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分析了SRP项目开展的作用及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SRP计划的开展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其学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SRP项目开展过程中还存在选题不当,督导、评价体系欠完善、“搭便车”现象比较普遍、SRP成员的科研基本技能不足等问题,通过合理的学术引导、改进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全员、全程参与的积极性等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SRP;大学生;科研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简称SRP),是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措施。它起源于19世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该院的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认为,美国传统大学经典学派的传统教法和学习方式把高等教育推进了腐儒式的泥潭。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罗杰斯把“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作为其教育信条,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并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与之相对应的,麻省理工学院利用实验室、工厂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让本科生从事研究活动。他们鼓励教授们把大学生当作年轻的同事,并应及时给他们以从事独立的、有激励性的科研的机会,并专门设立了一项给在校学生使用的托管基金,用来从事大学生研究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这就是麻省理工“学生研究计划”,它标志着麻省理工学院成为第一所制定“大学生研究计划”(SRP)的大学。此后,SRP 逐渐在各国大学广泛推广,在我国,清华大学首先借鉴UROP计划,从1996年开始创建并实施SRP计划。目前,我国已有众多高校开展了SRP计划,SRP大学生研究计划深受校方和大学生欢迎,发展趋势良好。
石河子大学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作为较早引入SRP项目的高校之一,在过去几年中,参与SRP计划的学生逐年增加,项目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SRP计划在师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1 SRP计划开展的作用
1.1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模式
大学本科时期作为“通识教育”,它给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在我国,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习阶段进行。而SRP计划则打破这一局限,作为一种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SRP计划为本科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机会,使学生能尽早进入本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学科前沿问题,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同时,SRP计划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SRP计划则是一种系统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可以激励学生在研究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进而有所成就。与课堂教学相比,SRP计划项目中涉及的知识领域更为综合,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做到“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制定方案、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有益。
1.3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SRP计划实施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项目的立项、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整理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研究环节,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很有帮助。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调查实践中,既验证了专业知识,又增加了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的兴趣。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就是在参加SRP计划训练之后,对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打算。
1.4 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SRP项目往往来自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的第一线,参与学生将直接和社会接触,学习处理各种问题的技巧,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锻炼了其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例如,一组做社会调查的SRP团队成员说:“我们挨家挨户去发放调查问卷,敲门时十家仅有三四家给开门的,开门的居民中给我们填调查问卷的十家不超过三四家,填问卷的居民十个中真正认真的也不过有三四个。这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个做自然科学实验的团队成员说:“最初做实验的时候,老师不放心把仪器给我们用,因为这些仪器都是很娇贵的。如果不是参加SRP,我们基本没有接触、使用精密仪器的机会。”
2 SRP计划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SRP项目选题不当,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本科阶段学习以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大多数SRP参与者均是首次接触研究训练,知识相对匮乏,动手能力较差,对于难度较高的课题无法胜任。学生在研究题目选择过程中,经常出现研究方向把握不准、研究范围偏大、研究内容偏难等问题,项目研究对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能力等要求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造成项目研究的可行性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申报目标。
2.2 SRP计划督导、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石河子大学SRP计划批准立项以后,按规定会给项目小组一年的研究期限,在研究期内大学会进行一次中期检查,要求项目组递交一份中期检查报告,通过中期检查后则继续进行研究,直至项目完成。由于日常管理和督导措施比较薄弱,项目实际的管理运行中经常出现研究进度慢于研究计划的问题,责任心不强的项目组甚至出现拖沓、应付现象,原本需要一年开展的研究,部分项目组临到结题时才动手,投入时间、精力没有达到要求水平,导致研究质量不高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我校SRP成果评价体系是以最终答辩评委老师的评分是否过60分来确定研究经费的发放,一部分小组成员怀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将目标定在了答辩及格上。
2.3 项目组研究过程中“搭便车”现象比较普遍
