乏途径以及法律保护而终止。因此在未来三年治渭历程中,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听民众的心声与建议,使公众对环境改善增强信心,或许从这里可以得到些许建设性意见,使得治渭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四)完善与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虽然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早已经出现,但并未在我国得到足够重视与运用,不过自2012年《民事诉讼法》被修改后,环境公益诉讼迈入了“春天”,接着《新环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文件发布,使环境公益诉讼有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同时与解释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实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通知》发布后,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受理条件、原告资格、办理程序、赔偿责任方式等内容,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不再是“冷板凳”了。在此背景下,渭河治理可以将公益诉讼引进来,不论是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还是与污染有利害关系的都可以参与其中,通过法律渠道争取权益。但毕竟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目前还未得到广泛适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会有很多阻力,不过对治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对于环保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来说必须合理运用这一制度。同时司法部门也应做好配合,在受理环节、证据环节对环保部门提供协助支持以及在最后的调解、执行等环节中进行合理的监督,共同致力于生态改善,为渭河的治理打开新局面,争取开创渭河流域发展的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刘润发.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3.
  [2]王艳霞.立法治理渭河,保护陕西人民的母亲河[J].法制与社会,2012(10).
  [3]范兆轶.陕西渭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芦加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人资格探究[D].广西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作品的数字化程度增加。本文将以中外案例对比分析为视角,探讨中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新挑战及制度完善方向。  关键词:网络环境;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9-0211-01  作者简介:王雨笛(1994-),女,山东烟台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期刊
摘 要:当十八世纪末自然法学派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后,历史法学派接过了领军棒,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解释方法,为法学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但是由于其的理论方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决定了其终将被历史所淘汰的厄运,在总结了历史法学派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庞得提出了自己的以社会利益为中心的一套社会法学派的观点。  关键词:历史法学派;伦理解释;人种学和生物解释;社会解释;社会法学派  中图分类号:D90 文
期刊
摘 要:“3+1”法学创新人才具有“能说、能写、能干”的能力和心灵美的职业道德要求。如何培养“3+1”法学创新人才,本文运用法律诊所这一平台,利用政府加强管理创新的大好机遇,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的法律服务项目,让学生拥有更多法律实践机会,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3+1”法学创新人才;法律诊所;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
期刊
摘 要:人的形象是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法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刑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中必然体现人的形象这一理论假设。本文选择刑法归责模式的演变为视角,对人的形象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影响进行透视。  关键词:人的形象;刑法归责;生态人;风险社会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9-0210-01  作者简介:许茜(1992-),女,安徽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习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给我们很多启示。反腐败就要时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关键词:反腐;权力;制度;笼子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9-0215-01  作者简介:
期刊
摘 要:质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定证据的基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重点强调庭审实质化,使得质证在庭审程序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目前司法实践中,质证程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庭审过走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沿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改革刑事质证制度,才能有效解决庭审质证活动形式化的问题。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质证;证据;刑事诉讼  中图分类号:D925.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涉及电子数据加密的刑事案件不断增多。执法机关处理这类案件时,倾向于通过强制手段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交密码或加密数据,而这样的做法引来了关于该行为是否违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争论。美国近期相关判例对这一问题表明了态度:强制提交加密数据不违反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这就意味这强制提交加密数据具有其合宪性。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就我国而言也有相当的借鉴性。  关键词:密码;加密数据;宪法第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卫工人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其劳动安全现状却不容乐观。劳动安全影响劳动者的劳动权和人权的实现,着眼于对劳动安全的保障,是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强调。保障措施的缺位由个人扩至环卫工群体及社会舆论的不满,不利于环卫事业及城市文明的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针对环卫工人的劳动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环卫工人;劳动安全;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X95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微型商务通俗的说是指在移动端上进行商品销售的商家。其中,最普及并为广大消费者熟知的微商模式就是微博和微信。近年来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注定了微型商务终将成为电子商务销售的主要方向,而微商也极大的促进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在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现实意义。但由于崛起的迅速,微商的管理缺陷,交易风险等问题也侵害着消费者权益,急需解决。  关键词:微型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摘 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新兴的专业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但各地调解组织的运行、调解成果与影响力却相差悬殊。本文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究,以个体为例推广到全国,探求其优越性和所存在的缺陷,探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6;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