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关键,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中,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化工单元学习工作页》一体化教材,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推进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就业能力 化学工艺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2-03
目前,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比较薄弱,学生毕业到企业后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合格上岗,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生产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基本能力、岗位工作标准、岗位技能素质存在脱节现象。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课程建设缺乏企业与行业的参与,致使课程教材不能反映企业岗位的需求,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为了解毕业生应具备哪些就业能力,即化工企业生产岗位要求具备哪些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具备合格的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学校深入中油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有限公司、柳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石油化工企业开展企业调研活动。
通过对企业专家和生产技术人员的调研访谈,我们发现,企业对学生不满意的首先不是知识技能的欠缺,而是学生的责任心和服从意识不强、人际沟通不和谐、与人合作能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非专业性素质的职业素养问题,即职业核心能力欠缺;其次,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还认为,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操作的教学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如识读并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能力薄弱、操作化工单元生产设备和DCS控制系统不熟练等。要想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准员工,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围绕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教材开发必须要体现岗位专业知识与化工单元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必须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职业专业能力的训练中去。
一、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与一体化教材开发
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改变了以往先理论后实训的课程设置,将原先三门专业基础课化工生产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重构为一门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了融合原课程内容的化工单元学习工作页一体化教材,并在学校化学系2013级化学工艺四班、2013级石油炼制五班和六班试点进行课程改革。教材以“项目-任务-活动”作为结构形式,将化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分成流体输送、传热等十二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任务组成,围绕项目再将每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予以实施。教学过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有机地渗透技术发展史、企业文化等德育教育,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掌握职业技能,巩固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化工知识体系,同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合作、沟通等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生产岗位需要的就业能力。
二、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
以《流体输送》项目为例。项目内容包括四大工作任务,分别是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流体输送实训;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项目主要是在化工单元实训中心及化工单元仿真实训中心完成,通过对化工单元实训中心的流体输送实训装置进行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将抽象的化工生产过程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最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
《流体输送》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名称 任务 活动
流体输送 任务一: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 活动一:认识流体输送机械
活动二:叙述各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
活动三:画出关键设备外形图
任务二: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 活动一:认识流体输送装置
活动二:熟悉实训装置流程
活动三:绘制实训装置流程图
任务三:流体输送实训 活动一:离心泵单元仿真操作
活动二: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活动三:流体输送实训操作
任务四: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 活动一:离心泵单元仿真常见故障处理办法
活动二:流体输送实训故障处理
活动三:突发情况处理
(二)教学实施
《流体输送》项目各工作任务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下:
任务一: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本任务主要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完成,分别是组织学生到化工单元实训中心认识流体输送机械;在认识和记录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各组派代表叙述各流体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画出关键设备的外形图。这三个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认识、记录、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任务二: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本任务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完成,分别是认识装置中各个主要的设备、管件、阀门和仪表,进而整合成整体工艺流程;在认识装置流程的基础上,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的方式熟悉装置的工艺流程,并派代表对工艺流程进行叙述;绘制实训装置流程图。与任务一相比,本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思路,并通过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識图、制图的专业能力。
任务三:流体输送实训。如果说任务一和任务二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感性认识,那么本任务则是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的关键一步。在本任务中,首先给学生安排的是离心泵单元仿真的实训操作,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让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操作界面有近距离的认识;利用仿真平台,通过动态模拟,进一步抽离出关于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操作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各小组在完成仿真训练的基础上,制定流体输送实训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派代表对方案进行阐述,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完成流体输送实训操作。 任务四: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经过前三个任务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流体输送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实训操作有了全面而具体的训练,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在本任务中,通过设置仿真故障处理、实训操作故障处理及突发情况处理三个活动,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一步。
(三)教学步骤
以上四大工作任务的项目整体教学实施过程,归纳总结为“识-绘-拟-学-练-用”六步教学法。
“识”是指对设备、装置、流程的感性认识;“绘”是指对主要设备结构图、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拟”是指仿真模拟训练;“学”是指学习并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练”是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用”则是指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将知识转变为能力。以上六个教学步骤,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避免了传统理论教学重理论、实训教学重操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脱节的现象,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就业能力融合培养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职业专业能力
