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大纲要求掌握的:唱歌、唱游(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
【关键词】小学音乐上好陶冶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充实人的精神世界,改善人的情绪。音乐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音乐是人类的伴侣、导师、医生和美容师。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一、在学生中塑造一位音乐教师的美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要设计精美的语言,把一节课要传授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过程,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音乐教师本身就具有表演能力,运角这种能力来增加精神饱满的气质,流露自然美的形象,在学生心里首先留下一种美好的印象,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的情感。
二、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主要采用如下8种教学方法。
即:设问激趣法、观察激趣法、表演激趣法、故事激趣法、范围激趣法、舞蹈激趣法、律动激趣法、小结激趣法。
(一)例如在教《摘草毒》一课时,就是采用设问激趣法。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教师画“草莓”的简笔画,就此设问“这是什么?”“草莓。”“吃过吗?”“吃过。”吃后有什么感觉?“甜甜的。”“既然草莓这么好吃,那么,同学们亲手摘过吗?”“没有。”“有个小姑娘要学习摘草莓,你们想不想跟她一起去看看?”“想!”“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摘草莓》这首歌,”由此,同学们产生了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对所看到的事物及现象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唱《花蛤蟆》这首歌时,就采用了观察激趣法,上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歌名与插图:“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图上画的又是什么?花蛤蟆怎样蹦跳?伸着个腿,大粗腰,瞪着眼,赛灯泡,以及花蛤蟆的叫声,学了这首歌,你们就明白了。”从而,激起学生唱新歌的欲望。
(三)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根据歌词的内容,设计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兴趣即可产生。如我在教唱《小牧笛》这首歌时,设计出哥哥手挥赶羊鞭,赶出羊群时发现有美丽的青草和绿水,他又呼唤弟弟把鹅赶来,以及弟弟吹起牧笛的情景,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学生颇感兴趣。这是我采用的表演激趣法。
(四)在课堂教学中,故事激趣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授新课前讲讲故事,说说新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很能吸引学生。如教唱《国歌》前生动地讲述了我国当时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这首歌的词作者,我国著名诗人田汉是被在敌人逮捕前仓促地把词写在香烟纸上送出来的。音乐家聂耳也因反动派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地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谱成了歌曲。此歌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是抗日战争的前奏曲,是救亡歌曲的代表作”。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就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五)教唱新歌之前,教师首先范唱这首歌,或放录音、听范唱,问学生们:好听吗?想不想跟老师学这首歌呢?例如学唱《雨花石》这首歌,教师范唱后,并加一些动作,激发起学生也像老师那样表演出来。
(六)有时,为了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教师在教新歌前首先献给学生一曲舞蹈。比如我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教师献上舞蹈《北京的金山上》,激发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学会《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老师就教你们这首歌的舞蹈,好不好?”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七)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我教歌曲《小红帽》时,先做歌曲《小红帽》的律动表演,激发起学生学会这首歌的迫切心情。
(八)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便随之而来。因此,在小结时再次激发兴趣,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学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后,可以这样小结:“对于这首歌,无论是打击乐的伴奏上,还是在歌曲的演唱情绪等方面,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如能再加上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送红军,红军戴着光荣花,排着整齐的队伍与人民群众‘握手’,‘再见’等形式,那场面该是多么热闹。课后同学们以小队为单位设计一下,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队能被评为设计表演的冠军。”
三、课堂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做到怡到好处
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懂得,上一节音乐课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上好这节课,要想上好这一节课,那就必须认真备好这节课,这一节课上的好与坏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过程是否设计得既学会了歌谱、歌词,又不死板,不让学生厌烦。不能让学生觉得除了学歌谱,学歌词,就再不会有其他更新鲜的知识了。教学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放学过程则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准备活动、发展活动和综合活动。所以说,我觉得一节音乐课,应该有导言,有综合训练,有读谱知识,有学唱歌谱、歌词,有课间放松(听音乐作律动),有课休息(闭上眼睛稍稍休息一会)。学会歌曲后,当堂有表演、有舞蹈,有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分组或集体),这样一来,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不就活跃起来了吗?让学生觉得:一节音乐课是如此短暂,本来还想唱,还想跳,还想为歌曲伴奏,可是,下课铃响了,师生只好无可奈何地走出教室。
四、解除难点,速达目的
在教《只要好好露笑臉》一课,第一个乐段是单声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第二乐段是二声部,学生不容易掌握,是本课的难点。上课时,先提出难点,将二声部同时出现,对比上下声部不同之处,反复练唱,让学生真正掌握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五、尝试让器乐走进课堂
新《音乐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使得器乐教学真正地进入了课堂,它犹如一缕春风,给我们已经模式化的音乐教学增添了活力。竖笛刚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生硫,怎样使学生尽快掌握竖笛的演奏方法,这是教师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熟练掌握音阶吹奏。音阶的吹奏连续地从上行、下行两方面进行,从慢到快,直到熟练地掌握音阶的吹奏。
(二)强化性跳跃练习,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熟练进行指法练习上。在熟练吹奏音阶的基础上,我们打破原来的音符固定格式,有目的地把7个音符颤倒,跳跃性进行指法练习。
(三)强化性旋律练习。在跳跃性练习的基础上,将一个个单音符组或学生较为熟悉的旋律,由学生吹奏练习。
铃木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顺高贵的心灵可完善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有人将它比作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
愿热爱生活的每一个人,更爱音乐吧!
