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思维实现看得见的生长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最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语文课不同于数学、科学等理科那么严谨缜密,层层推进,最后水到渠成。对某一个词语的斟酌,也许见解不同;对某一处课文朗读,也许语调语气不同;对某一个人物的评价,也许观点不同……而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统筹安排学习活动,让思维训练有所侧重,并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关键是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思维而教。
  取舍
  取舍即做加减法。在常态下,拿到一篇课文,我们总会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往往是学习字词、梳理文脉、概述内容;第二课时重点品味语言,感悟中心,读写迁移。如果不兼顾年段特点,长期机械重复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发现年级越高,课堂越沉闷,思维越固化。所以,对教学环节或教学内容做必要的删减迫在眉睫。
  曹老师在执教《日月潭的传说》的生字词时,重点选择了“社、漆、越”等较难的生字,每个字教学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社”是会意字,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猜猜它的本义,新知旧知相生相长;“漆、越”笔画多,重在写法的指导,顺带介绍其由来、演变,让学生感知汉字的魅力。“一筹莫展”与生活实际相连;“翻山越岭”与“披荆斩棘”重在情感、画面感及其构词特点上。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因为课堂有了学生思维生长的空间。
  纵观小学阶段的生字词教学,都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读音、字形、字义、情感色彩等做一些加减,从而释放更多的时空,让生字词教学更有思维的质感。
  整合
  翻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总有太多的遗憾与思考:为什么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字形、词语辨析与运用还有错?是教学中少了归类、比较与辨析的思维活动。为什么课外阅读的书目读了但考不出来?是阅读中缺失了提取信息、整合与重组信息的训练。为什么学生作文来不及写,或者头重脚轻?是教学中少了列提纲、明确文章主旨的思维训练。综观以上问题,关键是思维这个核心出了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做一些调整与变革呢?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负荆请罪》《船长》《爱之链》《最后的姿势》。我们尝试采用单元整合的方式重新构建了教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力。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紧扣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问题。说说这一单元中一篇或几篇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主要内容,并说说用什么方法总结出来的。同时说说本单元文章的共性和不同。共性1:都是通过生活故事来刻画人物特点,描写人间真情。共性2:表达的方法相同,都是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故事,进行细致描写。不同1:文章体裁不同,负荆请罪是历史故事剧本,其余三篇文章都是小說;不同2:故事不同,真情不同,刻画的人物性格不同。其次,精准把握时机。小组交流时,教者及时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握好指导介入的时机,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样,小组中的成员能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认识和借鉴他人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从而得出一个个人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最后,精要点评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归纳、总结。不光有称赞与鼓励,更要抓住学生表达观点上的分歧之处,激发和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进行思辨。
  通过单元整合,两周的学习任务一周就完成了,而且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采集信息、比较分析,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阅读理解,从发现、推理到表达,学生的思辨力也在拔节生长。接着,我们又设计了一个以“人物”为主的群文阅读训练,学生有法可依,效果显著。
  重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课标》中的这些建议提示着我们,要在阅读中教会学生思维,首先老师要学会阅读,学会思维,要能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模式走向对话模式,走向建构知识模式,才能让思维有效生长。
  如三年级下册的《日月潭的传说》第一课时教学,我们在建构教材时,备课组的老师一致认为故事内容简单生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构建的画面为教学内容,在层层推进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于是,我们安排了3次读课文:初读课文,读出故事的主人公及相关事物;再读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人物、事物,理清故事脉络;通过读课文,借助自己排列的画面读出人物或事物背后的关键词,练习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3次读课文,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画面、按顺序构建画面、扣住关键词讲画面,他们不仅构建着自己的“学材”,也构建着自己的思维,思维力的生长可观可感。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的生长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项持久而系统的工程。一节课中的思维能力的生长或许是无法评价、无法可视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语文思维的训练过程全面展开,释放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把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交融、统整起来,从而让思维实现看得见的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其他文献
我们学校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教育》《健康教育》和《长在宜昌》,以及公共安全、防毒、心理健康、环保、国防、反邪教和保护电力设施等专题教育。它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让学生寻找自我、培养个性,使学生融入社会、热爱生活。我们地处贫困山区,地方教材是回收循环使用的,多个班级共用一套教科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孩子们“八仙过海”,搜集形式多样的素材;在展示与交流中各
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古山小学始建于1909年,1952年改名为永康县古山镇中心小学,1992年永康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永康市古山镇古山小学。在当时崇正小学堂的门口挂着一副对联:"
摘要:体育教学少不了田径教学,田径教学更少不了比赛,所以不利用田径比赛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人格”的培养,就是对田径比赛教学的最大浪费。初中阶段,如何利用田径比赛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对此进行重点探究。  关键词:田径比赛;人格发展;初中生  有人说,现代化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高素质”,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物质生存”能力;一个是“全人格”,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精神世界”。而面对竞争激烈、
从毕业到现在,笔者从事教师职业已经有3年多。在此期间每年都担任班主任。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中学生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身心发育又尚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而自我意识又很强烈,因此对班级管理者有很强的挑战性。由于学校的特殊性质,笔者从高一担任班主任起,大部分时間是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在相处的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现在,谈一些对班级管理个人的看法。  集体荣誉感亟待加强  现在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价值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日益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已经凸显出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到,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丰富与优秀的文化,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底蕴的形式之一。为此,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幼儿园一直非常重视挖掘传统节日的课程资
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是在知识的社会性与私有性矛盾加剧、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为了维护在这种平衡被破坏时遭受损失的公共利益或者个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天水市作为西部“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区域,目前在项目建设中仍存在着意识不强、高端项目缺少等不足。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天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学习中,影响学生提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通常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主动提出问题?学生在提问方面希望教师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围绕此类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基于学生提问的态度和心理特点,寻求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