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时代大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各项教学活动,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随着孩子们心理以及生理的逐步发育,核心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从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和课堂教学形式方面提出了两点改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高度概括,又是对即将面对的高中阶段学习的奠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让学生们树立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这门课程对学生性格和品质养成的积极影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是以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提高其道德素养以及法治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教育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一定层面上来看,是一门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意义的课程。多年的传统教学思维,使得一线教师先衡量这个学科在应试教育中的作用,再衡量其对于初中生的性格塑造、品质养成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意义。这就造成了从教学观念开始本末倒置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从培育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意义出发,应试教育,只是国家对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内化的程度以及效果检验。所以,填鸭式教育不可取,会造成学生在知识认知方面的浅层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1、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立德树人,言传身教。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说到底,教师选择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保守的局限于书上的知识点教学和大纲教学,是出于对其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不自信。首先,填鸭式教学能保证知识点的准确性;其次,填鸭式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小。正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局限,使得他们不敢把教学形式与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如果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过硬,就不会害怕课堂教学中的超纲和偏题问题,也就可以更好地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上面。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有一课的内容是“国家利益至上”。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会选择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先阐述“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的小标题,然后从“《告全国民众书》”时间导入,开始一節课的教学。殊不知,现在的学生,生存环境安定和平,他们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动荡年代的煎熬,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对于课本上的“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也不会深入思考。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自身教学素养过硬的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和多媒体放映等多种手段,尽量的把学生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抗战年代,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惨绝人寰,什么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样,学生们就会明白,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有多么不容易,再用建国后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折射出国内的艰难景象对比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国内外华人华侨的生活现状,深入浅出,学生们就会明白,“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自然,也会发自内心的自小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并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与社会活动中付诸实践。
2、注重实践,创设教学情景
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从根本上来看,这是国家、社会和人民对于中学生精神素质的期望。这门课程既然被规划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内,就说明国家、社会和人民期望祖国的下一代都具有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优良品质,并在走出校园之后,将这些优良品质发扬到社会生活中去。所以,从学生未来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这门课程的实践意义是大于它的应试意义的。那么,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创设教学场景,通过情景带入,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情景演绎中,将课程大纲中要求的优良品质内化,教师再加以总结,带入书中的理论,这样,既能加深课程的实践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中应试教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至于死记硬背,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有一课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谚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两个字,从字面来看已经十分浅显易懂了。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做不到呢,一个原因是国民素质有待提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少时所受到的核心素质教育,多半是知识点和口号,大家没有设身处地的实践过,自然也很难自觉地遵守规则。那么,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模拟实践的教学场景,先编写反面剧本,让同学们现场演示,然后让同学们指出自己认为的不妥之处,再根据书上知识串讲教学,最后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书上知识的理解把反面教材的情景重新正面演绎,这样寓教于乐,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遵守规则的品德内化,也能加深对遵守规则的应试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自身问题,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避免刻板填鸭式教学,丰富自身头脑和综合素养,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肯定以及响应核心素质培养的实践意义,为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起到实质上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2]章任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36):16-17.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高度概括,又是对即将面对的高中阶段学习的奠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让学生们树立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这门课程对学生性格和品质养成的积极影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是以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提高其道德素养以及法治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教育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一定层面上来看,是一门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意义的课程。多年的传统教学思维,使得一线教师先衡量这个学科在应试教育中的作用,再衡量其对于初中生的性格塑造、品质养成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意义。这就造成了从教学观念开始本末倒置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从培育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意义出发,应试教育,只是国家对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内化的程度以及效果检验。所以,填鸭式教育不可取,会造成学生在知识认知方面的浅层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1、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立德树人,言传身教。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说到底,教师选择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保守的局限于书上的知识点教学和大纲教学,是出于对其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不自信。首先,填鸭式教学能保证知识点的准确性;其次,填鸭式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小。正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局限,使得他们不敢把教学形式与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如果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过硬,就不会害怕课堂教学中的超纲和偏题问题,也就可以更好地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上面。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有一课的内容是“国家利益至上”。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会选择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先阐述“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的小标题,然后从“《告全国民众书》”时间导入,开始一節课的教学。殊不知,现在的学生,生存环境安定和平,他们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动荡年代的煎熬,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对于课本上的“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也不会深入思考。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自身教学素养过硬的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和多媒体放映等多种手段,尽量的把学生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抗战年代,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惨绝人寰,什么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样,学生们就会明白,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有多么不容易,再用建国后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折射出国内的艰难景象对比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国内外华人华侨的生活现状,深入浅出,学生们就会明白,“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自然,也会发自内心的自小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并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与社会活动中付诸实践。
2、注重实践,创设教学情景
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从根本上来看,这是国家、社会和人民对于中学生精神素质的期望。这门课程既然被规划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内,就说明国家、社会和人民期望祖国的下一代都具有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优良品质,并在走出校园之后,将这些优良品质发扬到社会生活中去。所以,从学生未来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这门课程的实践意义是大于它的应试意义的。那么,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创设教学场景,通过情景带入,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情景演绎中,将课程大纲中要求的优良品质内化,教师再加以总结,带入书中的理论,这样,既能加深课程的实践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中应试教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至于死记硬背,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有一课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谚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两个字,从字面来看已经十分浅显易懂了。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做不到呢,一个原因是国民素质有待提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少时所受到的核心素质教育,多半是知识点和口号,大家没有设身处地的实践过,自然也很难自觉地遵守规则。那么,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模拟实践的教学场景,先编写反面剧本,让同学们现场演示,然后让同学们指出自己认为的不妥之处,再根据书上知识串讲教学,最后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书上知识的理解把反面教材的情景重新正面演绎,这样寓教于乐,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遵守规则的品德内化,也能加深对遵守规则的应试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自身问题,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避免刻板填鸭式教学,丰富自身头脑和综合素养,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肯定以及响应核心素质培养的实践意义,为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起到实质上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2]章任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3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