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意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使新课程突破旧的形式的束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土,为学生绚烂多姿的生命奠基。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 探究 合作 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取决于教育方式,同时又决定了对人的培养方式。因此,学习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存在的。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进行的教育。素质教育则“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它侧重于人的素质优化与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的:“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做社会合格的成员,国家合格的公民”,应当“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来进行教育,不是为升学率而上课”;“学习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强记,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真正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血肉,能够终身受用”。
  而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反对的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适应升学需要为目的,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的急功近利的短期教育行为;其着眼点在于“好习惯”,在于“终身受用”,在于“做人”,在于“合格公民”,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这才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教育的学习方法。
  由此,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所谓“自主学习”(activelearning),是针对“被动学习”、完全由他人做主的“他主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选择、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目标并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自己能够根据学习的实际过程调整学习目标和内容。也就是说,真正的“自主学习”意味着在整个“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为达成目标的问题解决”、“学习结果的评价”这三个活动中,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与之相应,教师在这三个活动中引导学生确定自我学习目标、自我完成学习目标(解决问题)和自我评价。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以下三方面含义: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即主动是人的一种自觉行动。主动性是人的主体性中最基本的属性,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由衷的喜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换句话说,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负担的、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实际所为的行为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学校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偶发的、兴致所至的学习。单凭兴趣难以形成持久的努力,也难以形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坚韧,尤其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中的“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所以,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一般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以下四层意思: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的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总之,独立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根本特性。这种特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顽强地表现出来,是学生学习极重要的一种品质。为此,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或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
  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认知监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本质上是自主的、自控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作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谓“探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针对纯粹的“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而言的。“探究学习”以“自主学习”为基本前提,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学习过程往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反过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往往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展开。所以,严格地说,“探究学习”与“自主学习”并不构成并列的关系,两者有大量的交叉、重合的地方。具体而言,“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从真实的自然情境、生活情境或书本知识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或“研究问题”,显然这有些类似于科学研究者的求知方式或学习方式。所不同的是,科学研究者的“探究”必须是在整个学术界具有某种“独创性”或“原创性”,而学生“探究”的问题只要对学习者本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陌生”或“新异”,就有“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它看重的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刻地领会知识、学会自主学习并形成合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必须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并加以实施。这里强调的是探究的程序,也是探究的载体,它表明探究学习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一般认为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检验假设;表达和交流结果。我们据此提出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和开展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1、提出或生成问题。这是探究学习的认知起点。2、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这是探究学习的关键。3、搜集证据,形成解释。这是探究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假设是需要验证的,而验证的核心是搜集证据。4、交流和评价。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解释和观点,既对对方的解释进行质疑,又对自己的解释进行修正,这也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求证精神,而这正符合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培养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所谓“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针对学生个人活动的“个体学习”而言的。严格地说,“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也并不构成并列的关系。真实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合作学习”之所以被提出来,也正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往往需要周围同学和老师的帮助,需要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某种学习疑难并形成良好的“与人交往”、“与人共处”的情感、态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凸显出来,是基于它独特的理念。
  1、生生互动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它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习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人正是在交往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生活着,并通过交往学习着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主动的生存方式,并发展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获得人的本质。这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的观点,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事实上,这种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同样存在于“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之间、“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之间。新课程并不主张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逻辑上的理解,更不主张在“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之间、在“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在“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只是针对目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言,我们需要关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具体而言,强调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改变当前过于单一、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尤其是教师“一讲到底”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讲—学生听”就一定无效,也不意味着教师不能“讲授”。如果“教师讲—学生听”能够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够引人入胜并激励学生在“接受”了教师的“讲授”之后愿意主动探究,那么这种教师的“讲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将实现“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相互转换。
  可见,新的学习方式意味着“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也意味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发生相应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我们的学校文化,改善学习环境,为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资源,唤醒学生们久已尘封的体验的灵魂与探究的冲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土,为学生绚烂多姿的生命奠基。这一切无疑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对于素质教育意义更深远。
其他文献
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原因,有先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性的原因。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学困生主要表现如下: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米。例如:对于轴
期刊
常言道:“微笑,是冬天里的太阳;微笑,是酷暑中的清泉;微笑,是春天里的细雨;微笑,是秋天里的硕果……”对于教育而言,微笑胜过一顿拳脚。这儿有两个教师面对同样事件采用不同方法得到同样结果的事例:自习课上,有三四个男同学不听班长的劝告,在教室里追跑打闹。A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揪起一个同学的耳朵“啪啪”几个耳光,嘴里忿忿有词:“你咋这么可憎,让你做作业,谁让你乱跑!我看三句好话还不
期刊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任何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后进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有些教师对教育一两次仍不见效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叹曰“朽木不可雕也”,因而放任不管或采取粗暴手段强管,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斥”。  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学习差、表现差的后进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更希望别人尤其是教师尊
期刊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教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如下: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期刊
当前全国出版使用的几种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入选教科书的范文偏重于人文习性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熏陶,张扬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过分注重选文的文化份量,而忽视甚至掩盖了选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文采、语言等因素,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逐渐淡化甚至消除。有鉴于此,新课程语感教学应该紧紧围绕语文的本质属性和语文教学和特点,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会贯通,合而为一,遵循语感教学的规律,注重和加强语感教学,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富有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巧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我觉得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六个“允许”,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
期刊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总是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事实上,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困难,并不是因为某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
期刊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如何实施适度的课堂教学控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注重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教材是许多专家学者及一线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选材经典。课堂教学从教材入
期刊
【摘要】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基本要素。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创造教育为理论基础,学生通过教师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及课内外有效途径,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要求的创造性素质人才打下基础。本文将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