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职业指导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心理咨询等等。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大环境,面对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步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为了让毕业生更好择业,缓解就业压力,各高校都在职业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课程的设置,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更加重视职业指导工作,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校职业指导;问题;建议
一、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都已经开展,但是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场礼仪的教授和简历的撰写,针对就业政策的简单讲授和宣传,对用人信息的上传下达。实际上是把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与单一的就业指导方式画了等号。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多的应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实现合理的人职匹配,同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要大于就业指导。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建设。从现在很多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来看,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都是在学生的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学期进行。而且严重缺乏针对学生自身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的职业规划指导,欠缺考虑大学生个体差异,使大学生面对就业依然茫然,没有期待,有时还会好高骛远,使职业指导失去意义。
从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上看,涉及范围比较窄,更多的是共性的理论,缺乏个性指导和实际操作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三)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较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综合性的学科知识。比如要了解职业道德、劳动力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要能够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并给予一定的引导;要能够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要能够调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除了学科理论的储备,实际操作经验也非常重要。而目前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通常是由一些学校专业老师以及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兼任。这些老师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比较有限,甚至有的与自身专业知识不相匹配,又没有深入企业、劳动力市场或者实际操作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所教授的知识往往会照本宣科,很难对学生自身特点去帮助和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二、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指导是职业学校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无论从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从教育的组织结构、实施过程,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结合我多年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了解以及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职业指导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特点去设计、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因此从课程设置上,一要通过开设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能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二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课程,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为科学的规划正确的判断打基础,还能更好的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三要开展职业道德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使大学生们明白自己不能觸碰的底线是什么,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课堂课程的设置,还要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多观察,多学习,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回来后让大家把所感所悟互相交流,优秀经验可以学习借鉴,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哪怕就是失败也同样是经验的积累。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需要认真细致的思考与分析,这样才能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
(二)打造专业培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教育工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因此学校需要专门负责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多给与他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让职业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网络信息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运用科学的测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给予恰当的指导。
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高校的教育目标一是专业知识的传授,第二就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迫切需要走向实用,面对着新世纪以来逐年增长的庞大的大学生就业队伍,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将职业指导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切实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压力。因此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校职业指导;问题;建议
一、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都已经开展,但是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场礼仪的教授和简历的撰写,针对就业政策的简单讲授和宣传,对用人信息的上传下达。实际上是把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与单一的就业指导方式画了等号。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多的应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实现合理的人职匹配,同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要大于就业指导。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建设。从现在很多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来看,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都是在学生的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学期进行。而且严重缺乏针对学生自身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的职业规划指导,欠缺考虑大学生个体差异,使大学生面对就业依然茫然,没有期待,有时还会好高骛远,使职业指导失去意义。
从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上看,涉及范围比较窄,更多的是共性的理论,缺乏个性指导和实际操作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三)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较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综合性的学科知识。比如要了解职业道德、劳动力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要能够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并给予一定的引导;要能够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要能够调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除了学科理论的储备,实际操作经验也非常重要。而目前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通常是由一些学校专业老师以及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兼任。这些老师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比较有限,甚至有的与自身专业知识不相匹配,又没有深入企业、劳动力市场或者实际操作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所教授的知识往往会照本宣科,很难对学生自身特点去帮助和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二、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指导是职业学校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无论从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从教育的组织结构、实施过程,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结合我多年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了解以及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职业指导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特点去设计、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因此从课程设置上,一要通过开设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能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二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课程,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为科学的规划正确的判断打基础,还能更好的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三要开展职业道德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使大学生们明白自己不能觸碰的底线是什么,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课堂课程的设置,还要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多观察,多学习,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回来后让大家把所感所悟互相交流,优秀经验可以学习借鉴,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哪怕就是失败也同样是经验的积累。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需要认真细致的思考与分析,这样才能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
(二)打造专业培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教育工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因此学校需要专门负责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多给与他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让职业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网络信息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运用科学的测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给予恰当的指导。
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高校的教育目标一是专业知识的传授,第二就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迫切需要走向实用,面对着新世纪以来逐年增长的庞大的大学生就业队伍,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将职业指导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切实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压力。因此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