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在承德地区,专科生是大学生的主流,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上网心理进行分析,探索相应的教育对策,更贴近地域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专科生;上网心理;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7(a)-0000-00
1专科生上网现状调
2009年3月 ,我们对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专、承德职业技术学院三所专科学校的学生,采用不记名的形式,从上网态度、时段、任务等多方面,进行了上网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回收率97.6%。其中本科生110名,占11.2%;专科生866人。调查对象涵盖了各年级学生,其中女生711名,男生265名;理科生532名,文科生371名,艺术生73名。结果表明:被调查者都上网。专科生上网也有很多理性、积极的成分,如被调查的学生有56.2%认为网络是一种平台;47.5%的目的是浏览新闻与查找资料;38.6%希望借助网络联络亲友,增进感情;21.5%上网是学习需要;15.4%为了更新博客或个人主页等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而是在挖掘网络最实际的意义。在上网目的、主要时段等方面专科生与本科生没什么区别,差别主要表现在:选择上网时间大体是在自己把握中的,专科生是29.1%,本科生是40.6%;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没影响一项,专科生是62.5%,本科生是90.1%。这就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专科生的上网行为非理性成分更多一些。
2专科生上网心理分析
2.1浮躁心理
很多专科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有失落感,不能坐下来专心学习,于是转向其他活动。芝加哥心理学家奇凯岑特多年研究发现:一旦人们的注意力不被外部活动占满,种种悲观的想法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人们会尽力让脑子被占满,上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可选内容。调查显示:31.2%的学生因没事做而上网,玩游戏与聊天占39.1%,这一点在大一学生身上体现更加明显,分别是41.2%和43.6%,一部分学生的上网习惯是从中学时期带来的。
2.2逃避心理
42.1%的学生表示过于担心未来,觉得现在学的将来用不上,又不知道眼前能为将来做些什么,造成较高程度的焦虑。Neese非常重视焦虑情绪在进化上的意义。他指出:高焦虑者在决策中表现出的风险回避倾向,是一种在信息加工偏向的引导下,避开潜在威胁的生物适应性行为。专科生的焦虑状态,导致行为上做不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不愿意甚至不敢面对现实与未来,网络就成了他们轻松自由的去处。
2.3孤独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很复杂:一些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贫困生自卑;内向学生孤僻;单亲学生多疑等,不一而足,而且很多同学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结果导致人际交往不顺利。调查发现:有2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他们认为大学生不如中学生真诚,于是更留恋中学同学,或者宁愿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更有一些学生感觉自己不被同学接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受排斥者更多表现出失控行为,较快放弃难以完成的任务,更难抵制干扰。可见社会排斥损害了个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这也是学生过度上网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学生觉得网上交往更轻松自由,60.6%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撒谎是正常的,这也反映出他们人际交往上的不成熟性。
3对专科生上网教育疏导对策
3.1教育学生合理定位,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生须及时转换角色,合理定位,认真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否则,就会目标迷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缺少了目标,就会失去动力,导致空虚与无聊,若不及时引导,不良的影响便会乘虚而入。所以,新生一入学,就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全面介绍办学宗旨、育人目标、光荣历史、发展前景、专业及课程设置、历年学生就业情况、学校对学生的总体要求等,让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一开始就有全面的了解,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请优秀毕业生介绍学习、创业经验,让他们看到希望,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3.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习兴趣
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内容、教学方式能否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愿望。与工作实际、社会所需脱节的程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会导致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厌学、逃课到网络里去消遣。所以,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根据专业、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引导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见习、实习,请一线专家上课,如旅游管理专业的请旅游公司名导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请酒店主管经理讲座;师范生请中学教师讲教学法等,使学生注重学业,无暇、无心过多的上网休闲。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浓厚育人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而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每个学校的校徽、校训、校歌、校史、标志性建筑等就是“物化”的校园精神。其中,校训是团结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规范调整师生行为和价值的重要力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展示各自才能的平台,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集体活动中,增进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消极心理倾向。
4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引导其科学上网
4.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网络上的信息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态势:良莠不齐的多种价值观纷呈于同一平台,鱼龙混杂。调查中有81.2%的学生遇到过网络不文明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甄别,不能盲目吸收,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4.2引导学生科学运用网络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网络观,保持理性的上网心态。确保自己既能走进、利用网络,又能走出、远离网络。真正做到“上网有节”,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做网络的主人。
4.3加强网络思想教育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学生在网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教育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引导。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另一方面就是加强校园网建设。如广西民族学院的“相思湖”网站聘请心理学专家、有关领导在线与学生交流;“雨无声”网站邀请心理学专家在线主持论坛等,都深受学生欢迎。校园网上的BBS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自由天地,学生可以自由抒发情感和阐述观点,对此学校只能适当引导而不能强行控制。教育者可以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通过巧妙导帖、适时跟帖、巧管板块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网上主导舆论,将德育教育融入悄无声息的交流中。还可以设计服务性的网站,帮助学生解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5全面了解学生,做好个别疏导
有些学生消极上网,源于心理问题。教育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方面掌握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如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监控;对辅导员及学生骨干进行培训,使他们起到引导和带动的作用;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正确对待网络不良诱惑。
