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涵蕴甚深的诗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o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轼的《东栏梨花》由于“清明”的多解而显得意蕴十分丰富,能从不同层面给我们深刻的心理体验,实在是一首“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的好诗。
  【关键词】苏轼 《东栏梨花》 弦外之音 题外之旨
  
  苏轼《东栏梨花》诗云: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要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关键在第四句。这首诗第四句特别能触动读者的情感。第四句承第三句而来,第三句写因“东栏一株雪”心生惆怅,惆怅什么?第四句作了解答。
  第四句是一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是“人生看不了几清明”。这句话看似明了,实则模糊。因为“清明”一词存在歧义,是清明时节,还是清楚明白?不得而知。
  探究诗的一、二句,“梨花淡白”、“花满城”、“柳深青”、“柳絮飞”等语一再告诉我们描写的季节是暮春,是古人易惜春伤春的时节。柳青意味着春浓。杨柳遍绿、柳絮纷飞时也正是清明节来临时。韩愈《寒食》诗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所飞者即柳絮,而寒食又在清明节前一天。另外,古代有的地方因柳渐渐形成一些古俗,将清明节叫做柳节。所以,末句“清明”理解为清明节气合景合理。那么本诗的意旨就是:在春意浓浓的季节,诗人面对即将凋谢的东栏梨花联想到人生的苦短,不由得心生惆怅,感叹哀伤。
  但是,将“清明”理解为“清楚明白”难道就不可以吗?
  诗第一句已有“梨花淡白”,为什么第三句要重复写梨花呢?(明人郎瑛认为,既云“梨花淡白”,又云“一株雪”,重言相犯,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无非是这“一株雪”特别地引起了作者的“惆怅”,特别地能令人伤感罢了。“东栏”交代了地点,“一株”显示了孤单,“雪”则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有意而恰当地表现了此株梨花的纯净、清丽,不同于前面的“淡白”。这是一株孤独的超凡脱俗的梨花!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联系到诗人自身,才华卓绝的他也应是孤独的。他缘何孤独?也许是怀才不遇,也许是仕途遭贬,也许是壮志难酬,……无论哪一种可能,“惆怅东栏一株雪”都可看作是惆怅诗人自己,惆怅自己的人生看不清楚明白,整首诗表达的是由东栏梨花的清净孤寂而生的人生困惑之感。人生的困惑谁没有呢?谁没有孤独过?谁能将人生看得明明白白?反躬自问一下,也许我们便不难理解苏轼,不难理解本诗的这一意旨了。
  由上所述看来,苏轼的《东栏梨花》由于“清明”的多解而显得意蕴十分丰富,能从不同层面给我们深刻的心理体验,实在是一首“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好诗。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全文以“悲”为感情基调,重点叙写了对三代女性的追思。对三代女性的追思都充满悲情,却各有特点,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材艺术和抒情手段。  【关键词】《项脊轩志》;“悲”;感情;艺术    《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全文以“悲”为感情基调,读来真切自然,深沉委婉,感人至深。笔者在此就作者归有光对母亲、祖母、妻子的回忆浅谈一下本文“悲”的艺术。  其一
【摘 要】引导学生品悟诗歌深刻的内蕴及丰富的情感,是诗歌鉴赏教学的基本任务。本文以《短歌行》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涵咏以品,美谈以悟,语如珍珠,层层深入,简而有章。  【关键词】诗歌教学 鉴赏 品味 《短歌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
【摘 要】古诗词鉴赏是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该类题型解答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认为应该仔细阅读作品及题目,整体认知文本,按试题要求寻找答题切入点,然后规范作答。  【关键词】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 解题方法    古诗鉴赏题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有阅读方法,解题有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在鉴赏测试中立于不败之
【摘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论述了文本的语言艺术特质。  【关键词】杜牧 古代文学 文本鉴赏 语言艺术    杜牧的《阿房宫赋》能历经几百年文学长河的淘洗,成为文赋之精品,让人常读常新,如品香茗、饮醇酒,齿间余香,三日不绝,与其语言的精美、醇厚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以为下面三方面的处理尤为独特、成功。    一、叠用修辞,内涵丰富    优秀的作品常
【摘 要】《诗经·卫风·氓》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中的“与”字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两种版本中都解释为介词“同”,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从前后文是否意思一致、现代汉语角度、造成错误的根源以及钱钟书著作与清代学者吴昌莹的旁证及直接证据可知,“与”字应该解释为“如”才正确。  【关键词】注释 虚词 与 同 如    《诗经·卫风·氓》一诗已被选入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多年,并且也被选入现行新课改教材必修
【摘 要】所谓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放飞思维、创造美好的意境。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留白,只要教师细心寻找、用心挖掘,这些留白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想象作文的绝好题材。  【关键词】留白 想象作文 课本 题材    一、巧用插图,填充“留白”  插图是无声的立体语言,是让人产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借助文中的插图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作适当的填白:先引导学生对插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之一,其诗词中却不乏与酒相关的名篇佳作,从中流露出的苦闷情结,对研究辛弃疾的性格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辛弃疾诗酒苦闷情结    一、传奇坎坷的英雄之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的确,稼轩之词,或作窾坎镗鞳愤激不平之声,或发豪气洋溢力扭乾坤之音;或抒沉郁顿挫壮志难酬之情,或叹缱绻悱恻人生苦短之悲,近千年来
【摘 要】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本文分别从画面美、情韵美和悲剧美等三个不同的层面,揭示了作品深刻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画面美 情韵美 悲剧美 美学价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首缠绵深沉、情真意切、令人几欲断肠的词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中的经典。词的下片中,有一句“小轩窗,正梳妆”的细节描写,这六个字,看似直白明了,简单平常,实则意味绵长,
【摘 要】对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提到的侯嬴之死,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仔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认为侯嬴之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侠士精神与人格理想。  【关键词】侯嬴 知识分子 侠士精神 人格理想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见高中语文教材试验本第六册)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侯嬴之死。原文中关于这一情节有两处表述,一是公子与客赴赵时,侯嬴说:“臣宜从,老不能,请
【摘 要】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培养语感,能古县学生理解语文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关键词】朗读 兴趣 语感 领悟    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这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