1.识读并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项目的前期任务以设备、流程图的识读绘制作为重点来设计。与传统的化工制图教学相比,学生不再面对课本图例或教具模型来制图,而是根据现场生产设备实物和具体工艺流程,结合原理的学习和设备的操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识图、绘图能力进步明显。
2.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读图、自己手绘、与实物或样图对比分析,不仅识图、绘图能力有提高,对设备内部结构、化工单元工艺流程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为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时理解掌握生产工艺流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控制化工生产设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参观生产设备实物和有关控制仪表,接着通过识图绘图了解生产流程中各控制部位涉及的相关生产设备,然后在仿真实训中模拟生产设备各控制点的操作,最后回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训,学生不仅懂得如何操作,还知道操作后会对设备和流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将来工作时操控生产设备会更加自如。
(二)职业核心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经过整个项目教学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2.团队合作能力
在完成任務的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讨论,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使用团队的力量逐个克服各个个体的问题,最终集体完成任务。这样的工作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后续的任务中,各小组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越来越有默契,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口语表达能力
在我们的任务设置里,有很多活动环节是需要学生代表进行发言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初始阶段,有很多学生都不善于发言,因此,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请乐于发言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言,鼓励想发言但不敢发言的学生在组内发言,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先从做好记录开始,然后逐步在组内发言,最后实现代表本组发言的提升。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引导,经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能克服在大众面前发言的怯场情绪,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实践后,学生普遍表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在故障处理任务中相当学生能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一部分学生虽然不能对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判断,但能部分做出判断,这也证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目前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的试点虽然已取得较好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个别学生存在依赖性,照搬照抄组内同学作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又如班级人数对教学的实施效果有影响,20多人的小班教学相对容易,60多人的大班分组后,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否还能保证,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齐广辉.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实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0(11)
[2] 冷士良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化学工艺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研究”(2012JD102)
【作者简介】傅健(1974- ),男,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和中职教育研究。黄银珠(1986- ),女,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和中职教育研究。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就业能力 化学工艺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2-03
目前,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比较薄弱,学生毕业到企业后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合格上岗,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生产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基本能力、岗位工作标准、岗位技能素质存在脱节现象。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课程建设缺乏企业与行业的参与,致使课程教材不能反映企业岗位的需求,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为了解毕业生应具备哪些就业能力,即化工企业生产岗位要求具备哪些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具备合格的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学校深入中油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有限公司、柳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石油化工企业开展企业调研活动。
通过对企业专家和生产技术人员的调研访谈,我们发现,企业对学生不满意的首先不是知识技能的欠缺,而是学生的责任心和服从意识不强、人际沟通不和谐、与人合作能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非专业性素质的职业素养问题,即职业核心能力欠缺;其次,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还认为,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操作的教学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如识读并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能力薄弱、操作化工单元生产设备和DCS控制系统不熟练等。要想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准员工,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围绕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教材开发必须要体现岗位专业知识与化工单元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必须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职业专业能力的训练中去。
一、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与一体化教材开发
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改变了以往先理论后实训的课程设置,将原先三门专业基础课化工生产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重构为一门化学工艺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了融合原课程内容的化工单元学习工作页一体化教材,并在学校化学系2013级化学工艺四班、2013级石油炼制五班和六班试点进行课程改革。教材以“项目-任务-活动”作为结构形式,将化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分成流体输送、传热等十二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任务组成,围绕项目再将每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予以实施。教学过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有机地渗透技术发展史、企业文化等德育教育,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掌握职业技能,巩固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化工知识体系,同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合作、沟通等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生产岗位需要的就业能力。
二、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
以《流体输送》项目为例。项目内容包括四大工作任务,分别是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流体输送实训;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项目主要是在化工单元实训中心及化工单元仿真实训中心完成,通过对化工单元实训中心的流体输送实训装置进行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将抽象的化工生产过程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最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
