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进行以下几点尝试:
关键词:激发;体验 ;因人而异
一、用“爱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 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的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可说。例如:在讲《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同学猜想:从0到9这十个数字在镜子中像的样子,然后分小组进行试验,最后让同学们阐述其中的数学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感悟。这时,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鼓励,如果教师抓住时机毫不吝啬的表扬,肯定会使学生重燃自信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对于后进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有一名老师做的非常好。在课上,他让会回答问题的学生举右手,不会的同学举左手。当后进生举右手时,就让他们回答问题,回答对了大力表扬,让后进生充分地体验成功!这种体验将激励他们的一生。
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在求知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即可以同学间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差距,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技压群雄,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领头羊”。而更重要的体验,我认为应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去体验一下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知识“再创造”,在这一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成功体验的需要。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问题应交由学生独立解答,不能独立解答的交由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能动手操作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做实验的要让学生做实验,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去体验。例如:在讲《游戏公平吗》一节时,我先让同学们对两个转盘结果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试验判断猜测的正确性,最后分小讨论产生结果的原因。在教学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在兴奋紧张中即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深信“学好数学不是梦”!
四、在平时的作业中让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在平时的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作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一百万有多大”时,我让学生猜想一百万大米的重量,一百万张纸的厚度,一百万张一百元人民币的体积……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受数字与生活或的联系,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认识一百万有多大以后,我又要学生运用这些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好。
五、创设好的班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班级的管理者、引导者。创设良好的班风并利用班集体的凝集力,倡导全班同学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当某一学生得出某种新方法后,我们就以该学生的名字为名,称为某某法,让其他学生再说一说运用此方法能解决何问题等,而后再由发现新方法的学生判断说的是否正确。当学生有了精妙的答案,让全体学习伙伴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朝他笑一笑,鼓掌以示祝贺等,满足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感受。当一次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当一次错误的回答赢得大家的理解与鼓励,学生的感受是什么?一次数学课上,我们讲《平移和旋转》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讨论图形的形成过程,气氛相当热烈。而几个后进生在那里默默无语,他们的表情很焦急,这是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感染呢?因此,只有良好的班风,才有良好的学风。这样的班级才能使每一名同学受益,才能使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进步感受成功!
成功总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人认为自已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帅本春. 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浅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兴趣,体验成功[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10):112-112.
[2]罗明洪.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000(034):82-82.
关键词:激发;体验 ;因人而异
一、用“爱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 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的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可说。例如:在讲《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同学猜想:从0到9这十个数字在镜子中像的样子,然后分小组进行试验,最后让同学们阐述其中的数学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感悟。这时,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鼓励,如果教师抓住时机毫不吝啬的表扬,肯定会使学生重燃自信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对于后进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有一名老师做的非常好。在课上,他让会回答问题的学生举右手,不会的同学举左手。当后进生举右手时,就让他们回答问题,回答对了大力表扬,让后进生充分地体验成功!这种体验将激励他们的一生。
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在求知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即可以同学间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差距,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技压群雄,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领头羊”。而更重要的体验,我认为应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去体验一下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知识“再创造”,在这一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成功体验的需要。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问题应交由学生独立解答,不能独立解答的交由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能动手操作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做实验的要让学生做实验,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去体验。例如:在讲《游戏公平吗》一节时,我先让同学们对两个转盘结果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试验判断猜测的正确性,最后分小讨论产生结果的原因。在教学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在兴奋紧张中即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深信“学好数学不是梦”!
四、在平时的作业中让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在平时的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作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一百万有多大”时,我让学生猜想一百万大米的重量,一百万张纸的厚度,一百万张一百元人民币的体积……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受数字与生活或的联系,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认识一百万有多大以后,我又要学生运用这些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好。
五、创设好的班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班级的管理者、引导者。创设良好的班风并利用班集体的凝集力,倡导全班同学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当某一学生得出某种新方法后,我们就以该学生的名字为名,称为某某法,让其他学生再说一说运用此方法能解决何问题等,而后再由发现新方法的学生判断说的是否正确。当学生有了精妙的答案,让全体学习伙伴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朝他笑一笑,鼓掌以示祝贺等,满足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感受。当一次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当一次错误的回答赢得大家的理解与鼓励,学生的感受是什么?一次数学课上,我们讲《平移和旋转》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讨论图形的形成过程,气氛相当热烈。而几个后进生在那里默默无语,他们的表情很焦急,这是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感染呢?因此,只有良好的班风,才有良好的学风。这样的班级才能使每一名同学受益,才能使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进步感受成功!
成功总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人认为自已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帅本春. 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浅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兴趣,体验成功[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10):112-112.
[2]罗明洪.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000(034):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