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说“法”“学”之以渔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声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在实验探究中会经常用到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化实验法等.本文现结合“声现象”的相关实验,让我们一起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1控制变量法——探索与音调有关的因素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先控制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而仅仅只研究该物理量与某个因素关系的方法.
  例1小刚同学在做“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的实验时(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思考回答问题:
  (1)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化时,振动的快慢也随之变化,音调同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选填“快”或者“慢”),相应的音调也就越(选填“高”或者“低”).音调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是.
  (2)使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3)通过进一步研究,小刚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随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而变化,其关系是.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在振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也就越低.题中要求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若钢尺每次振动幅度不同,那么可能导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从而影响对声音音调高低的判断.
  答案(1)慢;低;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控制变量法;(3)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2转换法——探索声音的产生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例2如图2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本实验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于音叉的振动幅度大小不便于观察,所以我们利用轻质小球的弹开幅度来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也就是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轻质小球的弹起幅度,从而达到便于观察的目的,所以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本题选B.
  3理想化实验法——探索声音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科学推理,由现象到本质,从而提炼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例3如图3所示,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仔细听一下电铃的响声,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再听一下电铃的响声,将两次的铃声相比较,解释两次铃声不同的原因,从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析把一个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越来越少,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形成“真空”,就听不见声音了;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多,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从两个相反的探究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事实上,玻璃罩内在现实条件下难以达到真空,我们根据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出“如果里面完全是真空了,声音也就完全听不见了”的结论.从正常的空气传声好,到稀薄空气传声差,推理到真空不能传声音,这是一种理想实验法.
  4学以致用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2)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LL]合安全性原则.
  ①实验器材;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分析与结论.
  参考答案(1) B
  (2) 实验器材:铅笔、一张长条桌.
  实验步骤: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轻敲桌面,同学乙在这张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甲敲击的声音,然后同学乙只是将耳朵贴近桌面再次听甲敲击的声音,发现两次都可以听到声音.同时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
  实验分析与结论:这个实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即固体的传声效果更好一些.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是开放的,深圳更是以“开放”而引人瞩目.开放有助于尊重差异,使人变得宽容;开放可以使人消除偏见,学会鉴别.在面对时代变革与教育转型的今天,面对传统与现代、本土
期刊
如何有效提升高三物理复习的实效性?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就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复习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理顺知识脉络,促进物理概念、规律更好地被用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模块化、结构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为例,就如何借助于概念图从宏观到微观提升高中物理复习的效果进行分析.  1 借助于概念图“宏观”呈现知识结构  复习的第一步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更要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启发不是来自于教条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来自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来自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个细节,那些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智慧都蕴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这些细节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与实践不断的挖掘、渗透、变通.而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建构知识与技能、领悟方法与思想,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变通让学生在失败的实验细节中深化
如今,中学物理课堂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物理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另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或参与物理学习,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本文针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1 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旨在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即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再通过科学探究,分析总结规律,逐步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  2 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研究  “圆周
在当今各学科教学不断改革进步,对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学习成为趋势,实现多学科交互性学习,对物理教师的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谈谈认识.  1初中物理解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注重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融入数学方法.当前我国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还是重点在于解题,所以重要的还是如何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指出,应该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物理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独有特性,是对于物理现象或客观事物的抽象与总结,是形成物理公式、原理、定律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核心概念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核心概念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核心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力求提
我国实施课改以来,新课程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感情因素,不能像以前一样,在那种单调、枯燥无味的氛围中学习,需要去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应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和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运用感情的策略来增强课堂上的韵味.鼓励老师开拓创新,让初中的物理教学更加精彩和灵动.通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
物理教学中一些的定量计算,物理教师很多都通过计算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错在何处?但是对定性分析的问题,尤其是教师认为简单的定性的物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只讲那个是对的,不分析为何错,错在哪里.忽略分析学生认知错误错在何处,会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问题本质理解不透彻,遇到类似问题不能融汇贯通.尤其是学生有错误前概念时,只有深入分析学生的错误
在新课标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师不仅需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应当为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时、问题、课堂讨论、课堂讲解、课上巩固、课后提升等多个环节的设计,进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确立课时教学目标  在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之前,教师应当将物理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在确立目标时,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进行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