[关键词]专科生;上网心理;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7(a)-0000-00
1专科生上网现状调
2009年3月 ,我们对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专、承德职业技术学院三所专科学校的学生,采用不记名的形式,从上网态度、时段、任务等多方面,进行了上网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回收率97.6%。其中本科生110名,占11.2%;专科生866人。调查对象涵盖了各年级学生,其中女生711名,男生265名;理科生532名,文科生371名,艺术生73名。结果表明:被调查者都上网。专科生上网也有很多理性、积极的成分,如被调查的学生有56.2%认为网络是一种平台;47.5%的目的是浏览新闻与查找资料;38.6%希望借助网络联络亲友,增进感情;21.5%上网是学习需要;15.4%为了更新博客或个人主页等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而是在挖掘网络最实际的意义。在上网目的、主要时段等方面专科生与本科生没什么区别,差别主要表现在:选择上网时间大体是在自己把握中的,专科生是29.1%,本科生是40.6%;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没影响一项,专科生是62.5%,本科生是90.1%。这就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专科生的上网行为非理性成分更多一些。
2专科生上网心理分析
2.1浮躁心理
很多专科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有失落感,不能坐下来专心学习,于是转向其他活动。芝加哥心理学家奇凯岑特多年研究发现:一旦人们的注意力不被外部活动占满,种种悲观的想法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人们会尽力让脑子被占满,上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可选内容。调查显示:31.2%的学生因没事做而上网,玩游戏与聊天占39.1%,这一点在大一学生身上体现更加明显,分别是41.2%和43.6%,一部分学生的上网习惯是从中学时期带来的。
2.2逃避心理
42.1%的学生表示过于担心未来,觉得现在学的将来用不上,又不知道眼前能为将来做些什么,造成较高程度的焦虑。Neese非常重视焦虑情绪在进化上的意义。他指出:高焦虑者在决策中表现出的风险回避倾向,是一种在信息加工偏向的引导下,避开潜在威胁的生物适应性行为。专科生的焦虑状态,导致行为上做不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不愿意甚至不敢面对现实与未来,网络就成了他们轻松自由的去处。
2.3孤独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很复杂:一些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贫困生自卑;内向学生孤僻;单亲学生多疑等,不一而足,而且很多同学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结果导致人际交往不顺利。调查发现:有2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他们认为大学生不如中学生真诚,于是更留恋中学同学,或者宁愿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更有一些学生感觉自己不被同学接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受排斥者更多表现出失控行为,较快放弃难以完成的任务,更难抵制干扰。可见社会排斥损害了个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这也是学生过度上网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学生觉得网上交往更轻松自由,60.6%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撒谎是正常的,这也反映出他们人际交往上的不成熟性。
3对专科生上网教育疏导对策
3.1教育学生合理定位,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生须及时转换角色,合理定位,认真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否则,就会目标迷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缺少了目标,就会失去动力,导致空虚与无聊,若不及时引导,不良的影响便会乘虚而入。所以,新生一入学,就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全面介绍办学宗旨、育人目标、光荣历史、发展前景、专业及课程设置、历年学生就业情况、学校对学生的总体要求等,让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一开始就有全面的了解,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请优秀毕业生介绍学习、创业经验,让他们看到希望,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3.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习兴趣
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内容、教学方式能否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愿望。与工作实际、社会所需脱节的程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会导致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厌学、逃课到网络里去消遣。所以,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根据专业、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引导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见习、实习,请一线专家上课,如旅游管理专业的请旅游公司名导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请酒店主管经理讲座;师范生请中学教师讲教学法等,使学生注重学业,无暇、无心过多的上网休闲。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浓厚育人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而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每个学校的校徽、校训、校歌、校史、标志性建筑等就是“物化”的校园精神。其中,校训是团结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规范调整师生行为和价值的重要力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展示各自才能的平台,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集体活动中,增进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消极心理倾向。
4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引导其科学上网
4.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网络上的信息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态势:良莠不齐的多种价值观纷呈于同一平台,鱼龙混杂。调查中有81.2%的学生遇到过网络不文明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甄别,不能盲目吸收,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4.2引导学生科学运用网络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网络观,保持理性的上网心态。确保自己既能走进、利用网络,又能走出、远离网络。真正做到“上网有节”,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做网络的主人。
4.3加强网络思想教育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学生在网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教育者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引导。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另一方面就是加强校园网建设。如广西民族学院的“相思湖”网站聘请心理学专家、有关领导在线与学生交流;“雨无声”网站邀请心理学专家在线主持论坛等,都深受学生欢迎。校园网上的BBS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自由天地,学生可以自由抒发情感和阐述观点,对此学校只能适当引导而不能强行控制。教育者可以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通过巧妙导帖、适时跟帖、巧管板块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网上主导舆论,将德育教育融入悄无声息的交流中。还可以设计服务性的网站,帮助学生解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5全面了解学生,做好个别疏导
有些学生消极上网,源于心理问题。教育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方面掌握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如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监控;对辅导员及学生骨干进行培训,使他们起到引导和带动的作用;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正确对待网络不良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