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策略是指运用一些技巧、方法帮助读者读出文本的意义,记住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以达到或完成某些阅读目标。小学生阅读策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找到的阅读方法,帮学生总结阅读策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可见,阅读策略越來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预测;对比
2017年,全国开始实施部编教材。“部编本”教材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生活里延伸。比如中高年级的“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力图构成“教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体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策略不仅要运用在语文课堂,更要让它走入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结合“预测”和“对比”两种阅读策略,说说如何把它们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
预测,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结合自身经验,对后面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等内容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寻找、验证自己的推测,在推测与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用旁批的方式示范了预测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标题、图画和情节来预测故事内容或结局。从而让学生明白:预测不是没有根据的,需要有文本内容的支持,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根据的判断。预测没有对错之分,要学会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预测也要贯穿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比如,导读课“看插图看目录猜情节”,推进课“赏情节猜结局”,读后交流“续编故事”等都是预测。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可以连续使用预测这一策略。第一步:看封面插图——猜主人公职业——猜主人公出身——猜故事情节;第二步:看目录——验证情节——猜情节内容;第三步:赏情节——猜结局、猜人物形象;第四步:续编故事——猜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学生在一连串的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中,对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主要事件、作者笛福的创作意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整个阅读的过程就是预测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这更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预测正确时,小小的成功会让他们将这种阅读方法记牢并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这就是预测的魅力。当然小学生由于其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较低,预测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提供适量的线索和依据,应该学会反复追问:“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预测?”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找答案。
对比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文本信息放在一起比较,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小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对比阅读。比较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比较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文章,拓宽阅读广度;还可以拿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比较着读,帮助理解文本。对比阅读既是对阅读整本书的一种总结,又能使学生在比较中获得积极影响。
比如:对比《草房子》中陆鹤、杜小康、细马的人物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曹文轩的创作意图。陆鹤在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最终他以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自尊。杜小康家庭变故后,经历了孤独、生病、狂风暴雨等种种困难,最终杜小康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坦然乐观面对不幸的生活。细马虽是领养的孩子,但在邱二爷死后,邱二妈又生重病,细马没有逃避,毅然靠自己撑起了这个家。对比三个人物,他们出身截然不同,但都遭遇了生活的大变故,最终三人都长大了,变得坚强、执着、勇敢。不难发现,曹文轩想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和人物形象告诉读者:磨难使人成长。如果不进行对比阅读,小学生很难发现本书所蕴含的道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再比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和《蓝色的海豚岛》后,引导学生对比两本书的自然环境、主人公的经历、面对困难的态度等,从而发现两位主人公身上的共同品质:不怕困难、有顽强的意志。对比阅读除了寻找共同点,还可以发现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笛福的作品充满了“荒岛文学”中的进取精神,奥台尔的小说记录了开拓者的辉煌和对大自然的敬意。
阅读名著《西游记》时,可以建议学生看看影视作品《西游记》,然后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光怪陆离的音效、逼真的三维效果,更有助学生体会神魔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其实,影视作品与文本的对比,也是“视觉化”的阅读策略的运用。
对比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推动阅读向更深发展的一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形成对文本更高的认识。
当然,阅读指导策略有很多种。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是综合运用多个策略的思维过程。阅读策略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策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引导鼓励。总之,学生要始终站在阅读的最中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玲香.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9,(98):46-47.
[2]王孝平. 通过“主题阅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才智,2019,(34):97.
[3]黄金蕾.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J]. 科普童话,2019,(46):27.
关键词: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预测;对比
2017年,全国开始实施部编教材。“部编本”教材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生活里延伸。比如中高年级的“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力图构成“教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体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策略不仅要运用在语文课堂,更要让它走入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结合“预测”和“对比”两种阅读策略,说说如何把它们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
预测,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结合自身经验,对后面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等内容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寻找、验证自己的推测,在推测与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用旁批的方式示范了预测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标题、图画和情节来预测故事内容或结局。从而让学生明白:预测不是没有根据的,需要有文本内容的支持,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根据的判断。预测没有对错之分,要学会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预测也要贯穿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比如,导读课“看插图看目录猜情节”,推进课“赏情节猜结局”,读后交流“续编故事”等都是预测。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可以连续使用预测这一策略。第一步:看封面插图——猜主人公职业——猜主人公出身——猜故事情节;第二步:看目录——验证情节——猜情节内容;第三步:赏情节——猜结局、猜人物形象;第四步:续编故事——猜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学生在一连串的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中,对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主要事件、作者笛福的创作意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整个阅读的过程就是预测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这更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预测正确时,小小的成功会让他们将这种阅读方法记牢并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这就是预测的魅力。当然小学生由于其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较低,预测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提供适量的线索和依据,应该学会反复追问:“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预测?”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找答案。
对比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文本信息放在一起比较,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小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对比阅读。比较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比较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文章,拓宽阅读广度;还可以拿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比较着读,帮助理解文本。对比阅读既是对阅读整本书的一种总结,又能使学生在比较中获得积极影响。
比如:对比《草房子》中陆鹤、杜小康、细马的人物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曹文轩的创作意图。陆鹤在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最终他以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自尊。杜小康家庭变故后,经历了孤独、生病、狂风暴雨等种种困难,最终杜小康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坦然乐观面对不幸的生活。细马虽是领养的孩子,但在邱二爷死后,邱二妈又生重病,细马没有逃避,毅然靠自己撑起了这个家。对比三个人物,他们出身截然不同,但都遭遇了生活的大变故,最终三人都长大了,变得坚强、执着、勇敢。不难发现,曹文轩想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和人物形象告诉读者:磨难使人成长。如果不进行对比阅读,小学生很难发现本书所蕴含的道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再比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和《蓝色的海豚岛》后,引导学生对比两本书的自然环境、主人公的经历、面对困难的态度等,从而发现两位主人公身上的共同品质:不怕困难、有顽强的意志。对比阅读除了寻找共同点,还可以发现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笛福的作品充满了“荒岛文学”中的进取精神,奥台尔的小说记录了开拓者的辉煌和对大自然的敬意。
阅读名著《西游记》时,可以建议学生看看影视作品《西游记》,然后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光怪陆离的音效、逼真的三维效果,更有助学生体会神魔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其实,影视作品与文本的对比,也是“视觉化”的阅读策略的运用。
对比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推动阅读向更深发展的一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形成对文本更高的认识。
当然,阅读指导策略有很多种。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是综合运用多个策略的思维过程。阅读策略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策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引导鼓励。总之,学生要始终站在阅读的最中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玲香.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9,(98):46-47.
[2]王孝平. 通过“主题阅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才智,2019,(34):97.
[3]黄金蕾.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J]. 科普童话,2019,(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