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fIT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 在我国,最早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代表着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经久弥香.
  启发性教学原则如何在课堂上贯穿体现,如何设置数学问题与活动,如何把启发性原则渗透于各种教学手段中,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圆周角》一课的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体会与经验.
  一、引入问题
  师:工厂需要生产半圆形零件,利用直角曲尺检验零件的凹面,如何检测可以得到合格的零件?
  通过创设情景问题,设置悬念凸现知识落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理解圆周角概念: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1. 概念的辨析
  师:① 你认为概念中有哪些需要注意之处?② 比较圆周角概念与圆心角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生A:顶点位置不同. 生B:角的大小不同. 生C:两边都与圆相交. ……
  评:师在设疑中应用了以“类比”为目标的启发方法,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者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相似为基础的. 与学生已经熟悉的圆心角知识上,通过对与圆心角概念的比较,引导学生寻找类比物的相似属性、现象或性质,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与联系的思考. 加深对圆周角两个特征:“顶点在圆上,两边与圆相交”的理解与记忆.
  2. 通过实验理解概念
  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周角.
  生: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中间一点固定在圆上一点,再用图钉固定橡皮筋的两边在圆上两点.
  师: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圆周角模具讨论回答以下设问:
  ① 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有多少个,圆周角又有多少个?
  ② 圆心与圆周角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③ 若圆心角与圆周角都对着同一条弧,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生:在圆形纸板上用图钉固定圆上两点,拉动橡皮筋改变顶点位置,分别置于圆心与圆上,观察圆心角与圆周角,研究发现只要与圆的交点不变,圆周角的顶点改变位置就可以出现无数个. 还有学生兴奋地说到:有无数个并且都是相等的. 很快,顺着老师的问题,学生继而发现了,有时圆心在角的内部,有时在角的外部,还会出现在角的边上.
  评:此过程应用“操作实验”活动来体现启发性原则,学生通过对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操作与观察,实现数学的发现. 同时,学生发现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为后面定理的证明理下非常重要的伏笔.
  三、证明定理
  1. 创设特殊情景问题
  师:① 在⊙O中,∠A = 30°,∠ACB = 90°,∠BOC = (60°)。
  问:此图中弧BC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有何关系?
  ② 在⊙O中,有内接正三角形△ABC,∠BOC = (120°).
  问:此图中弧BC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有何关系?
  生: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后,发现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
  2. 归纳结果,提出猜想
  师:① 从特殊图形中发现的对着同一弧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否也存在于一般的图形中?
  生:应用自己的模具,找到圆周角与圆心角,用量角器进行大小角度的测量,接着变动顶点与交点的位置,再进行测量. 于是就有学生一边点头,一边低声讨论出自己的猜想.
  师:② 教师使用几何画板,拉动顶点位置,让学生观察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验证猜想.
  评:此过程教师采用引导学生“归纳”的方法体现启发思想,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法. 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与思维方式,采用观察探究的教学法,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创设特殊的情景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特殊的图形中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连接点,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向. 同时,此过程也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实现启发,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猜想.
  3. 定理的证明
  师:① 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再由学习小组自行讨论证明.
  生:由于有前面探究的基础,学生画图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开阔的思路,三种情况都有同学画出,并低声讨论到:应该要分情况讨论才可以.
  师:② 对三种情况的证明教师各收集一份展示给同学看,并分别由这三名同学进行讲解. 然后提出:思考:“产生不同证明过程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圆周角与圆心不同的位置关系需要分情况证明.
  ③ 教师明确指出分情况讨论的必要性与全面性.
  评:此过程教师是在“演绎”定理的证明过程中体现启发性原则的,它是以演绎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 先指明学生欲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自己的问题空间,然后运用数学逻辑和抽象概括进行演绎. 指在渗透完全归纳法和分类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与全面性,才能真正理解此方法,突破此难点.
  三、总 结
  此课例中,教师重组了教材的内容,为实现突破定理证明这个难点,主要在类比、实验、归纳、演绎四种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思想;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相应的结果;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要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真知的探索和追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收获成功的喜悦感.
其他文献
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 就小学数学而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而且,通过重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适合学生用自我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 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取信息技术之长,补传统教学之短,使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呢
【摘要】职业中学对于数学课程的改革定位强调三个服务: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是技术知识,是以职业生活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的。因此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应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受教育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关键词】中职教学;校本课程;专业数学    新一轮的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下面以教学“三
孔子曰:温顾而知新. 已学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影响着新知识的学习. 每一次课堂上的学习并不可能让每名学生都完全掌握,或多或少的问题都会在作业中有所反馈. 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做错的题目,及时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但是在“江苏省规范化办学”背景下,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间减少,传统的集体讲评作业这一环节被大大地浓缩,加之农村留守儿童很多,学生作业订正辅导缺乏家长帮助. 教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思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有时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它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 然而就错误产生的过程而言,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基于某种片面认识所作出的认定,其中包含着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因此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 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中突破
教学案例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研究活动可以弥补过分偏重教育原理或过分依赖教学经验这两者的缺失,它是在特定教育情境中存在,并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详细地加以描述、理解与解释,能够从个别教育现象引发出的普遍意义的教学事例.教师可以借鉴这些,对自己所处的教育情境,有更明确的了解,并在教学工作与实际行动中得以应用与提高.立足案例的开发,数学教学将会呈现出新视觉.  一、数学教学案例的
数学新课改的推行不仅使知识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使课堂教学模式也涌现了新的潮流——小组合作学习.从初中到高中,从沿海到内地,只见合作式的课堂上一片热闹的景象,每节课必讨论,讨论必合作,合作必展示,学生参与度高,听课者也颇受感染.然而,热闹过后,静下心来想一想,总觉得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优质高效与合作学习的分组讨论并不是有着必然联系的.我们需要先理清以下四组关系,才能使分组讨论起到实效.  第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数学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数学知识的复习,回顾反思这一思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针对高三数学后期复习,回顾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考考点题型的回顾反思  高三复习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就要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杂乱性.所以要在充分研读江苏省高考说明的前提下,理解体会命题的指导思想、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把学生作为发展的根本,提出改变传统的灌输武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以及机械性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要动手研究,主动参与研究,把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普及化,逐步呈现出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新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数学   
【摘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生活实际,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生活实际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