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外,主要就是坚持技能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成效的是计算能力的强弱。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值得重视的任务之一,也是职责所在。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坚持从下面两大方面来执教,以期达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效果。
一、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热情。”未知领域的事物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更容易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唤起农村小学生计算的兴趣,激发他们计算的热情。在小学计算过程中,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较城镇学生差,这又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计算的速度以及准确率。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通过反复灵活多变的训练才能实现。笔者通常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多样化的口算训练,如,个人抢答题、小组接龙题、限时训练题等。内容尽量回顾旧知识,并兼顾与本堂课有关的教学内容。课前制作好相关的课件,课堂开始时展示训练的题型与内容,题目数量便于个人及学习小组合作。由选手随机抽出题目,教师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规则是:准确率高,用时短者为胜,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表扬。这样,小学生就能很快集中精神进入状态。总之,用小学生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的速算技能。这些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技能训练,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胆量,而且能较好地点燃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准确计算夯实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升。
二、加强笔算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笔算能力
1.理法并重夯实基础,提高笔算的准确性
“文似看山,学如登高。”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形象思维循序渐进地到抽象思维。笔者对不同学段用不同方法让小学生理解算理,如,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及其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等手段;为了让中年级的学生理解乘、除法及其之间的关系,笔者则采取排列图形的方法;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理解算理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则通过作线段图来解决。
“算理”是学习“算法”的基础与桥梁,学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积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之后,才能够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在执教四年级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时,笔者让学生在明白了算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如180乘3,让学生明白算理是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或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练习多种算法:如先算18乘3,再添零;或把100和8分别乘3,两次的积再相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时间是15小时,算路程。通过情景呈现算理,就是乘法分配律,把120分别跟10和5相乘,两次的积再相加。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寻找到简便而又正确的方法,使计算速度与准确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2.合理运用简捷算法,提升笔算速度
合理简捷地运用方法,既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又能节省計算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可制定“个性化套餐”对小学生进行巧妙运算的训练,让学生在解题时巧学活用。为此,笔者在执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算式数据与符号特点的能力,从而学会寻找简捷方法的突破口;其次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整合已学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让计算过程极尽所能地简捷。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公式与具体题目相结合。如在学习公式a b-c=a-c b时,除了让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外,同时给出数学题3.88 1.32-0.88=3.88-0.88 1.32,这样公式与讲题相结合,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熟能生巧,量题训练与反复训练必不可少。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意识,善于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只有在不断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解题速度。
3.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计算的准确率
“有比较才能鉴别”,对于学生在计算中的典型错例,教师可以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把同类错误的题目组合起来训练,在反复训练中以免重蹈覆辙或防患未然。这些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抓住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类型错题精心选择与组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教会学生在区分比较中提升鉴别能力,以便规避错误。如,在四则混合运算题中, 8-2×7-1,(8-2)×7-1,(8-2)×(7-1);又如200-200÷50与(200-200)÷50等题目中,运算的数字与符号相同,答案为什么会不同呢?通过让学生讨论,从中比较得出:括号的使用使得计算的顺序改变,因此答案不同。通过加强对比观察、计算训练,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辨别区分计算顺序的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小学生计算出错是常见之事,错题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是否行之有效的检测及反馈,教师可以适当地用其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归因,对症下药,以免学生重蹈覆辙。
在日常的执教中,有效利用错题资源,能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首先,笔者在批改作业及测试卷过程中记录下学生典型的错例,并仔细对众多错误“把脉”归因,找出错题共性,寻求解决方法。在课堂中,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找出病源,并学会避免再次犯错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量题训练。同时,对学生要有所要求,所谓“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学生每人要有一本错题集,要求他们进行“错题整理及归类”,并要列出以下几点要求:1.错因;2.出处;3.订正;4.类题整理;5.变式题。通过以上措施,特别是类题整理及变式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整理,以免再次犯错,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对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坚持不懈、多管齐下地进行训练,笔者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终会有所成效。
一、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热情。”未知领域的事物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更容易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唤起农村小学生计算的兴趣,激发他们计算的热情。在小学计算过程中,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较城镇学生差,这又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计算的速度以及准确率。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通过反复灵活多变的训练才能实现。笔者通常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多样化的口算训练,如,个人抢答题、小组接龙题、限时训练题等。内容尽量回顾旧知识,并兼顾与本堂课有关的教学内容。课前制作好相关的课件,课堂开始时展示训练的题型与内容,题目数量便于个人及学习小组合作。由选手随机抽出题目,教师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规则是:准确率高,用时短者为胜,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表扬。这样,小学生就能很快集中精神进入状态。总之,用小学生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的速算技能。这些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技能训练,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胆量,而且能较好地点燃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准确计算夯实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升。
二、加强笔算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笔算能力
1.理法并重夯实基础,提高笔算的准确性
“文似看山,学如登高。”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形象思维循序渐进地到抽象思维。笔者对不同学段用不同方法让小学生理解算理,如,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及其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等手段;为了让中年级的学生理解乘、除法及其之间的关系,笔者则采取排列图形的方法;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理解算理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则通过作线段图来解决。
“算理”是学习“算法”的基础与桥梁,学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积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之后,才能够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在执教四年级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时,笔者让学生在明白了算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如180乘3,让学生明白算理是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或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练习多种算法:如先算18乘3,再添零;或把100和8分别乘3,两次的积再相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时间是15小时,算路程。通过情景呈现算理,就是乘法分配律,把120分别跟10和5相乘,两次的积再相加。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寻找到简便而又正确的方法,使计算速度与准确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2.合理运用简捷算法,提升笔算速度
合理简捷地运用方法,既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又能节省計算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可制定“个性化套餐”对小学生进行巧妙运算的训练,让学生在解题时巧学活用。为此,笔者在执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算式数据与符号特点的能力,从而学会寻找简捷方法的突破口;其次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整合已学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让计算过程极尽所能地简捷。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公式与具体题目相结合。如在学习公式a b-c=a-c b时,除了让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外,同时给出数学题3.88 1.32-0.88=3.88-0.88 1.32,这样公式与讲题相结合,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熟能生巧,量题训练与反复训练必不可少。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意识,善于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只有在不断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解题速度。
3.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计算的准确率
“有比较才能鉴别”,对于学生在计算中的典型错例,教师可以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把同类错误的题目组合起来训练,在反复训练中以免重蹈覆辙或防患未然。这些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抓住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类型错题精心选择与组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教会学生在区分比较中提升鉴别能力,以便规避错误。如,在四则混合运算题中, 8-2×7-1,(8-2)×7-1,(8-2)×(7-1);又如200-200÷50与(200-200)÷50等题目中,运算的数字与符号相同,答案为什么会不同呢?通过让学生讨论,从中比较得出:括号的使用使得计算的顺序改变,因此答案不同。通过加强对比观察、计算训练,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辨别区分计算顺序的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小学生计算出错是常见之事,错题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是否行之有效的检测及反馈,教师可以适当地用其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归因,对症下药,以免学生重蹈覆辙。
在日常的执教中,有效利用错题资源,能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首先,笔者在批改作业及测试卷过程中记录下学生典型的错例,并仔细对众多错误“把脉”归因,找出错题共性,寻求解决方法。在课堂中,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找出病源,并学会避免再次犯错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量题训练。同时,对学生要有所要求,所谓“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学生每人要有一本错题集,要求他们进行“错题整理及归类”,并要列出以下几点要求:1.错因;2.出处;3.订正;4.类题整理;5.变式题。通过以上措施,特别是类题整理及变式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整理,以免再次犯错,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对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坚持不懈、多管齐下地进行训练,笔者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终会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