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民族的瑰宝。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能让我们的家庭安乐、事业有成、孩子优秀、百事顺心,甚至改变你的人生。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中国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更富魅力、更有底气、更具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一位母亲,一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深知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它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拥有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这个暑假,我又一次聆听有关传统文化的报告,河南永城市二小的王献岭校长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开始,谈到当校长以后怎样带领老师们读经典,怎样包本背诵、打卡考核……整个过程,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诗词歌赋、出口成章,讲到兴奋处,他当堂吟诵,真是令我佩服不已,同时,让我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校长的精彩演讲,让我陷入了回忆。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又何尝不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呢?十年前,我只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十分渺小、教学成绩一般、没有远大目标、更谈不上长远规划的小老师,认为自己要在家乡这三尺讲台上年混到退休,拿一份退休金罢了。2009年暑假的一次传统文化的培训改变了我,让我家庭事业双丰收,更让我的人生有了方向。
大儿子,一二年级总在班内10名左右徘徊,看到那么多孩子都比儿子强,让我这个亲自教他的妈妈老师兼班主任很没面子。我生气、愤怒、撕他的作业、摔他的书……三年级时,我接触了传统文化,知道了自己的做法错误,明白了诵读经典对13岁以前孩子的重要性。
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并推广传统文化。在恩师侯红利校长(已逝)和导师寇振朝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延津县后王庄学校的传美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专门开设有经典诵读课。而我除了诵读课,还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加班让全班学生背经典,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他们手语舞,编读经的动作,排《弟子规》诵读操,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大学》《论语》等节目……在接下来的三年小学教学中,我领着班里的学生背诵了《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及部分《论语》,特别是《弟子规》,学生们为了在大型传美活动中登台演出诵读操,全班40多个孩子竟然全部会背。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兴趣诵读经典,我想尽办法让全班学生陪读。可没想到,我的“私心”不单成就了我的孩子,也成就了我。
孩子从四年级开始稳居班内第一,中学基本全乡第一,中考全县第一,高考成绩679分,因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河南录取的36名考生中,他又居全省第一……
我的教学成绩也由原来稀松平常的中间名次进入全乡前列。优秀的教学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各种活动的参加让我的荣誉证书纷至沓来;小高、中高顺利晋级;乡模范,县十佳,县首席,市名师,市最美,市劳模,省骨干……等荣誉节节高升;所教的这届学生也在2015年的中招考试中大放异彩,来自不同村落,不同小学的百十个学生,首批考上县一中7个,全部出自小学我教了六年的读经班,同时,所有的努力也为我飞出农村,来到县城清华园这个大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延津县清华园学校,学校虽然也重视经典文化的学习,但是诵读时间太少,有些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压力又大,导致整个经典诵读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即使这样,我还是非常珍惜每天上午的课前诵读10分钟,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拿着经典课本站在讲桌前认真地读,给学生们(包括我家小儿子)做好榜样,两年来能做小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很欣慰,更庆幸的是小儿在上幼儿园时,就在我的影响下读了三年的《弟子规》《三字经》。以他现在的综合表现,我有信心他也会发展的很好。
经常有朋友羡慕我,说我的教学成绩优秀,培养的儿子优秀,让我传授经验。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真的优秀吗?真实的内心告诉我,我一点也不优秀。想想自己文凭不高,读书不多,知识根基又浅,遇事考虑总欠周全……可为什么总是这么幸运呢?