《流体输送》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名称 任务 活动
流体输送 任务一: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 活动一:认识流体输送机械
活动二:叙述各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
活动三:画出关键设备外形图
任务二: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 活动一:认识流体输送装置
活动二:熟悉实训装置流程
活动三:绘制实训装置流程图
任务三:流体输送实训 活动一:离心泵单元仿真操作
活动二: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活动三:流体输送实训操作
任务四: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 活动一:离心泵单元仿真常见故障处理办法
活动二:流体输送实训故障处理
活动三:突发情况处理
(二)教学实施
《流体输送》项目各工作任务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下:
任务一: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本任务主要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完成,分别是组织学生到化工单元实训中心认识流体输送机械;在认识和记录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各组派代表叙述各流体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画出关键设备的外形图。这三个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认识、记录、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任务二: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本任务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完成,分别是认识装置中各个主要的设备、管件、阀门和仪表,进而整合成整体工艺流程;在认识装置流程的基础上,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的方式熟悉装置的工艺流程,并派代表对工艺流程进行叙述;绘制实训装置流程图。与任务一相比,本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思路,并通过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識图、制图的专业能力。
任务三:流体输送实训。如果说任务一和任务二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感性认识,那么本任务则是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的关键一步。在本任务中,首先给学生安排的是离心泵单元仿真的实训操作,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让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操作界面有近距离的认识;利用仿真平台,通过动态模拟,进一步抽离出关于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操作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各小组在完成仿真训练的基础上,制定流体输送实训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派代表对方案进行阐述,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完成流体输送实训操作。 任务四: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经过前三个任务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流体输送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实训操作有了全面而具体的训练,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在本任务中,通过设置仿真故障处理、实训操作故障处理及突发情况处理三个活动,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一步。
(三)教学步骤
以上四大工作任务的项目整体教学实施过程,归纳总结为“识-绘-拟-学-练-用”六步教学法。
“识”是指对设备、装置、流程的感性认识;“绘”是指对主要设备结构图、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拟”是指仿真模拟训练;“学”是指学习并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练”是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用”则是指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将知识转变为能力。以上六个教学步骤,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避免了传统理论教学重理论、实训教学重操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脱节的现象,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就业能力融合培养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职业专业能力
1.识读并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项目的前期任务以设备、流程图的识读绘制作为重点来设计。与传统的化工制图教学相比,学生不再面对课本图例或教具模型来制图,而是根据现场生产设备实物和具体工艺流程,结合原理的学习和设备的操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识图、绘图能力进步明显。
2.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读图、自己手绘、与实物或样图对比分析,不仅识图、绘图能力有提高,对设备内部结构、化工单元工艺流程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为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时理解掌握生产工艺流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控制化工生产设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参观生产设备实物和有关控制仪表,接着通过识图绘图了解生产流程中各控制部位涉及的相关生产设备,然后在仿真实训中模拟生产设备各控制点的操作,最后回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训,学生不仅懂得如何操作,还知道操作后会对设备和流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将来工作时操控生产设备会更加自如。
(二)职业核心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经过整个项目教学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2.团队合作能力
在完成任務的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讨论,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使用团队的力量逐个克服各个个体的问题,最终集体完成任务。这样的工作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后续的任务中,各小组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越来越有默契,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口语表达能力
在我们的任务设置里,有很多活动环节是需要学生代表进行发言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初始阶段,有很多学生都不善于发言,因此,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请乐于发言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言,鼓励想发言但不敢发言的学生在组内发言,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先从做好记录开始,然后逐步在组内发言,最后实现代表本组发言的提升。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引导,经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能克服在大众面前发言的怯场情绪,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实践后,学生普遍表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在故障处理任务中相当学生能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一部分学生虽然不能对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判断,但能部分做出判断,这也证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目前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的试点虽然已取得较好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个别学生存在依赖性,照搬照抄组内同学作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又如班级人数对教学的实施效果有影响,20多人的小班教学相对容易,60多人的大班分组后,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否还能保证,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齐广辉.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实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0(11)
[2] 冷士良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化学工艺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研究”(2012JD102)
【作者简介】傅健(1974- ),男,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和中职教育研究。黄银珠(1986- ),女,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和中职教育研究。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