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继承发展,针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展开对自己的人学思想的阐述,初步构建自己的人学理论体系,这在人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中针对人的发展的问题,将人的理想的存在状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私有制条件下现实的人劳动异化的存在状态,最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人扬弃异化达到理想存在状态的方式是实现共产主义。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论述延续着一个完整的从现实到理想、从现象到实践的逻辑关联顺序,逐渐深入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本质 手稿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98-02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学者来说,认真阅读马克思的经典原著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前提。《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稿》包含了重要的人学思想,所以认真阅读《手稿》对研究人的本质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将《手稿》分成三部分,即:《笔记本Ⅰ》,《笔记本Ⅱ》以及《笔记本Ⅲ》。《笔记本Ⅰ》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角度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 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人性扭曲的根源。《笔记本Ⅱ》探析人类劳动异化的现象, 从而批判在资本主义制度环境中工人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在《笔记本Ⅲ》中马克思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特性及人的个性的发展。马克思始终将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两个概念作为核心贯穿全文。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特性。”①“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是类存在物。”② 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指的就是人的各种劳动,即实践。实践就是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所在,是人的本质特性。实践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③马克思通过生产劳动区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并提出人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于人的类本质概念进行了扬弃。首先,马克思将“类”这个概念理解为社会,人实现自己本质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于人自身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社会本质进行创造。人的社会本质就是个体的本质,而不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进行思辨抽象出来的本质。这是对于费尔巴哈所谓个人没有类本质的观点的突破。其次,马克思通过劳动来说明人的本质,“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而不是将人的类本质拘泥于人所有具有的共同性抽象出来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于费尔巴哈类本质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人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为人的本质,这就使对于人的本质的思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还在《手稿》中提出另一论断,“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④通读原著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当时对费尔巴哈的对人及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进行批判,强调人的现实性。《手稿 》中写道,“人——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作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都是这种存在物。这些个人是怎样的,这种社会联系本身就是怎样的。”⑤“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人对自身的关系”指出人怎样认识处于社会当中的自己,是要通过与他人联系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当中去,通过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此论断表达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的观点。
马克思还在《手稿》中针对人的发展的问题,将人的理想的存在状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私有制条件下现实的人劳动异化的存在状态,最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人扬弃异化达到理想存在状态的方式是实现共产主义。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论述延续着一个完整的从现实到理想、从现象到实践的逻辑关联顺序,逐渐深入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实质。针对共产主义如何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在《手稿》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局限性
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等人学关键问题的剖析,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构建自己人学思想体系,这在他一生的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但由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的限制,其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首先,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在《手稿》中,他通过分析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状态,论证了人如何实现自身自由全面的发展,如何实现人性的解放和复归,这在马克思人学思想演进发展过程中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当时的马克思仍深受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借助人的异化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发展。
另外,马克思对于私有制下人从事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做出了私有制才是人的异化根源的判断,这在马克思人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马克思借助这一论断表明私有制同样具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消灭的过程。同时,马克思基于人在异化下的生存状态的分析,对于人类未来所能达到的实现理想社会做出了设想,强调共产主义道路在消灭劳动异化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后,可以实现人性的解放,最终达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并在共产主义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可以直接实现人的自身本质。在这里,马克思对于人获得全面自由的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析,由于缺少必要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历程的史料支持,对于人类原始社会形态、性质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设想的阶段。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理论价值
通过《文献综述》的阅读,可发现更多的人会关注并研究其核心内容,异化劳动理论。而对人的类本质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进行关注与研究人处于少数。事实上,人的类本质理论使得《手稿》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继承发展,针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展开对自己的人学思想的阐述,初步构建自己的人学理论体系,这在人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马克思是用劳动来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改造的。他认为, 劳动生活是人的类生活、 类特征,正是由于劳动,人成为现实的存在物,成为自由的、普遍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类存在物。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历史本质的运动和现实社会历史的运动。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生产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基础。所以,无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认识, 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的现实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
最后,马克思在《手稿》表明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主张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研究人的本质的正确方法,即人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所提出的“人对自身的关系”是指出人如何认知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这一关系需要通过与他人社会联系才能体现出来。马克思想要说明的是,只有把人放在社会联系中,通过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考察,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宋银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探析》,集宁师专学报[J].2007(1).