渐渐地我悟出来,我只不过是较早的接触了传统文化,汲取了一点古圣先贤的智慧,又尽心尽力地把它教给了我的孩子、我的学生。
我现在很相信这些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厚德载物”,“种德收福”,“德不孤,必有邻”……你只有真心付出,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你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以后,我会继续坚持学习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永远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传统文化,以你为马,不负韶华!也真心祝愿大家都能学习传统文化,拥有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弟子规》四十讲 世界知识出版社 蔡礼旭著。
[2]《小学生詩歌鉴赏辞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丛书中华书局出版社,陈秉才译注
[4]《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5]《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阅读中国文化经典》龚鹏程 百花文艺出版社
[6]《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等书籍及其相关解读。
作为一名教师,一位母亲,一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深知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它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拥有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这个暑假,我又一次聆听有关传统文化的报告,河南永城市二小的王献岭校长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开始,谈到当校长以后怎样带领老师们读经典,怎样包本背诵、打卡考核……整个过程,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诗词歌赋、出口成章,讲到兴奋处,他当堂吟诵,真是令我佩服不已,同时,让我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校长的精彩演讲,让我陷入了回忆。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又何尝不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呢?十年前,我只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十分渺小、教学成绩一般、没有远大目标、更谈不上长远规划的小老师,认为自己要在家乡这三尺讲台上年混到退休,拿一份退休金罢了。2009年暑假的一次传统文化的培训改变了我,让我家庭事业双丰收,更让我的人生有了方向。
大儿子,一二年级总在班内10名左右徘徊,看到那么多孩子都比儿子强,让我这个亲自教他的妈妈老师兼班主任很没面子。我生气、愤怒、撕他的作业、摔他的书……三年级时,我接触了传统文化,知道了自己的做法错误,明白了诵读经典对13岁以前孩子的重要性。
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并推广传统文化。在恩师侯红利校长(已逝)和导师寇振朝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延津县后王庄学校的传美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专门开设有经典诵读课。而我除了诵读课,还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加班让全班学生背经典,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他们手语舞,编读经的动作,排《弟子规》诵读操,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大学》《论语》等节目……在接下来的三年小学教学中,我领着班里的学生背诵了《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及部分《论语》,特别是《弟子规》,学生们为了在大型传美活动中登台演出诵读操,全班40多个孩子竟然全部会背。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兴趣诵读经典,我想尽办法让全班学生陪读。可没想到,我的“私心”不单成就了我的孩子,也成就了我。
孩子从四年级开始稳居班内第一,中学基本全乡第一,中考全县第一,高考成绩679分,因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河南录取的36名考生中,他又居全省第一……
我的教学成绩也由原来稀松平常的中间名次进入全乡前列。优秀的教学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各种活动的参加让我的荣誉证书纷至沓来;小高、中高顺利晋级;乡模范,县十佳,县首席,市名师,市最美,市劳模,省骨干……等荣誉节节高升;所教的这届学生也在2015年的中招考试中大放异彩,来自不同村落,不同小学的百十个学生,首批考上县一中7个,全部出自小学我教了六年的读经班,同时,所有的努力也为我飞出农村,来到县城清华园这个大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延津县清华园学校,学校虽然也重视经典文化的学习,但是诵读时间太少,有些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压力又大,导致整个经典诵读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即使这样,我还是非常珍惜每天上午的课前诵读10分钟,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拿着经典课本站在讲桌前认真地读,给学生们(包括我家小儿子)做好榜样,两年来能做小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很欣慰,更庆幸的是小儿在上幼儿园时,就在我的影响下读了三年的《弟子规》《三字经》。以他现在的综合表现,我有信心他也会发展的很好。
经常有朋友羡慕我,说我的教学成绩优秀,培养的儿子优秀,让我传授经验。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真的优秀吗?真实的内心告诉我,我一点也不优秀。想想自己文凭不高,读书不多,知识根基又浅,遇事考虑总欠周全……可为什么总是这么幸运呢?
渐渐地我悟出来,我只不过是较早的接触了传统文化,汲取了一点古圣先贤的智慧,又尽心尽力地把它教给了我的孩子、我的学生。
我现在很相信这些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厚德载物”,“种德收福”,“德不孤,必有邻”……你只有真心付出,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你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以后,我会继续坚持学习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永远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传统文化,以你为马,不负韶华!也真心祝愿大家都能学习传统文化,拥有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弟子规》四十讲 世界知识出版社 蔡礼旭著。
[2]《小学生詩歌鉴赏辞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丛书中华书局出版社,陈秉才译注
[4]《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5]《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阅读中国文化经典》龚鹏程 百花文艺出版社
[6]《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等书籍及其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