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约束力是对自己的监督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受到双方父母的高度关注。面对多方面的宠爱,乃至于溺爱,现代的孩子都展现出比较自我的一面。面对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对别人要求过多,而对自己却总是轻易原谅。在学校里经常有如下的表现:随便发脾气,上课说话,无故招惹别人,做事缺乏坚持性,好动等等,常常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关键词:自我约束力;养成教育;环境;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革新也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核心任务。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对其进行教育,虽然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接踵而来的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也愈发严重。多方面的宠爱,乃至于溺爱,让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松懈,反而对别人的“闲事”非常的在意,“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就是我们班级同学现在的真实写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项工作要抓好抓实,就得有规有矩。要让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主要还是需要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一、影响孩子自我约束力形成的因素
1.家庭养成教育的影响
现在班级家长多为80后独生子女,00后的孩子受到两个家庭老人的全面呵护。从小到大,他们的愿望要求在家里长辈面前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这也间接导致了现在孩子比较自我,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老辈的溺爱心理,也给了孩子过分的鼓励与表扬,提供了一个过分自由的教育环境。跟随父母长大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父母主要教育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相对严格,自我约束能力较强。
2.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
孩子的行为受学习环境的影响,这也决定了校风、班风对孩子在校行为表现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班级的孩子当他们整体午读比较安静,教室会自然而然形成一股读书学习的氛围,这时候甚至不需要班级小干部的管理,每个人都坐姿端正,即使是平时里非常调皮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也能安静认真地度过午读时光。
3.自我约束意识薄弱的影响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況,在午读和课堂上,有同学东张西望,随便插嘴说话,更有甚者会离开自己的位置。在我对这样的同学进行引导教育时,他们给我的反应却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我把这样的行为称为无意识的行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等到老师提醒时,才会反应过来。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薄弱,因此直接导致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能力。
二、培养自我约束力的途径与方法
1.开展主题班会,知规矩
主题班会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教育意义是有主题,方向,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且学生参与教育过程,有着切身的体会意义。主题班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重视程度。任何意识的形成,都需要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三大板块的内容。明确自我约束意识的概念,从本质上理解这一内容,在形成的过程中才会稳扎稳打。
2.合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学规矩
自我约束力是对自己的监督管理能力。个人认为,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其基础是提高孩子接受监督的意识。所以,单单依靠老师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教室里看着学生,因此,我把班级的主要监管权力交给了我的班干部们,同时告诉班级的孩子,每个人都有监督别人的权力,每个人都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不要对自己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当然,监督别人的前提是,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确班规校规,也可以让孩子们提出见解,一起来制定班规,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校规的学习中来。
3.强化班规,守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确立是为了班级管理建立有效统一的准绳。对孩子的基础行为提出明确的约束要求。这样的班规需要学生民主的制定,因为,由老师告诉他们的要求,孩子们会认为这个是命令,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由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这样决定的班规,规矩多过承诺,是基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三、结束语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长抓不懈,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同时,采取科学的管理、以教育引导为主,为学生的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进入社会的生存有意的创设自我约束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更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广艳.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001):108-109.
[2]杨喜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教师, 2016(S1):10-10.
江阴高新区金童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 214400
关键词:自我约束力;养成教育;环境;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革新也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核心任务。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对其进行教育,虽然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接踵而来的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也愈发严重。多方面的宠爱,乃至于溺爱,让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松懈,反而对别人的“闲事”非常的在意,“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就是我们班级同学现在的真实写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项工作要抓好抓实,就得有规有矩。要让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主要还是需要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一、影响孩子自我约束力形成的因素
1.家庭养成教育的影响
现在班级家长多为80后独生子女,00后的孩子受到两个家庭老人的全面呵护。从小到大,他们的愿望要求在家里长辈面前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这也间接导致了现在孩子比较自我,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老辈的溺爱心理,也给了孩子过分的鼓励与表扬,提供了一个过分自由的教育环境。跟随父母长大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父母主要教育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相对严格,自我约束能力较强。
2.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
孩子的行为受学习环境的影响,这也决定了校风、班风对孩子在校行为表现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班级的孩子当他们整体午读比较安静,教室会自然而然形成一股读书学习的氛围,这时候甚至不需要班级小干部的管理,每个人都坐姿端正,即使是平时里非常调皮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也能安静认真地度过午读时光。
3.自我约束意识薄弱的影响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況,在午读和课堂上,有同学东张西望,随便插嘴说话,更有甚者会离开自己的位置。在我对这样的同学进行引导教育时,他们给我的反应却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我把这样的行为称为无意识的行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等到老师提醒时,才会反应过来。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薄弱,因此直接导致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能力。
二、培养自我约束力的途径与方法
1.开展主题班会,知规矩
主题班会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教育意义是有主题,方向,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且学生参与教育过程,有着切身的体会意义。主题班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重视程度。任何意识的形成,都需要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三大板块的内容。明确自我约束意识的概念,从本质上理解这一内容,在形成的过程中才会稳扎稳打。
2.合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学规矩
自我约束力是对自己的监督管理能力。个人认为,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其基础是提高孩子接受监督的意识。所以,单单依靠老师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教室里看着学生,因此,我把班级的主要监管权力交给了我的班干部们,同时告诉班级的孩子,每个人都有监督别人的权力,每个人都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不要对自己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当然,监督别人的前提是,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确班规校规,也可以让孩子们提出见解,一起来制定班规,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校规的学习中来。
3.强化班规,守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确立是为了班级管理建立有效统一的准绳。对孩子的基础行为提出明确的约束要求。这样的班规需要学生民主的制定,因为,由老师告诉他们的要求,孩子们会认为这个是命令,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由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这样决定的班规,规矩多过承诺,是基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三、结束语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长抓不懈,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同时,采取科学的管理、以教育引导为主,为学生的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进入社会的生存有意的创设自我约束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更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广艳.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001):108-109.
[2]杨喜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教师, 2016(S1):10-10.
江阴高新区金童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 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