SRP项目组成员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部分项目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工作量不均,一方面,一名或两名同学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占用了其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其他成员工作量少,只是挂个名,“搭便车”思想严重,同时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科研训练。一些项目团队由于缺乏高效的组织管理,不仅影响了项目的科研水平,而且导致SRP项目的团队协作目标无法实现。
2.4 SRP成员的科研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我校SRP项目成员在科学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科研技能还没有掌握,给科研工作带来困难。例如,部分理工科项目小组对一些仪器、设备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规范,造成测量、观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降低,进而影响项目实验结论的正确性;社科类项目小组在整理调研数据时,对常用的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软件不熟悉,使得研究在建立模型、数据分析、结论解释上困难较多;此外,项目小组对于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技巧、及其文字表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完善SRP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建议
3.1加强对学生选题的引导
设立SRP大学生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思路,能够把课堂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进而得到初步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因此,应加强对学生选题的引导,本科生没有必要把SRP计划的目标定得过高,应从小处着手,研究项目尽量和当前本科学生的水平相匹配。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踏踏实实针对现实中的、身边的、或者专业课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探究,研究项目才会更加切实可行。
3.2 改进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全员、全程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SRP考评制度不完善、部分学生“搭便车”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取消以往对SRP成果评定的二级考评体系(通过/未通过),而是对SRP成果评定采取多等级差别判定,在验收合格的项目作品中,根据专家考评,又细分为一等作品、二等作品、三等作品,并根据项目等级的优劣对项目研究经费采取差额拨付,以调动项目团队认真工作,出好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对SRP立项之后监督和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项目小组除了要完成团队科研任务以外,还应撰写并完成个人的调研报告,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提高团队全员、全程参与的积极性。
3.3 加大SRP成果的推广展示力度,增加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对于评选结果为优秀的SRP项目,应该采用海报、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给与宣传,以扩大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可以组织优秀的SRP项目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创业杯大赛等相关大学生学术科研竞赛,让学生以SRP项目为科研基础,通过后续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强调SRP计划的大学生基础科研地位,来扩大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卢扬波.谈通过加强“SRP”计划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模式.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2] 刘娅.浅谈教师在SRP教育中的作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
[3] 唐宇.以SRP为依托 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
[关键词]SRP;大学生;科研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简称SRP),是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措施。它起源于19世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该院的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认为,美国传统大学经典学派的传统教法和学习方式把高等教育推进了腐儒式的泥潭。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罗杰斯把“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作为其教育信条,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并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与之相对应的,麻省理工学院利用实验室、工厂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让本科生从事研究活动。他们鼓励教授们把大学生当作年轻的同事,并应及时给他们以从事独立的、有激励性的科研的机会,并专门设立了一项给在校学生使用的托管基金,用来从事大学生研究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这就是麻省理工“学生研究计划”,它标志着麻省理工学院成为第一所制定“大学生研究计划”(SRP)的大学。此后,SRP 逐渐在各国大学广泛推广,在我国,清华大学首先借鉴UROP计划,从1996年开始创建并实施SRP计划。目前,我国已有众多高校开展了SRP计划,SRP大学生研究计划深受校方和大学生欢迎,发展趋势良好。
石河子大学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作为较早引入SRP项目的高校之一,在过去几年中,参与SRP计划的学生逐年增加,项目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SRP计划在师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1 SRP计划开展的作用
1.1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模式
大学本科时期作为“通识教育”,它给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在我国,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习阶段进行。而SRP计划则打破这一局限,作为一种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SRP计划为本科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机会,使学生能尽早进入本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学科前沿问题,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同时,SRP计划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SRP计划则是一种系统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可以激励学生在研究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进而有所成就。与课堂教学相比,SRP计划项目中涉及的知识领域更为综合,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做到“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制定方案、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有益。
