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果说成功的教学是一条美丽珠链的话,那么教学行为中的细节就是那一颗颗珍珠,它们才是教学中的亮点。
【关键词】 把握细节;重视细节;体悟细节
细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从课前精致的教学设计到精彩的课堂教学乃至精深的教学反思都离不开对细节的钻研,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教学细节的一些感悟。
1 教学设计中把握细节
课堂四十分钟的精彩与否跟教学设计休戚相关,教学设计中的细节不是故作玄虚的“作秀”,而应是实实在在的“内秀”,所以教者要把握好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除却缺乏文本灵魂的浮华,扎扎实实从文本出发,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做好每一个小小细节的安排,触摸文章心脉。
1.1 捕捉文眼(亮点一)。有位教师在设计《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紧紧抓“纹丝不动”这个最能理清文章脉络的关键性的词 ,请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学生在默读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1.1.1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1.1.2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1.1.3 “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1.1.4 “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纹丝不动”就是这篇课文中的一个文眼,有着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中,利用这个文眼带动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体会邱少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伟大的精神品质。可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给学生以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的权利,语文课堂也因此有了真正的生命活力。
1.2 开掘意蕴 (亮点二)。周晔的《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初读此句,大多数人会把感悟的点聚焦在鲁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上,但如果仅靠教师的说教,学生的理解只能是生硬,死板的。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有位老师作了如下处理:
师:在救护车夫中,如果老师请你把目光投向周晔,肯定有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有吗?读读。(引出上面那段话)
师:请大家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你会发现什么词用了两次。(引出“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什么?(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严肃的。)
师:孩子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思考片刻)来,我们一起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扮演鲁迅先生,说说心声。)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
1: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劳苦大众的爱。
以上设计中,教师一步步引领学生入境入情,运用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的方法,开拓情境,延伸文本,充分挖掘出了文字意蕴,从而使这一细节深刻化,形象化,呈现出五彩光芒。
2 课堂处理中重视细节
有位教师在执教《蚂蚁的力量》一文时,这样处理
师:谁愿意来演一演蚂蚁扭成团突围的场面。(学生举手积极)
师:首先来选演外层蚂蚁的同学。请了3女2男。
(演之前)
师:两位男同学十分强壮,肯定是蚂蚁将军。(两男同学笑)你们是什么身份呀?(师对位女生)
两个说是蚂蚁妈妈,另一个说是蚂蚁奶奶。
师:妈妈保护宝宝理所当然,奶奶年纪那么大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蚂蚁奶奶”):我反正活不长了。我就带头做个好榜样吧!(大家笑)
师又请了五位同学当里层的蚂蚁,只见他们围成两圈,里一层,外一层,并扭成一团正迅速的转动朝河岸(教室门口)方向突围。谁知一不小心学生碰倒了挂在黑板上的卡片架,轰隆一声倒在水泥地上。(大家哄堂大笑)
师:情况十分危机,一棵大树倒下差点压到蚂蚁,还好他们动作迅速。(班级学生又集中精神看表演。)掌声响起、、、、、、
情境的利用,有时能把课堂推向高潮。上段实录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原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恰到好处。可以看到情境设置的好,那课堂就会熠熠生辉。
3 教学反思中体悟细节
有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执教《我们知道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颤动”一词,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大致的意思(生积极回答),然后师出示大屏幕(画面:树枝上三片树叶在风中摇曳),可以说很直观的让孩子明白了“颤动”,但有位特级教师在交流中就指出了这一细节的单薄,他强调应赋予词语人文性,灵动性,在出示画面后应再乘机启发:“颤动”是风与树叶在干什么呀?生可能就会回答:嬉戏、打闹、玩耍……赋予了此细节童话般的色彩,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不难看出反思中的体悟确实能丰厚我们的教学细节。
教学无小事,每个环节都有值得推敲的细节,个性化的教学就是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为了让语文教学迸发絢丽的光彩,让我们精心打造细节优势吧!
