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时代对现代人提出的要求,有创新意识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探疑”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的能力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习惯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是可以训练、启发出来的,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
  创新是时代对现代人的要求,有创新意识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探疑”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贯穿创新意识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去面对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创新,形成创新意识。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主体有了兴趣,自然会有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创设情境是激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我在教学《趵突泉》这课时,在学生理解了泉水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这句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为什么?让学生去阅读、探讨、思考。这样在领悟的基础上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有悖于文章内容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在教学总结阶段,改变以往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做法,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广告形式,让学生为五彩池或家乡的风景名胜编写广告词。
  三、温故知新,当堂训练。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当堂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但是以往的练习只是对知识点的单纯的操练、识记,学生的练习只是课堂知识的重现,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复现、巩固阶段,不能做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地深化,这样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四、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还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那些与创新无缘的学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教学中要从他们错误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维中寻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保护这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尊心,使其获得“我还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进取、创新的动力。总之,学生的每一点成功与进步都来之不易。小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并不是势高万丈的火焰,一旦熄灭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养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高耗
何为“交流案”?交流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是联系教与学的一个案本。过去老师上课,只有老师有教案,学生有的只是课本。而如今老师所授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打印在一起,一并分发给学生,这一形式的载体就叫做“交流案”。“交流案”可让整个课堂进行“读”、“议”、“展”、“点”、“练”的演绎,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利用“交流案”打造有效课堂,让语文课堂更
摘 要: 教师制定简明准确的教学目标,精心地选择并掌握精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动“对话”创造愉悦的境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但凡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无不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都能制定简明准确的教学目标,精心地选择并掌握精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
近年来,大型活动类电视节目的产生,既满足了人们的期望,又彰显了电视传媒业的优势。在产业化运营中,大型活动类电视节目如何提高效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 In rece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能获得的,而是在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积累而成的。张志公说,语文学得好的人,大部分得益于课外。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然而,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存在诸多困难,如无书籍、无时间、无方法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值
目的:以朝医四象医学为理论依据,通过电刺激正中神经测量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上肢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结合辨象结果,观察分析太少阴阳各象体质的神经传导特点与意义。根据
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校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并不理想:无书可读,阅读比较盲目,书籍没有选择,缺乏有效的指导,长时间阅读的兴趣不高等因素都阻碍了学
摘 要: 《同步阅读》采取与教科书单元专题同步的编排方式,满足了学生们的阅读愿望和阅读需求,引导学生将课内的语文学习,在课外进一步延伸、拓展和运用。如何有效地使用好文本,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学生的目光从语文教材中引向更为广博的阅读天地,作者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同步阅读》 切入点 有效整合
朗读是一项眼、口、耳、脑并用,情感参与,操作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有赖于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对朗读指导作了一些尝试。  一、朗读对学生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朗读符合中专生的心理需要。  中专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易于
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1.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谷丙转氨酶(S/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蛋白比例(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