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弘扬正能量,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需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讲授,这就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接受度,达到德育教学的真正目标。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评价方式生活化四个方面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模拟讲授,以此来传达给学生们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就更需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活,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的熟悉场景中去应用所学知识,这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
1.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抓住了学生道德养成的这一关键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德育的关键阵地,在具体开展课程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德育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生活且指导生活,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去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使得学生融入课堂并且将所学应用到生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时效性。
2.小學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关键的导向型作用,它指引着整个教学进程的开展,要想使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确立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势在必行,要想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就必须将教学目标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将刻板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实际生活例子,充分调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授“我不拖拉”一课时,我就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平时表现的拖拉现象设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拖拉的表现并反思这种行为对自己所造成的麻烦,争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改正这一问题,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加生活化,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进而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安排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克服拖沓的行为习惯,养成认真严谨的行为习惯,以便更好的处理日常事务。
2.2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生活化。传统的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标准,新课改要求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而转为通过教师和学生发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的互动中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时,我就模拟了一个家庭的场景,让孩子们分组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然后不同的成员会承担相应不同的家庭责任,做不同的事情,通过日程生活中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为家庭的付出和辛苦,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更加有感恩之心,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这节课中就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们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呈现,加强了学生们的真实体验。
2.3教学内容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说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大大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此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授“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时,我就通过我们传统节日风俗为引入点,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在传统节日到来时他们的庆祝方式,饮食特点等,孩子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农历新年,因为这时他们可以开心的放假到亲戚朋友家去玩,家里人会做好多特色好吃的,即使犯了错误也会比平时更容易得到原谅,还会有好看的烟花秀等等。
通过这一联系实际的引入就让学生们自然的融入课堂,跟随老师的节奏去学习更多的不同地域的风俗特色。
又比如,在讲授“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时,我就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如用电安全,燃气安全等问题,学生们也都积极参与到互动讨论中来,在热闹的讨论中让学生们学习到了很多家中安全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能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2.4教学评价生活化
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更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与践行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动机,并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客观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以科目考试成绩为主。这样所得出的结论缺乏现实依据,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全面考量,如此,通过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生活化,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使得评价更加合理深刻。
3.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生活化教学更加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的主是要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几方面入手,以此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求,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 柳飞燕.植根生活“土壤”“生长”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3):79-80.
[2] 楼会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7(12):210.
[3] 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2017(22):64.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蓝塘中心小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400)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模拟讲授,以此来传达给学生们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就更需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活,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的熟悉场景中去应用所学知识,这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
1.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抓住了学生道德养成的这一关键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德育的关键阵地,在具体开展课程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德育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生活且指导生活,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去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使得学生融入课堂并且将所学应用到生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时效性。
2.小學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关键的导向型作用,它指引着整个教学进程的开展,要想使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确立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势在必行,要想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就必须将教学目标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将刻板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实际生活例子,充分调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授“我不拖拉”一课时,我就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平时表现的拖拉现象设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拖拉的表现并反思这种行为对自己所造成的麻烦,争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改正这一问题,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加生活化,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进而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安排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克服拖沓的行为习惯,养成认真严谨的行为习惯,以便更好的处理日常事务。
2.2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生活化。传统的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标准,新课改要求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而转为通过教师和学生发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的互动中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时,我就模拟了一个家庭的场景,让孩子们分组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然后不同的成员会承担相应不同的家庭责任,做不同的事情,通过日程生活中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为家庭的付出和辛苦,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更加有感恩之心,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这节课中就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们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呈现,加强了学生们的真实体验。
2.3教学内容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说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大大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此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授“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时,我就通过我们传统节日风俗为引入点,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在传统节日到来时他们的庆祝方式,饮食特点等,孩子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农历新年,因为这时他们可以开心的放假到亲戚朋友家去玩,家里人会做好多特色好吃的,即使犯了错误也会比平时更容易得到原谅,还会有好看的烟花秀等等。
通过这一联系实际的引入就让学生们自然的融入课堂,跟随老师的节奏去学习更多的不同地域的风俗特色。
又比如,在讲授“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时,我就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如用电安全,燃气安全等问题,学生们也都积极参与到互动讨论中来,在热闹的讨论中让学生们学习到了很多家中安全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能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2.4教学评价生活化
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更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与践行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动机,并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客观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以科目考试成绩为主。这样所得出的结论缺乏现实依据,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全面考量,如此,通过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生活化,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使得评价更加合理深刻。
3.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生活化教学更加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的主是要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几方面入手,以此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求,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 柳飞燕.植根生活“土壤”“生长”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3):79-80.
[2] 楼会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7(12):210.
[3] 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2017(22):64.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蓝塘中心小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