[4]曹国圣.对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本质思想的再认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4).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本质 手稿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98-02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学者来说,认真阅读马克思的经典原著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前提。《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稿》包含了重要的人学思想,所以认真阅读《手稿》对研究人的本质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将《手稿》分成三部分,即:《笔记本Ⅰ》,《笔记本Ⅱ》以及《笔记本Ⅲ》。《笔记本Ⅰ》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角度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 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人性扭曲的根源。《笔记本Ⅱ》探析人类劳动异化的现象, 从而批判在资本主义制度环境中工人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在《笔记本Ⅲ》中马克思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特性及人的个性的发展。马克思始终将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两个概念作为核心贯穿全文。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特性。”①“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是类存在物。”② 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指的就是人的各种劳动,即实践。实践就是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所在,是人的本质特性。实践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③马克思通过生产劳动区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并提出人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于人的类本质概念进行了扬弃。首先,马克思将“类”这个概念理解为社会,人实现自己本质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于人自身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社会本质进行创造。人的社会本质就是个体的本质,而不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进行思辨抽象出来的本质。这是对于费尔巴哈所谓个人没有类本质的观点的突破。其次,马克思通过劳动来说明人的本质,“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而不是将人的类本质拘泥于人所有具有的共同性抽象出来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于费尔巴哈类本质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人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为人的本质,这就使对于人的本质的思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还在《手稿》中提出另一论断,“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④通读原著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当时对费尔巴哈的对人及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进行批判,强调人的现实性。《手稿 》中写道,“人——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作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都是这种存在物。这些个人是怎样的,这种社会联系本身就是怎样的。”⑤“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人对自身的关系”指出人怎样认识处于社会当中的自己,是要通过与他人联系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当中去,通过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此论断表达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的观点。
马克思还在《手稿》中针对人的发展的问题,将人的理想的存在状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私有制条件下现实的人劳动异化的存在状态,最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人扬弃异化达到理想存在状态的方式是实现共产主义。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论述延续着一个完整的从现实到理想、从现象到实践的逻辑关联顺序,逐渐深入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实质。针对共产主义如何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在《手稿》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局限性
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等人学关键问题的剖析,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构建自己人学思想体系,这在他一生的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但由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的限制,其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首先,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在《手稿》中,他通过分析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状态,论证了人如何实现自身自由全面的发展,如何实现人性的解放和复归,这在马克思人学思想演进发展过程中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当时的马克思仍深受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借助人的异化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发展。
另外,马克思对于私有制下人从事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做出了私有制才是人的异化根源的判断,这在马克思人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马克思借助这一论断表明私有制同样具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消灭的过程。同时,马克思基于人在异化下的生存状态的分析,对于人类未来所能达到的实现理想社会做出了设想,强调共产主义道路在消灭劳动异化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后,可以实现人性的解放,最终达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并在共产主义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可以直接实现人的自身本质。在这里,马克思对于人获得全面自由的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析,由于缺少必要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历程的史料支持,对于人类原始社会形态、性质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设想的阶段。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理论价值
通过《文献综述》的阅读,可发现更多的人会关注并研究其核心内容,异化劳动理论。而对人的类本质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进行关注与研究人处于少数。事实上,人的类本质理论使得《手稿》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继承发展,针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展开对自己的人学思想的阐述,初步构建自己的人学理论体系,这在人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马克思是用劳动来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改造的。他认为, 劳动生活是人的类生活、 类特征,正是由于劳动,人成为现实的存在物,成为自由的、普遍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类存在物。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历史本质的运动和现实社会历史的运动。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生产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基础。所以,无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认识, 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的现实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
最后,马克思在《手稿》表明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主张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研究人的本质的正确方法,即人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所提出的“人对自身的关系”是指出人如何认知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这一关系需要通过与他人社会联系才能体现出来。马克思想要说明的是,只有把人放在社会联系中,通过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考察,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宋银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探析》,集宁师专学报[J].2007(1).
[4]曹国圣.对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本质思想的再认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