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新形势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进行了阐述,对“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引企入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号]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7(a)-0000-00
建设好实训基地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目前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新思路,鉴于这种新的建设模式,特制订本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
1“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1再现职业实训环境,培训学生技能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以面向行业、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工作环境的职业化为特点,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运行从形式上强调岗位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让学生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2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成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专业教师实现专业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的平台,以实现操作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便于教师的工程实践活动常规化,通过现场备课、参与外协加工、技术服务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1.3开展社会职业培训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不仅要具备满足在校学生技能培训的功能,还应具备为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培训的功能。
1.4满足职业技能鉴定需要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为技术人才培训和进行职业鉴定提供条件,实现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考核相结合。
1.5发挥数控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
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成本高等,而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扩充其普适性,能进行多专业的综合实训,使其成为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的实训基地。
1.6建设“产教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促进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培养人才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关键。“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成为工学结合的基地及职业素质养成的基地。工学结合是企业与学院双向结合的形式。一方面企业可直接安排学生到车间实习;另一方面当企业需要进行零件的精密加工时,可以利用学院实训基地数控设备为企业提供服务,使合作企业和学院实训基地的优势资源得到利用和共享。
2“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拓展功能
2.1生产与技术服务基地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是”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重要保障。”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人才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生产加工等技术服,解决技术难题。
2.2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在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孵化的过程中,“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可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利用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开发基地。高职院校拥有各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要鼓励高职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通过科技成果孵化、技术开发和产品中试等途径,成为企业的成果转化基地。
2.3应用课题的研究
基地在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参加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要将“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建成应用课题的研究基地。“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在运作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发与应用相结合,企业和学校合作,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产优势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项目。
3“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学院统筹管理。“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资金和财物管理均实行学院统一管理。“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具体业务、运行和维护等日常管理现代制造中心负责。做到职能明确,专人负责,保持较高的设备良好率和开出率,制订专门的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指导与理论指导不脱节。实训指导教师对现场教学负责。
4“引企入校”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4.1 以工学结合为主导,实行产、教、研三结合的运行模式
①以专业指导委员会、“引企入校”实训基地为主体,建立产学研运行方式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校企双赢互惠的动力机制和产学研结合的考核机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考核标准并对“引企入校”基地产学研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考核。每学期进行两次指导和检查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作为考核其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专、兼职教师在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程实际、运用于实训,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4.2以企业、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为契合点,实行工学结合的运行方式
①项目导向, “教、学、做、评”合一
“引企入校”实训的核心内容是掌握职业岗位所需技能。提炼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作为工作任务。将所需技术知识、工作过程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组成目标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工作项目”,通过设计若干组的目标和任务构成实训课程,但仅使学生掌握围绕设定的“工作项目”开展所学专业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工厂化,教师作为车间管理者和技术指导,将学生分为产生组,按照工厂工作制度进行,使学生熟悉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环,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观念的形成。通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不定期的检查,考评学生实训过程和效果。
②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
选择依托企业和行业资源优势,“工作项目”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训要求。其课程教学以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技师作为指导教师和技术顾问,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将校企合作项目融入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进行工厂实际产品的加工,产生合格的零件。在实际的生产任务上进行锻炼,形成工学结合、产学,做到以生产性实训弥补初始阶段结合的实训模式段的消耗性实训。
③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运行方式
实训基地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运行。在实践中有理论的指导,在实践后有理论的提炼,提高了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2] 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 丁建洪,徐洁,兰杏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4).
[4] 傅昌德,冯雪萍.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46-49.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引企入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号]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7(a)-0000-00
建设好实训基地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目前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新思路,鉴于这种新的建设模式,特制订本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
1“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1再现职业实训环境,培训学生技能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以面向行业、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工作环境的职业化为特点,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运行从形式上强调岗位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让学生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2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成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专业教师实现专业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的平台,以实现操作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便于教师的工程实践活动常规化,通过现场备课、参与外协加工、技术服务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1.3开展社会职业培训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不仅要具备满足在校学生技能培训的功能,还应具备为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培训的功能。
1.4满足职业技能鉴定需要
“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为技术人才培训和进行职业鉴定提供条件,实现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考核相结合。
1.5发挥数控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
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成本高等,而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扩充其普适性,能进行多专业的综合实训,使其成为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的实训基地。
1.6建设“产教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促进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培养人才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关键。“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成为工学结合的基地及职业素质养成的基地。工学结合是企业与学院双向结合的形式。一方面企业可直接安排学生到车间实习;另一方面当企业需要进行零件的精密加工时,可以利用学院实训基地数控设备为企业提供服务,使合作企业和学院实训基地的优势资源得到利用和共享。
2“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拓展功能
2.1生产与技术服务基地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是”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重要保障。”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人才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生产加工等技术服,解决技术难题。
2.2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在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孵化的过程中,“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可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利用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开发基地。高职院校拥有各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要鼓励高职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通过科技成果孵化、技术开发和产品中试等途径,成为企业的成果转化基地。
2.3应用课题的研究
基地在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参加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要将“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建成应用课题的研究基地。“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应在运作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发与应用相结合,企业和学校合作,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产优势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项目。
3“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学院统筹管理。“引企入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资金和财物管理均实行学院统一管理。“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具体业务、运行和维护等日常管理现代制造中心负责。做到职能明确,专人负责,保持较高的设备良好率和开出率,制订专门的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指导与理论指导不脱节。实训指导教师对现场教学负责。
4“引企入校”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4.1 以工学结合为主导,实行产、教、研三结合的运行模式
①以专业指导委员会、“引企入校”实训基地为主体,建立产学研运行方式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校企双赢互惠的动力机制和产学研结合的考核机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考核标准并对“引企入校”基地产学研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考核。每学期进行两次指导和检查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作为考核其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专、兼职教师在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程实际、运用于实训,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4.2以企业、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为契合点,实行工学结合的运行方式
①项目导向, “教、学、做、评”合一
“引企入校”实训的核心内容是掌握职业岗位所需技能。提炼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作为工作任务。将所需技术知识、工作过程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组成目标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工作项目”,通过设计若干组的目标和任务构成实训课程,但仅使学生掌握围绕设定的“工作项目”开展所学专业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工厂化,教师作为车间管理者和技术指导,将学生分为产生组,按照工厂工作制度进行,使学生熟悉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环,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观念的形成。通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不定期的检查,考评学生实训过程和效果。
②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
选择依托企业和行业资源优势,“工作项目”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训要求。其课程教学以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技师作为指导教师和技术顾问,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将校企合作项目融入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进行工厂实际产品的加工,产生合格的零件。在实际的生产任务上进行锻炼,形成工学结合、产学,做到以生产性实训弥补初始阶段结合的实训模式段的消耗性实训。
③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运行方式
实训基地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运行。在实践中有理论的指导,在实践后有理论的提炼,提高了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2] 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 丁建洪,徐洁,兰杏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4).
[4] 傅昌德,冯雪萍.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