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近几年,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的症状。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消退,对于教学任务敷衍了事,不利于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教育的进步。而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经调查发现,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均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本文以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为主线,探讨应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种方法。
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84-01
为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本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830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2名教师对于每天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充实;有701名教师对于在与同事的相处中,经常感到很舒心。学生升学成绩目标压力以及学生难教育压力是教师认为最重的压力来源,提高福利待遇以及尊重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教师认为学校最应该关注的方面,心理方面负面影响以及身体方面负面影响对于教师而言是最大的负面影响,身心疲惫以及头痛是工作压力带给教师的最大不良反应。
1.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
工作压力是指工作情境里引起压力的工作事件,归结在教师职业中,则主要体现为学生升学成绩目标压力以及学生难教育压力。除此之外,来自社会、同事、家长、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工作压力源自各方各面,教师在多种角色的变换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反应,导致教师常常出现疲惫心理,长此以往,教师刚入职的热情会逐渐消退,尤其是对于教龄越长的教师来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了。因此,相关领域要注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增强教师的心理认同感。
教师职业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直接原因。因此,相关领域不妨将降低学生入学的门槛,在保证教学资源情况下实现扩招,以此降低學生升学成绩目标压力,并定期召开讲座和研讨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为人处事,缓解学生难教育的压力。同时,不妨增加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及时召开家长会,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师生、师长、同事等多方面的互动。这样一来,在减轻工作压力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缓解职业倦怠的现象。
2.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支持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福利待遇、生活资助等多方面的保证,具体表现为教师的福利待遇情况,而这一情况也是反映当地教育、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提高福利待遇以及尊重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社会应该提供的保障,被调查者中分别选出了144和182,除此之外,建立业务交流平台,重视教师的任用与培养,提供各类业务进修以及关心教师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被调查者中分别选出了98和92。
因此,相关领域不妨增加教育拨款,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更多方面的研究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另外,还可以采用民主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尊重教师选择,扩大教师的权利。在教师的任用与培养方面,还要提供各类业务进修的机会,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这些因素在教师心中普遍被渴望和要求,要想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满足教师的需求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在经过了两两分析之后,有必要对此三种因素进行交叉的相关分析,经调查发现,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均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换言之,社会支持在减轻工作压力这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说,如果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教师的生活负担,在赡养老人、培养孩子等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以降低教师在社会中承担多种角色而带来的多重压力。因此,相关领域要注意提供社会支持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继而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例如,相关领域可以改善办公环境,给教师提供有利于工作与生活的平台,在办公室中增加绿植和研讨间,给予教师更多的私人空间和交流空间,从而减轻学校组织氛围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来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减轻教师自身发展的压力。这样一来,通过以增加社会支持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间接地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难题。
4.结语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教育教学改革、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中的压力等,都会导致教师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负面影响,而福利待遇的不足又加快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在应对来自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时,教师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劳状态频繁出现,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降低了工作成就感,出现了敷衍、冷淡的消极态度。然而,当教师有足够的社会支持时,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各种压力,提高职业热情和自信心。因此,相关领域要注意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教师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杜娟花. 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节与控制[J].职教通讯,2017(32):46-48.
[2]刘欢. 浅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144-145.
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84-01
为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本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830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2名教师对于每天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充实;有701名教师对于在与同事的相处中,经常感到很舒心。学生升学成绩目标压力以及学生难教育压力是教师认为最重的压力来源,提高福利待遇以及尊重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教师认为学校最应该关注的方面,心理方面负面影响以及身体方面负面影响对于教师而言是最大的负面影响,身心疲惫以及头痛是工作压力带给教师的最大不良反应。
1.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
工作压力是指工作情境里引起压力的工作事件,归结在教师职业中,则主要体现为学生升学成绩目标压力以及学生难教育压力。除此之外,来自社会、同事、家长、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工作压力源自各方各面,教师在多种角色的变换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反应,导致教师常常出现疲惫心理,长此以往,教师刚入职的热情会逐渐消退,尤其是对于教龄越长的教师来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了。因此,相关领域要注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增强教师的心理认同感。
教师职业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直接原因。因此,相关领域不妨将降低学生入学的门槛,在保证教学资源情况下实现扩招,以此降低學生升学成绩目标压力,并定期召开讲座和研讨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为人处事,缓解学生难教育的压力。同时,不妨增加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及时召开家长会,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师生、师长、同事等多方面的互动。这样一来,在减轻工作压力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缓解职业倦怠的现象。
2.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支持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福利待遇、生活资助等多方面的保证,具体表现为教师的福利待遇情况,而这一情况也是反映当地教育、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提高福利待遇以及尊重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社会应该提供的保障,被调查者中分别选出了144和182,除此之外,建立业务交流平台,重视教师的任用与培养,提供各类业务进修以及关心教师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被调查者中分别选出了98和92。
因此,相关领域不妨增加教育拨款,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更多方面的研究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另外,还可以采用民主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尊重教师选择,扩大教师的权利。在教师的任用与培养方面,还要提供各类业务进修的机会,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这些因素在教师心中普遍被渴望和要求,要想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满足教师的需求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在经过了两两分析之后,有必要对此三种因素进行交叉的相关分析,经调查发现,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均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换言之,社会支持在减轻工作压力这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说,如果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教师的生活负担,在赡养老人、培养孩子等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以降低教师在社会中承担多种角色而带来的多重压力。因此,相关领域要注意提供社会支持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继而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例如,相关领域可以改善办公环境,给教师提供有利于工作与生活的平台,在办公室中增加绿植和研讨间,给予教师更多的私人空间和交流空间,从而减轻学校组织氛围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来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减轻教师自身发展的压力。这样一来,通过以增加社会支持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间接地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难题。
4.结语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教育教学改革、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中的压力等,都会导致教师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负面影响,而福利待遇的不足又加快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在应对来自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时,教师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劳状态频繁出现,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降低了工作成就感,出现了敷衍、冷淡的消极态度。然而,当教师有足够的社会支持时,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各种压力,提高职业热情和自信心。因此,相关领域要注意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教师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杜娟花. 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节与控制[J].职教通讯,2017(32):46-48.
[2]刘欢. 浅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