1.3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SRP计划实施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项目的立项、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整理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研究环节,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很有帮助。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调查实践中,既验证了专业知识,又增加了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的兴趣。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就是在参加SRP计划训练之后,对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打算。
1.4 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SRP项目往往来自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的第一线,参与学生将直接和社会接触,学习处理各种问题的技巧,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锻炼了其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例如,一组做社会调查的SRP团队成员说:“我们挨家挨户去发放调查问卷,敲门时十家仅有三四家给开门的,开门的居民中给我们填调查问卷的十家不超过三四家,填问卷的居民十个中真正认真的也不过有三四个。这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个做自然科学实验的团队成员说:“最初做实验的时候,老师不放心把仪器给我们用,因为这些仪器都是很娇贵的。如果不是参加SRP,我们基本没有接触、使用精密仪器的机会。”
2 SRP计划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SRP项目选题不当,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本科阶段学习以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大多数SRP参与者均是首次接触研究训练,知识相对匮乏,动手能力较差,对于难度较高的课题无法胜任。学生在研究题目选择过程中,经常出现研究方向把握不准、研究范围偏大、研究内容偏难等问题,项目研究对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能力等要求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造成项目研究的可行性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申报目标。
2.2 SRP计划督导、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石河子大学SRP计划批准立项以后,按规定会给项目小组一年的研究期限,在研究期内大学会进行一次中期检查,要求项目组递交一份中期检查报告,通过中期检查后则继续进行研究,直至项目完成。由于日常管理和督导措施比较薄弱,项目实际的管理运行中经常出现研究进度慢于研究计划的问题,责任心不强的项目组甚至出现拖沓、应付现象,原本需要一年开展的研究,部分项目组临到结题时才动手,投入时间、精力没有达到要求水平,导致研究质量不高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我校SRP成果评价体系是以最终答辩评委老师的评分是否过60分来确定研究经费的发放,一部分小组成员怀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将目标定在了答辩及格上。
2.3 项目组研究过程中“搭便车”现象比较普遍
SRP项目组成员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部分项目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工作量不均,一方面,一名或两名同学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占用了其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其他成员工作量少,只是挂个名,“搭便车”思想严重,同时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科研训练。一些项目团队由于缺乏高效的组织管理,不仅影响了项目的科研水平,而且导致SRP项目的团队协作目标无法实现。
2.4 SRP成员的科研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我校SRP项目成员在科学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科研技能还没有掌握,给科研工作带来困难。例如,部分理工科项目小组对一些仪器、设备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规范,造成测量、观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降低,进而影响项目实验结论的正确性;社科类项目小组在整理调研数据时,对常用的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软件不熟悉,使得研究在建立模型、数据分析、结论解释上困难较多;此外,项目小组对于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技巧、及其文字表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完善SRP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建议
3.1加强对学生选题的引导
设立SRP大学生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思路,能够把课堂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进而得到初步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因此,应加强对学生选题的引导,本科生没有必要把SRP计划的目标定得过高,应从小处着手,研究项目尽量和当前本科学生的水平相匹配。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踏踏实实针对现实中的、身边的、或者专业课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探究,研究项目才会更加切实可行。
3.2 改进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全员、全程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SRP考评制度不完善、部分学生“搭便车”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取消以往对SRP成果评定的二级考评体系(通过/未通过),而是对SRP成果评定采取多等级差别判定,在验收合格的项目作品中,根据专家考评,又细分为一等作品、二等作品、三等作品,并根据项目等级的优劣对项目研究经费采取差额拨付,以调动项目团队认真工作,出好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对SRP立项之后监督和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项目小组除了要完成团队科研任务以外,还应撰写并完成个人的调研报告,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提高团队全员、全程参与的积极性。
3.3 加大SRP成果的推广展示力度,增加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对于评选结果为优秀的SRP项目,应该采用海报、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给与宣传,以扩大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可以组织优秀的SRP项目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创业杯大赛等相关大学生学术科研竞赛,让学生以SRP项目为科研基础,通过后续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强调SRP计划的大学生基础科研地位,来扩大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卢扬波.谈通过加强“SRP”计划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模式.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2] 刘娅.浅谈教师在SRP教育中的作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
[3] 唐宇.以SRP为依托 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