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内容”部分和发展等级的“丰富”部分,都要求学生学会用恰当而丰富的素材为自己的作文增分。而我们教师面临的教学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時,总局限于就事论事,不会引申类比,用其他素材来论证强化自己的观点,亦或是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材料以外的素材,却不能做到恰当论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谈不上内容丰富充实,而是单薄空洞,甚至是用尽洪荒之力才凑出800字,还谈何升格提分呢?
基于此学情,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并学会把积累的素材恰当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的习惯。而且这样的写作习惯应该从高一开始,就要在作文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去强化培养。因为高一新生正处于初高中衔接过渡期,刚刚开始学习写议论文,可塑性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情,我设计了这节作文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自己积累的匮乏,进而有意识地去积累素材,有了素材,我再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学会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自己文章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规划
课前,我精选了一道某地的高三联考题作为训练题,这个作文题没有很大的审题难度,同时可以运用到学生熟悉的材料来写作。题目确定后,我要求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写作,当堂限时写作的优点是:既可以让学生强化限时写作的观念,又可以防止他们养成一写作就不自觉地去翻阅资料的习惯,同时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还可以了解到他们最真实的写作水平,从而及时发现他们写作中的问题,并设计出正确的解决与修正方案。拿到学生的习作后,我及时批改,重点关注他们的素材运用方面的问题,搜集一些典型的范例与错例为作文讲评课做准备,并在学生的作文中,针对素材运用问题做出相应的评价。然后把作文发放回去给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让他们带着问题与困惑进入课堂,课堂上我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作文讲评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了如下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尝试:
环节一:目标导入,激发热情:
课上,我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与本堂课紧密联系的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请大家判断以下5条理由,哪一条理由能证明“我觉得7班同学成绩很优异。”这个观点?
1、7班同学成绩优异,真的很优异,真真真的很优异!
2、7班同学热爱学习。
3、7班同学很团结。
4、7班同学考试每科都是年级第一。
5、7班同学全部都考取了211院校。
问题抛出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恰当点评纠正,最后做总结:并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会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
这种切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一来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二来更是瞬间把学生带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水到渠成,我在屏幕上也顺势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会判断文章的素材能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2、学会为自己文章的观点选取恰当的素材。”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总结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的方法
任务布置:明确文段《梦想的力量》的观点和素材,思考素材是否能证明观点?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学生习作病文展示:
梦想的力量
1、梦想可以促人勇敢跨越现实中的困境。数学泰斗华罗庚小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但因为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只好辍学,失学后,他依然坚持自学数学。后来得了伤寒症,成为一个腿脚不便的人,他依然坚持自学数学。后来在战乱年代,文革年代,面临种种迫害,他还是依然坚持研究数学。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政坛伟人孙中山正是因为有梦想,所以成为了临时大总统。铮铮铁骨——文天祥,被元军抓获后,依然顽强地抵抗着,元军一次又一次用金钱财富与高官名位来诱惑他。而他依然不屈服,最后他死亦悲壮,成为了一道爱国丰碑。
本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的方式引导课堂,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素材运用的问题,并对比阅读老师写的升格文段,进而在对比讨论中总结出判断素材是否能证明观点的原则、标准与方法。
环节三:小组合作,升格之前的当堂习作,并进行习作点评修改
在总结出了恰当运用素材写作的原则、标准与方法的基础上,本环节我原卷展示一段素材不正确的文段和一段素材正确的文段,让学生再次对比点评,在对比点评中加深学生对判断素材是否正确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的理解。
基于前面课程的学习引导,这个对比环节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并能自信准确地做了答案表述。接着我趁热打铁,进一步让学生行动起来修改升格一篇病文。此时孩子们由于有了底气,不再像过去那样谈写色变,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的课堂孩子们反客为主,踊跃尝试,而此时老师要做的仅仅只是让孩子们现场展示习作,并引导他们进行点评。最后再给孩子们展示老师的下水作品,让课堂在范例中进入尾声。
三、课后反思
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本节作文课,我始终坚持着这些教学理念,首先,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作为高一学生,按照高考作文的标准,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并非易事,要为自己的习作升格提分更不容易,因此我将这节课设计为“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切入口小,针对性强。其次,本节课教学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各环节紧凑,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引导课堂,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素材运用的问题,同时总结出判断原则,判断标准与修改方法。并把总结出来的判断标准与修改方法进行举一反三训练,迁移到本次作文的问题探讨与改正中,最后让学生对病文进行升格写作。再次,上课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对比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参与对比讨论。问题的发现,老师的引导与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由此最后一步的作文升格就能水到渠成。并且课堂中我还贯穿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探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总结方法,这样无形中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不是强行填鸭灌输的写作知识与方法就能行之有效。最后,整个课堂,我亲力亲为,参与到学生的写作当中,和他们一起写作,这样既能真实感受学生写作时的困惑与心态,又能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力量,让他们从心里上克服对写作的恐惧。教师主动“下水”,亲自与学生试探深浅,孩子们就能慢慢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民主、合作、生动、有效”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了用恰
当的素材证明观点,他们才能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去尝试,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内容不断丰富充实,才能逐渐培养起论辩意识,进而进入“事实胜于雄辩”的境界。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内容”部分和发展等级的“丰富”部分,都要求学生学会用恰当而丰富的素材为自己的作文增分。而我们教师面临的教学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時,总局限于就事论事,不会引申类比,用其他素材来论证强化自己的观点,亦或是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材料以外的素材,却不能做到恰当论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谈不上内容丰富充实,而是单薄空洞,甚至是用尽洪荒之力才凑出800字,还谈何升格提分呢?