【关键词】小学音乐上好陶冶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充实人的精神世界,改善人的情绪。音乐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音乐是人类的伴侣、导师、医生和美容师。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一、在学生中塑造一位音乐教师的美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要设计精美的语言,把一节课要传授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过程,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音乐教师本身就具有表演能力,运角这种能力来增加精神饱满的气质,流露自然美的形象,在学生心里首先留下一种美好的印象,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的情感。
二、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主要采用如下8种教学方法。
即:设问激趣法、观察激趣法、表演激趣法、故事激趣法、范围激趣法、舞蹈激趣法、律动激趣法、小结激趣法。
(一)例如在教《摘草毒》一课时,就是采用设问激趣法。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教师画“草莓”的简笔画,就此设问“这是什么?”“草莓。”“吃过吗?”“吃过。”吃后有什么感觉?“甜甜的。”“既然草莓这么好吃,那么,同学们亲手摘过吗?”“没有。”“有个小姑娘要学习摘草莓,你们想不想跟她一起去看看?”“想!”“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摘草莓》这首歌,”由此,同学们产生了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对所看到的事物及现象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唱《花蛤蟆》这首歌时,就采用了观察激趣法,上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歌名与插图:“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图上画的又是什么?花蛤蟆怎样蹦跳?伸着个腿,大粗腰,瞪着眼,赛灯泡,以及花蛤蟆的叫声,学了这首歌,你们就明白了。”从而,激起学生唱新歌的欲望。
(三)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根据歌词的内容,设计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兴趣即可产生。如我在教唱《小牧笛》这首歌时,设计出哥哥手挥赶羊鞭,赶出羊群时发现有美丽的青草和绿水,他又呼唤弟弟把鹅赶来,以及弟弟吹起牧笛的情景,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学生颇感兴趣。这是我采用的表演激趣法。
(四)在课堂教学中,故事激趣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授新课前讲讲故事,说说新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很能吸引学生。如教唱《国歌》前生动地讲述了我国当时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这首歌的词作者,我国著名诗人田汉是被在敌人逮捕前仓促地把词写在香烟纸上送出来的。音乐家聂耳也因反动派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地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谱成了歌曲。此歌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是抗日战争的前奏曲,是救亡歌曲的代表作”。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就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五)教唱新歌之前,教师首先范唱这首歌,或放录音、听范唱,问学生们:好听吗?想不想跟老师学这首歌呢?例如学唱《雨花石》这首歌,教师范唱后,并加一些动作,激发起学生也像老师那样表演出来。
(六)有时,为了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教师在教新歌前首先献给学生一曲舞蹈。比如我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教师献上舞蹈《北京的金山上》,激发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学会《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老师就教你们这首歌的舞蹈,好不好?”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七)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我教歌曲《小红帽》时,先做歌曲《小红帽》的律动表演,激发起学生学会这首歌的迫切心情。
(八)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便随之而来。因此,在小结时再次激发兴趣,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学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后,可以这样小结:“对于这首歌,无论是打击乐的伴奏上,还是在歌曲的演唱情绪等方面,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如能再加上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送红军,红军戴着光荣花,排着整齐的队伍与人民群众‘握手’,‘再见’等形式,那场面该是多么热闹。课后同学们以小队为单位设计一下,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队能被评为设计表演的冠军。”
三、课堂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做到怡到好处
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懂得,上一节音乐课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上好这节课,要想上好这一节课,那就必须认真备好这节课,这一节课上的好与坏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过程是否设计得既学会了歌谱、歌词,又不死板,不让学生厌烦。不能让学生觉得除了学歌谱,学歌词,就再不会有其他更新鲜的知识了。教学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放学过程则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准备活动、发展活动和综合活动。所以说,我觉得一节音乐课,应该有导言,有综合训练,有读谱知识,有学唱歌谱、歌词,有课间放松(听音乐作律动),有课休息(闭上眼睛稍稍休息一会)。学会歌曲后,当堂有表演、有舞蹈,有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分组或集体),这样一来,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不就活跃起来了吗?让学生觉得:一节音乐课是如此短暂,本来还想唱,还想跳,还想为歌曲伴奏,可是,下课铃响了,师生只好无可奈何地走出教室。
四、解除难点,速达目的
在教《只要好好露笑臉》一课,第一个乐段是单声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第二乐段是二声部,学生不容易掌握,是本课的难点。上课时,先提出难点,将二声部同时出现,对比上下声部不同之处,反复练唱,让学生真正掌握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五、尝试让器乐走进课堂
新《音乐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使得器乐教学真正地进入了课堂,它犹如一缕春风,给我们已经模式化的音乐教学增添了活力。竖笛刚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生硫,怎样使学生尽快掌握竖笛的演奏方法,这是教师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熟练掌握音阶吹奏。音阶的吹奏连续地从上行、下行两方面进行,从慢到快,直到熟练地掌握音阶的吹奏。
(二)强化性跳跃练习,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熟练进行指法练习上。在熟练吹奏音阶的基础上,我们打破原来的音符固定格式,有目的地把7个音符颤倒,跳跃性进行指法练习。
(三)强化性旋律练习。在跳跃性练习的基础上,将一个个单音符组或学生较为熟悉的旋律,由学生吹奏练习。
铃木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顺高贵的心灵可完善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有人将它比作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
愿热爱生活的每一个人,更爱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