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及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bi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对高中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新要求、学生个性发展对技术学科的渴望、高考新政策对技术学科的新变化,都给技术学科带来挑战和机遇,同时面临更多新问题,本文从技术学科整合的角度,以建构主义、多元化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具体实践、个案研究的方法,提出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技术学科整合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机器人 技术学科 教学整合
  浙江省高考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于9月19日正式向社会公布,试点改革将从2014届新入学高中新生开始,至2017年全面实施。方案提出,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数外,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其中技术学科包含信息、通用两门学科。技术的概念,在通用技术课课程计划中,对技术的定义是指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一切手段的总和,那么信息技术也当然可以包括在内,所以将两门学科合二为一是有据可依的,实际上通用技术课程中已经包含《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等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选修内容。两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看似大不相同,但其实有很多交集。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分别担任过多年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信息和通用在教学中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技术教学的需要,也是新高考的需要,只有让两门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才更有利于课程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一、新形势下技术学科所处的背景
  1.社会对学生掌握一定技术能力的要求。如今,技术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许多案例表明,面对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对技术缺乏基本了解,尤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技术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迫切需要掌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与时代接轨的技术能力。
  2.新高考形势对技术学科的需求。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对技术学科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不但要完成学业水平考试,还要参加技术学科的高考。
  3.学生个体发展对技术学科的要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很多学生具有动作技能、操作技能、技术思维方面的潜能和优势。他们喜欢技术学科,并且有技术方面的特长和天赋,因为技术学科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会因为技术而重新产生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技术课程完全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生,一个更快乐的人生。
  二、新形势下技术学科所面临的问题
  在上述三个不同层面考虑的背景环境下,技术学科的教学会出现新问题,笔者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说明面临的难题。
  1.学校对于教学工作安排、教学质量监管和控制的难题。其一,按照学校以往教学工安排,信息技术在高一开设,每周2个课时,通用技术在高二开设,每周2个课时,但是,由于2014届高一新生在高一学期结束时就必须进行高考选考科目的选课,学生对于技术学科了解只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无法对技术学科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其二,若各个学校把信息和通用均合并为技术安排到高一开设,又涉及授课教师的问题,是让两门课的教师各教各的课,还是同一教师既教通用又教信息?其三,在今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中,技术是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出卷的,那么,如何衡量通用和信息的教学质量?其四,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到了高二和高三技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必然也是会存在的,技术课程教学怎么处理?
  2.教师对于技术学科差异化掌握的难题。在外界看来,现在技术成了统一的一门学科,教师如何把握、理解信息和通用两门不同课程间的差异、特点和价值,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当做一门课程教,但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教师对于信息、通用二者学科之间的特点、共同点、差异点是说不清楚的。
  3.学生对技术学科如何正确认知的难题。任何一门学科,总会有一个鲜明的标签,比如物理学科,它虽然有不同的模块内容,如力学、电学等内容,但这些包含“运动”、“速度”等元素,这些元素把物理的各个模块内容整合起来,这些元素就是物理的标签,反观技术学科,迄今为止好像并没有贯穿二者的标签,这就像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拦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中间,学生认为丁是丁、卯就是卯,而怎样让丁卯结合,让技术学科也有一些元素、一些载体、一些特有的标签,让信息和通用有机结合,无缝整合,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学科是一门整体的学科,这是一个难题。
  三、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思想
  笔者工作中曾接触不少品牌的机器人,如纳英特、中鸣、乐高、Arduino等,某些学校也开设了该课程,但很多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主要以学习信息技术中的算法为主,如果在机器人教学中引入通用技术中的系统、控制、设计、分析、实践、试验等概念及内容,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非常有用而且有价值的,也是整合的意义所在。而且以机器人为载体,对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想法不是无的放矢。
  1.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们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与外界信息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机器人教学仅凭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能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操作。学生与教师、与载体之间的交互活动的行为和知识技能的获取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2.符合以学为中心的理论。学为中心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机器人为载体的技术学科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如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控制并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是学为中心的显著特点。
  3.符合学生多元学习的需求。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学科整合,包含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发现机器人的设计教学可以包含多元智能理论中空间、内省智能的学习,而在机器人的程序设计教学又提供了逻辑智能的学习,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又給学生创造学习人际、存在、自然探索等智能的机会。   4.符合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提出,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机器人教学具有知识内容具体化、操作性强、可拓展、团队合作、多种学科知识融合的特点,非常符合新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四、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分析
  要对信息、通用进行融合,可以选择很多路径,而机器人教学的特点让它更好地为两门课程的整合服务。
  1.时代性。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整个社会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在现阶段的高中学习阶段引入机器人教学是有前瞻性和时代意义的。
  2.相关性。机器人教学涉及内容非常广,与此相关的学科内容也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硬件和软件,这与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密切相关,设计与技术、算法与设计等都与机器人的联系非常紧密。
  3.契合性。机器人教学可以说和技术学科高度契合,它的教学内容涵盖信息和通用学科的所有领域。