收稿日期:2008-4-27
【关键词】 把握细节;重视细节;体悟细节
细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从课前精致的教学设计到精彩的课堂教学乃至精深的教学反思都离不开对细节的钻研,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教学细节的一些感悟。
1 教学设计中把握细节
课堂四十分钟的精彩与否跟教学设计休戚相关,教学设计中的细节不是故作玄虚的“作秀”,而应是实实在在的“内秀”,所以教者要把握好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除却缺乏文本灵魂的浮华,扎扎实实从文本出发,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做好每一个小小细节的安排,触摸文章心脉。
1.1 捕捉文眼(亮点一)。有位教师在设计《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紧紧抓“纹丝不动”这个最能理清文章脉络的关键性的词 ,请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学生在默读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1.1.1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1.1.2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1.1.3 “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1.1.4 “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纹丝不动”就是这篇课文中的一个文眼,有着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中,利用这个文眼带动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体会邱少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伟大的精神品质。可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给学生以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的权利,语文课堂也因此有了真正的生命活力。
1.2 开掘意蕴 (亮点二)。周晔的《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初读此句,大多数人会把感悟的点聚焦在鲁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上,但如果仅靠教师的说教,学生的理解只能是生硬,死板的。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有位老师作了如下处理:
师:在救护车夫中,如果老师请你把目光投向周晔,肯定有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有吗?读读。(引出上面那段话)
师:请大家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你会发现什么词用了两次。(引出“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什么?(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严肃的。)
师:孩子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思考片刻)来,我们一起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扮演鲁迅先生,说说心声。)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
1: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劳苦大众的爱。
以上设计中,教师一步步引领学生入境入情,运用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的方法,开拓情境,延伸文本,充分挖掘出了文字意蕴,从而使这一细节深刻化,形象化,呈现出五彩光芒。
2 课堂处理中重视细节
有位教师在执教《蚂蚁的力量》一文时,这样处理
师:谁愿意来演一演蚂蚁扭成团突围的场面。(学生举手积极)
师:首先来选演外层蚂蚁的同学。请了3女2男。
(演之前)
师:两位男同学十分强壮,肯定是蚂蚁将军。(两男同学笑)你们是什么身份呀?(师对位女生)
两个说是蚂蚁妈妈,另一个说是蚂蚁奶奶。
师:妈妈保护宝宝理所当然,奶奶年纪那么大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蚂蚁奶奶”):我反正活不长了。我就带头做个好榜样吧!(大家笑)
师又请了五位同学当里层的蚂蚁,只见他们围成两圈,里一层,外一层,并扭成一团正迅速的转动朝河岸(教室门口)方向突围。谁知一不小心学生碰倒了挂在黑板上的卡片架,轰隆一声倒在水泥地上。(大家哄堂大笑)
师:情况十分危机,一棵大树倒下差点压到蚂蚁,还好他们动作迅速。(班级学生又集中精神看表演。)掌声响起、、、、、、
情境的利用,有时能把课堂推向高潮。上段实录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原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恰到好处。可以看到情境设置的好,那课堂就会熠熠生辉。
3 教学反思中体悟细节
有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执教《我们知道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颤动”一词,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大致的意思(生积极回答),然后师出示大屏幕(画面:树枝上三片树叶在风中摇曳),可以说很直观的让孩子明白了“颤动”,但有位特级教师在交流中就指出了这一细节的单薄,他强调应赋予词语人文性,灵动性,在出示画面后应再乘机启发:“颤动”是风与树叶在干什么呀?生可能就会回答:嬉戏、打闹、玩耍……赋予了此细节童话般的色彩,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不难看出反思中的体悟确实能丰厚我们的教学细节。
教学无小事,每个环节都有值得推敲的细节,个性化的教学就是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为了让语文教学迸发絢丽的光彩,让我们精心打造细节优势吧!
收稿日期:200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