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索研究,并伴随着西方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现行课程还存在不适应的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评价内容片面,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手段单一,注重定量评价。如何较好地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呢?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
教师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的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值得提倡。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应指出的是,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要大声地呵斥,而应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二)“当机立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只有通过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才能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目标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
(三)“静观其变”
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老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学生,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学生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辞:“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反驳,吴老师也给反方两个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二分之一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的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学生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两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
生(反):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到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二分之一吗?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二分之一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童趣评价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浴春风。
三、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课堂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这是与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如果把评价当作一种控制、约束甚至压服被评价者的手段,那么评价主体自然只能是权威、领导或师长;如果把评价当作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建议、促进其发展的途径,那么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更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在新课标下评价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一)学生自评
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自评时往往评不出所以然,达不到自评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不足点”。找“不足点”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在反思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
(二)学生互评
小学生往往计较分数和等级,互评时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错”与“指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先努力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改进的方法,使互评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立足过
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索研究,并伴随着西方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现行课程还存在不适应的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评价内容片面,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手段单一,注重定量评价。如何较好地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呢?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
教师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的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值得提倡。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应指出的是,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要大声地呵斥,而应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二)“当机立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只有通过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才能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目标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
(三)“静观其变”
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老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学生,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学生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辞:“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反驳,吴老师也给反方两个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二分之一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的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学生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两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
生(反):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到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二分之一吗?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二分之一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童趣评价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浴春风。
三、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课堂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这是与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如果把评价当作一种控制、约束甚至压服被评价者的手段,那么评价主体自然只能是权威、领导或师长;如果把评价当作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建议、促进其发展的途径,那么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更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在新课标下评价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一)学生自评
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自评时往往评不出所以然,达不到自评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不足点”。找“不足点”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在反思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
(二)学生互评
小学生往往计较分数和等级,互评时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错”与“指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先努力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改进的方法,使互评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立足过
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