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习惯,数学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这两大部分当成教学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的意志力。教师要运用好数学文化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合到生活当中,成为今后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引言:
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常常表现为自身克制力,在数学学习上,习惯是一种长久的自己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形成,要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师要定期定时开展一些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做规定动作,根据规定材料做规定学习的常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用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点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习惯培养中。从长期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习惯不仅是学习提高的便利因素,也是学习生活的重要支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自学、主动复习、自发思考上,把解决学习问题作为进步的途径。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掌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初始状态,养成数学习惯,制定每学期的习惯训练计划和保持习惯的辅助措施,增强学生习惯和行为的连续性,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1]。
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预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也决定了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积极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使用微课的方式处理预习任务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作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基础较好的同学,要突出思维能力的提高,加上一点课外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微课任务单的适用性[2]。
(二)学生课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1.有目的的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听课行为进行规范,就要训练小学生自主构建倾听的基本素养,使他们能的听懂教师用语,听的懂布置作业、任务的语句。教师可以自己讲话、播放录音或学生回答问题时播放提示音,以不同的声音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时不時的让学生重复刚才听到的内容。
2.积极参与互动。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开口,让学生感到说错不要紧,要敢于模仿,敢于发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运用生活情境和事物来丰富学生的感知,鼓励孩子动脑筋思考,联系生活进行表达,形成条件反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设置固定环节,就教学内容进行生活性的提炼,强化学生印象,强化数学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
(三)课后巩固和对待习题的习惯。数学课后的输出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要求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审题的实践过程,从而养成审题的习惯。教师应注意从心理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考心理学的同学会考察题目中呈现的题干语言和数学符号之间的关系,从这种系统的关系中找到缺失的部分,这是考查题目的保证。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提醒学生观察题目文本周围的所有信息,做出相应的标记,逐步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3]。
在处理错误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养成某些习惯。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错误记录簿,提醒和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组记录考试、作业和课堂活动中的错误。通过复制原问题,分析思路的选择,正确答案法与错误答案法对比,知识点关联等,将题型标注在章节体系中,被考查的章节也标注在错误的标题上。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某一知识的易考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训练。
结语:
数学综合性强,只有形成一定的习惯,小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总之,小学生的数学习惯培养过程既要保证授课形式的丰富性、科学性、创新性,也应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情绪和心理上的主动意识,通过自主性的不断强化实现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凌燕.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8):84-85.
[2]焦果成.养成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3):68.
[3]张秀娜.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16):346-347.
康县三河坝镇九年制学校 7465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引言:
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常常表现为自身克制力,在数学学习上,习惯是一种长久的自己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形成,要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师要定期定时开展一些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做规定动作,根据规定材料做规定学习的常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用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点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习惯培养中。从长期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习惯不仅是学习提高的便利因素,也是学习生活的重要支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自学、主动复习、自发思考上,把解决学习问题作为进步的途径。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掌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初始状态,养成数学习惯,制定每学期的习惯训练计划和保持习惯的辅助措施,增强学生习惯和行为的连续性,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1]。
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预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也决定了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积极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使用微课的方式处理预习任务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作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基础较好的同学,要突出思维能力的提高,加上一点课外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微课任务单的适用性[2]。
(二)学生课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1.有目的的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听课行为进行规范,就要训练小学生自主构建倾听的基本素养,使他们能的听懂教师用语,听的懂布置作业、任务的语句。教师可以自己讲话、播放录音或学生回答问题时播放提示音,以不同的声音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时不時的让学生重复刚才听到的内容。
2.积极参与互动。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开口,让学生感到说错不要紧,要敢于模仿,敢于发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运用生活情境和事物来丰富学生的感知,鼓励孩子动脑筋思考,联系生活进行表达,形成条件反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设置固定环节,就教学内容进行生活性的提炼,强化学生印象,强化数学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
(三)课后巩固和对待习题的习惯。数学课后的输出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要求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审题的实践过程,从而养成审题的习惯。教师应注意从心理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考心理学的同学会考察题目中呈现的题干语言和数学符号之间的关系,从这种系统的关系中找到缺失的部分,这是考查题目的保证。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提醒学生观察题目文本周围的所有信息,做出相应的标记,逐步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3]。
在处理错误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养成某些习惯。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错误记录簿,提醒和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组记录考试、作业和课堂活动中的错误。通过复制原问题,分析思路的选择,正确答案法与错误答案法对比,知识点关联等,将题型标注在章节体系中,被考查的章节也标注在错误的标题上。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某一知识的易考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训练。
结语:
数学综合性强,只有形成一定的习惯,小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总之,小学生的数学习惯培养过程既要保证授课形式的丰富性、科学性、创新性,也应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情绪和心理上的主动意识,通过自主性的不断强化实现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凌燕.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8):84-85.
[2]焦果成.养成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3):68.
[3]张秀娜.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16):346-347.
康县三河坝镇九年制学校 74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