基于此学情,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并学会把积累的素材恰当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的习惯。而且这样的写作习惯应该从高一开始,就要在作文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去强化培养。因为高一新生正处于初高中衔接过渡期,刚刚开始学习写议论文,可塑性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情,我设计了这节作文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自己积累的匮乏,进而有意识地去积累素材,有了素材,我再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学会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自己文章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规划
课前,我精选了一道某地的高三联考题作为训练题,这个作文题没有很大的审题难度,同时可以运用到学生熟悉的材料来写作。题目确定后,我要求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写作,当堂限时写作的优点是:既可以让学生强化限时写作的观念,又可以防止他们养成一写作就不自觉地去翻阅资料的习惯,同时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还可以了解到他们最真实的写作水平,从而及时发现他们写作中的问题,并设计出正确的解决与修正方案。拿到学生的习作后,我及时批改,重点关注他们的素材运用方面的问题,搜集一些典型的范例与错例为作文讲评课做准备,并在学生的作文中,针对素材运用问题做出相应的评价。然后把作文发放回去给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让他们带着问题与困惑进入课堂,课堂上我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作文讲评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了如下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尝试:
环节一:目标导入,激发热情:
课上,我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与本堂课紧密联系的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请大家判断以下5条理由,哪一条理由能证明“我觉得7班同学成绩很优异。”这个观点?
1、7班同学成绩优异,真的很优异,真真真的很优异!
2、7班同学热爱学习。
3、7班同学很团结。
4、7班同学考试每科都是年级第一。
5、7班同学全部都考取了211院校。
问题抛出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恰当点评纠正,最后做总结:并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会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
这种切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一来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二来更是瞬间把学生带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水到渠成,我在屏幕上也顺势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会判断文章的素材能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2、学会为自己文章的观点选取恰当的素材。”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总结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的方法
任务布置:明确文段《梦想的力量》的观点和素材,思考素材是否能证明观点?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学生习作病文展示:
梦想的力量
1、梦想可以促人勇敢跨越现实中的困境。数学泰斗华罗庚小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但因为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只好辍学,失学后,他依然坚持自学数学。后来得了伤寒症,成为一个腿脚不便的人,他依然坚持自学数学。后来在战乱年代,文革年代,面临种种迫害,他还是依然坚持研究数学。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政坛伟人孙中山正是因为有梦想,所以成为了临时大总统。铮铮铁骨——文天祥,被元军抓获后,依然顽强地抵抗着,元军一次又一次用金钱财富与高官名位来诱惑他。而他依然不屈服,最后他死亦悲壮,成为了一道爱国丰碑。
本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的方式引导课堂,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素材运用的问题,并对比阅读老师写的升格文段,进而在对比讨论中总结出判断素材是否能证明观点的原则、标准与方法。
环节三:小组合作,升格之前的当堂习作,并进行习作点评修改
在总结出了恰当运用素材写作的原则、标准与方法的基础上,本环节我原卷展示一段素材不正确的文段和一段素材正确的文段,让学生再次对比点评,在对比点评中加深学生对判断素材是否正确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的理解。
基于前面课程的学习引导,这个对比环节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并能自信准确地做了答案表述。接着我趁热打铁,进一步让学生行动起来修改升格一篇病文。此时孩子们由于有了底气,不再像过去那样谈写色变,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的课堂孩子们反客为主,踊跃尝试,而此时老师要做的仅仅只是让孩子们现场展示习作,并引导他们进行点评。最后再给孩子们展示老师的下水作品,让课堂在范例中进入尾声。
三、课后反思
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本节作文课,我始终坚持着这些教学理念,首先,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作为高一学生,按照高考作文的标准,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并非易事,要为自己的习作升格提分更不容易,因此我将这节课设计为“用恰当的素材证明观点”,切入口小,针对性强。其次,本节课教学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各环节紧凑,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引导课堂,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素材运用的问题,同时总结出判断原则,判断标准与修改方法。并把总结出来的判断标准与修改方法进行举一反三训练,迁移到本次作文的问题探讨与改正中,最后让学生对病文进行升格写作。再次,上课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对比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参与对比讨论。问题的发现,老师的引导与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由此最后一步的作文升格就能水到渠成。并且课堂中我还贯穿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探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总结方法,这样无形中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不是强行填鸭灌输的写作知识与方法就能行之有效。最后,整个课堂,我亲力亲为,参与到学生的写作当中,和他们一起写作,这样既能真实感受学生写作时的困惑与心态,又能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力量,让他们从心里上克服对写作的恐惧。教师主动“下水”,亲自与学生试探深浅,孩子们就能慢慢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民主、合作、生动、有效”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了用恰
当的素材证明观点,他们才能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去尝试,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内容不断丰富充实,才能逐渐培养起论辩意识,进而进入“事实胜于雄辩”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