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观念不一致,难免使科学探究走进一些误区。
误区一: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实验、开展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探究的课才是好课,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特征。于是不管什么内容,不管内容与材料的内在需要,都要让学生讨论、实验,将探究活动泛化,表面看学生都是热热闹闹讨论,课堂活跃,其实课堂实效非常低。
反思:活动不是探究的全部。作为教师,应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突出学习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开展活动。
误区二:探究活动都该有个结论
一些教师认为,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都应有个正确的结论,没有结论或结论错误的都是探究活动不成功。教师提问不是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是否可行,而是探究的结论是否正确。
反思:实际上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注重学生的意识、精神、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注重现成的结论。作为教师应意识到,不同学生的思维方法、领悟能力是不同的,应当允许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或活动有不同认识,允许学生分阶段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误区三:学生的研究记录成点缀
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一些教师在分析、评价时,常常选择极少数优秀学生的活动记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大部分学生的研究记录没有分析、评价。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他的研究记录是没有用的或者是错的,老师不会重视他。甚至有个别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对该学科或老师产生厌烦情绪。
反思:课堂上抽时间、抽样对学生的研究记录作引导性、归纳性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都行。作为教师,教学评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
误区四: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在探究活动前,一些教师对学生分组不是自己调控,而是任由学生组合,导致出现一些小组学习任务完不成,甚至活动不能开展。在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出现“责任扩散”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和意识,小组学习不能顺利进行,小组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反思: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尽量保证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活动过程中,给每个小组成员布置的任务清楚、责任明确。作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使小组活动顺利完成。
误区五:“以学生为主体”等于“学生万能”
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点拨者。一些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成“学生万能”。活动中只见学生忙个不停,不见老师的难点示范和点拨,结果学生探究不成功。甚至极少数学生只是教学器材。
反思: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点拨者的作用。在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有学生“瞎忙”。
误区六:随意自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追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对专家编定的教材进行改编、组编,甚至不用,而自己随意编写教学内容。如有些教师将教材中后面的教学内容提到前面上课,而前面相关的基础知识却放到后面学习,以致学生在上课时听不懂。
反思: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而不是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出发点,很可能会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低下,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后果。
(作者联通:425311湖南省道县第四中学)
误区一: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实验、开展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探究的课才是好课,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特征。于是不管什么内容,不管内容与材料的内在需要,都要让学生讨论、实验,将探究活动泛化,表面看学生都是热热闹闹讨论,课堂活跃,其实课堂实效非常低。
反思:活动不是探究的全部。作为教师,应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突出学习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开展活动。
误区二:探究活动都该有个结论
一些教师认为,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都应有个正确的结论,没有结论或结论错误的都是探究活动不成功。教师提问不是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是否可行,而是探究的结论是否正确。
反思:实际上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注重学生的意识、精神、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注重现成的结论。作为教师应意识到,不同学生的思维方法、领悟能力是不同的,应当允许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或活动有不同认识,允许学生分阶段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误区三:学生的研究记录成点缀
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一些教师在分析、评价时,常常选择极少数优秀学生的活动记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大部分学生的研究记录没有分析、评价。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他的研究记录是没有用的或者是错的,老师不会重视他。甚至有个别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对该学科或老师产生厌烦情绪。
反思:课堂上抽时间、抽样对学生的研究记录作引导性、归纳性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都行。作为教师,教学评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
误区四: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在探究活动前,一些教师对学生分组不是自己调控,而是任由学生组合,导致出现一些小组学习任务完不成,甚至活动不能开展。在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出现“责任扩散”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和意识,小组学习不能顺利进行,小组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反思: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尽量保证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活动过程中,给每个小组成员布置的任务清楚、责任明确。作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使小组活动顺利完成。
误区五:“以学生为主体”等于“学生万能”
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点拨者。一些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成“学生万能”。活动中只见学生忙个不停,不见老师的难点示范和点拨,结果学生探究不成功。甚至极少数学生只是教学器材。
反思: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点拨者的作用。在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有学生“瞎忙”。
误区六:随意自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追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对专家编定的教材进行改编、组编,甚至不用,而自己随意编写教学内容。如有些教师将教材中后面的教学内容提到前面上课,而前面相关的基础知识却放到后面学习,以致学生在上课时听不懂。
反思: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而不是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出发点,很可能会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低下,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后果。
(作者联通:425311湖南省道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