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几个误区及反思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观念不一致,难免使科学探究走进一些误区。
  
  误区一: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实验、开展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探究的课才是好课,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特征。于是不管什么内容,不管内容与材料的内在需要,都要让学生讨论、实验,将探究活动泛化,表面看学生都是热热闹闹讨论,课堂活跃,其实课堂实效非常低。
  反思:活动不是探究的全部。作为教师,应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突出学习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开展活动。
  
  误区二:探究活动都该有个结论
  
  一些教师认为,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都应有个正确的结论,没有结论或结论错误的都是探究活动不成功。教师提问不是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是否可行,而是探究的结论是否正确。
  反思:实际上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注重学生的意识、精神、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注重现成的结论。作为教师应意识到,不同学生的思维方法、领悟能力是不同的,应当允许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或活动有不同认识,允许学生分阶段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误区三:学生的研究记录成点缀
  
  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一些教师在分析、评价时,常常选择极少数优秀学生的活动记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大部分学生的研究记录没有分析、评价。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他的研究记录是没有用的或者是错的,老师不会重视他。甚至有个别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对该学科或老师产生厌烦情绪。
  反思:课堂上抽时间、抽样对学生的研究记录作引导性、归纳性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都行。作为教师,教学评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
  
  误区四: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在探究活动前,一些教师对学生分组不是自己调控,而是任由学生组合,导致出现一些小组学习任务完不成,甚至活动不能开展。在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出现“责任扩散”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和意识,小组学习不能顺利进行,小组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反思: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尽量保证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活动过程中,给每个小组成员布置的任务清楚、责任明确。作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使小组活动顺利完成。
  
  误区五:“以学生为主体”等于“学生万能”
  
  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点拨者。一些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成“学生万能”。活动中只见学生忙个不停,不见老师的难点示范和点拨,结果学生探究不成功。甚至极少数学生只是教学器材。
  反思: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点拨者的作用。在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有学生“瞎忙”。
  
  误区六:随意自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追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对专家编定的教材进行改编、组编,甚至不用,而自己随意编写教学内容。如有些教师将教材中后面的教学内容提到前面上课,而前面相关的基础知识却放到后面学习,以致学生在上课时听不懂。
  反思: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而不是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出发点,很可能会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低下,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后果。
  (作者联通:425311湖南省道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特别是像我们山区农村的小学生,更是畏惧作文如虎。去年秋季开学,我接手一个五年级班,第一次作文,我布置了一个《我爱我家》的作文题。按说五年级写这样的作文一点不难,可是我发现,只有几个同学微露笑脸,大多数面带难色,一筹莫展……这些情态正是学生作文心态的外在反映。  在后来的谈话中,学生真诚的说:“老师,我们真的写不来作文,一提起
期刊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原来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现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但由于农村教育资金短缺,僧多粥少,远远不能满足每个教师每星期每节课都能用上多媒体教学,所以课基本上都还在教室内课堂上讲解。很多情况下,由于多年重复教学的原因,最初的教学激情也慢慢减退,教学又成了机械的重复。那么,如何避开这种恶性循环、保持课堂的常讲常新呢?那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虽然“教无定法”。然而缺乏互动和创新的教学,必然显得单调与枯燥。创设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
期刊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德育工作者是否长期以来也忽视了某些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长期被忽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
期刊
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尽管改革的模式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摒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也引起本人的几点思考。    一、以问题为契机,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以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而被视为课
期刊
前几天偶读了《江苏教育》05年第一期,有一篇文章关于《流泪的小灵通…》。此作者关于“衡中”某学生使用小灵通和手机被通报有感而发,认为学校处理学生缺少合理的依据,肯定了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的确,学生在学校使用小灵通和手机,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在法律中,都找不到学生违规、违法的条款。但笔者翻阅了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其中第五条: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而在我国的实际的基础教育工作中,随
期刊
理论依据: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特点:  1、积极承担完成共同活动中个人的责任;  2、在活动中积极地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期望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4、教师对学生共同活动的成绩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的功效:  1、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2、合作学习既有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份,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德育,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入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总结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心得体会,探讨成功经验,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德育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实施德育,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身教法、榜样法、课堂熏陶法、课外活动感染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德育,将德育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去。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但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而且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注重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操”。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