  4.可操作性。其一是现在出现的如Arduino开放式机器人,它的设计、成本都大大简化和降低,这为机器人走近课堂,成为一个常规教学工具奠定可操作的基础。其二是机器人教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都需要学生在亲身操作中实现,对于程序的编写,也需要利用机器人这个载体进行调试和试验,教学中实践、操作、探索、研究、合作、体验等都会得到体现,操作性强,实际效果好。
  五、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可行性操作
  既然机器人教学涵盖信息和通用技术所有内容,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利用这一载体,为技术学科的教学服务?笔者以爬楼梯机器人为例,阐述在教学中的探索及研究。
  1.以机器人为载体教学是进行技术学科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1)机器人作为教学工具的天然优势。机器人作为载体,首先必须是能够成为一个教学工具。如何承担起技术学科整合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从机器人的结构说起,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用它与人的关系一一列举。
  从机器人的结构就能看出,其一,机器人具有可分解的特点,单独使用就是单个模块的内容,传感器对应的是通用技术的电子技术,拼搭件或制作件对应的就是通用技术的结构和工艺,算法对应的是信息技术的程序设计。其二,机器人具有任意组合的特点,如在通用技术必修2“控制与设计”章节的内容,自动门、自动路灯等常见的教学工具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完成。其三是效果直观明显,机器人教学所见即所得,拼搭简单,效果显而易见。
  (2)技术学科知识的无缝渗透。技术学科的内容在机器人教学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并有机统一。如对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对应的就是通用技术必修2中“系统与设计”章节内容,当我要考虑爬楼梯机器人如何上下楼梯,并完成设定项目时,這对应的是通用技术必修1中“设计的一般过程”章节的内容,从这个点展开,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测试调试及优化等在机器人项目中都能找到一一的对应关系。
  (3)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灵活应用。比如教师在讲授单一模块如传感器(输入)的内容时就可以使用讲授法,传感器有很多分类,从物理量角度分为光敏、热敏、力敏等,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时就可以运用启示法、问题引导法,当需要学生把传感器安装在主板上时,这就涉及学生的探索和实践,就是探究法、实践法。有时候需要小组和团队共同完成,这就是小组合作法、团队合作法。
  2.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技术学科知识整合教学操作。以爬楼梯机器人为例,为了更清晰地反映机器人在教学中的整合效应,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展现。我以整体设计→系统分析→输入的选择与安装→控制系统分析→拼搭件的制作工艺及安装→算法构思及编写→测试及优化为顺序呈现。
  从整个机器人爬楼梯项目的教学不难看出,通用技术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内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统一在一起,各司其职,不分你我,这也是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技术学科整合的理由。
  六、结语
  现如今,新一届高一新生的技术学科选修模块的学习即将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电子控制技术”及“简易机器人制作”,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及“人工智能初步”几个选修模块,其内容都可以为机器人课程所完全涵盖,机器人课程以其强大的技术学科整合性和技术创造力正呼之欲出,由于时代的需要,在不久的将来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技术学科教学将不再遥远,必将被赋予真正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课程改革,多元文化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及讨论。多元文化即包容整合各种文化,各国家民族间应相互理解与尊重,正视其之间的差异性等。本文主要围绕多元文化展开,结合我国内地语文教材具体版本苏教版的各年级教材分析多元文化的主要分类和性质及其具体的表现。要更好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其渗透的利与弊,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应用它贡献教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我国内地教材 苏教版 小学语文  一、研究背景与
摘 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赏析句子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和考试中,也经常出现赏析句子的题目,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无从下手。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让学生既可意会又能言表,阅读教学中就要注重传授赏析句子语言的一些方法。赏析句子的常用方法有:赏析关键字词之美,赏析修辞手法之美,赏析结构之美,赏析句式之美。  关键词: 关键字词 修辞手法 结构作用 句式特点  “语文
摘 要: 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既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的功能。  关键词: 陶行知 师爱 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教师的
摘 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引导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在徜徉阅读世界中激扬美好的读者心声,不断增强阅读活动中的“幸福”情感体验,使他们在阅读中增强阅读趣味,增强成功体验,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好声音 幸福感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摘 要: 随着中国跟东盟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各行各业对应用型复合型东盟小语种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始终对二外东盟小语种保持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将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东盟国家语言兴趣的因素,进而结合这些因素对二外小语种教学进行实践和探讨。  关键词: 东盟小语种 第二外语教学 学习兴趣 实践研究  
接班班级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纪律比较涣散,学风较差,班上后进生多,成绩两极分化、对教师不太尊敬,等等。对这样的班级如何管理确实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中途接班的班主任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即希望改变原来的落后面貌,或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要达到这个目的,新班主任除了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之外,还要培养良好的公关艺术,正确处理好周围的各种关系。其实接班班主任有一个德育工作的宗旨,那就是:要做一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通过观察不难看出,幼儿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数十遍,仍然十分有兴致。这表明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小班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  由于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新环境和集体生活都比较陌生,经常出现一部分孩子闹得哭天抢地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开学第二天,我尝试播放一些欢快乐曲,第一次播放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孩子开始安静下来,优美的音乐能转移大
张文质先生在《慢教育》(第一辑)一书中说:“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的,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力与智慧的增长是在其生活中综合实现的,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这与慢教育理念一致,教师要抓住教育对象的特点,发挥课程特性,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倡润
摘 要: 实验探究以问题为教学情景,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种基本学习方法。农村中小学应该强化实验探究教学,以实验为切入点,亲自感受实验探究;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家庭小实验,让实验探究贴近生活。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实验探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素材服务于教学,把握好知识升华的时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为
摘 要: “90后”学生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体。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