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至关作用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语教学中的朗读就是将教科书中无声的书面语言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小语教学实践浅叙些许经验和感悟。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标准、规范地朗读课文,是经过自己精心地备课,加上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感受、审美情趣,在对课文的意蕴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技巧,进行的艺术再现活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这样的范读,教师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很快地直接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鳴,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品的丰富内涵。
  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语言感受能力就是语感,是学生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朗读是培养并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感受能力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古人大家之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因此,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朗讀能够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朗读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学欣赏手段,创设情境,读书诵诗,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就能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我们绘声绘色地配乐朗读《美丽的三潭印月》一文,再结合表现杭州西湖风景衬托三潭印月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感受、体验到西湖的动感美、静寂美、柔和美、人文美以及激发起学生对祖国江山美的热爱。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把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这说的正是朗读的实质。
  四、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读,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读的过程中语言艺术就在学生头脑中积累下来,不知不觉间,内容与文章的写作技巧就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一旦用时,就会自然涌上心头,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对于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早已内化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并且不时地在运用。
  五、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读书时能够有效的将识字、辨形、释义、字音有机结合起来,能够积累语汇、规范口语、精炼语言,培养正确、流利、清晰,有表情说话的习惯。学生在体会中读出语感,读出味道。在不断地朗读中,学生会自然寻找到一种读书的乐趣,表达的感觉和想表达的欲望,最终会锻炼出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
  例如,五年级上册《想当一棵树》一课,诗歌采用了排比和拟人的写法。把树的四种品质:沉默、姿态、雅量和幽默写得通俗而具体,很是贴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根据借文练笔的要求,要想让学生也采用这种写法去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用语言把他表达出来,自然就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歌所选的事物、描写的方法及所使用的语言特点,激发孩子寻找美的事物的渴望和热爱自然的感情,“水满而溢”,“情动辞发”学生最终将情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能够有效的存储知识。所谓“熟读成诵”,朗读能够加深记忆,巩固记忆,在运用时能够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背诵、记忆是为了不断的向大脑输入信息,进行知识储备,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求学阶段,需要我们背诵的课文、名言警句、诗歌等,为了有效记忆都需要进行朗读,而且是反复的朗读,在这一点上没有终南捷径。因此,朗读是增强学生记忆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能一一道尽。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让学生具有相当的朗读能力,这也是当代素质教育学生智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发挥“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朗读”这种从古自今的教学形式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中更加呈现出异彩夺目的光芒。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当下的课堂环境了。为了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多元的理解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问题导学”的引入,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上,尤为明显。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它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且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历史不是一门主科目,在考试成绩在所占的分数较小,导致初中的历史教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培养;兴趣;初中历史]  长久以来,历史作为初中学科在的一门副科,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很多教师都觉得历史全完放任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就可以,没有
摘 要:现今学生普遍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只要上课就愁眉苦脸,这主要是我们的课堂一直处于幸福感的缺失状态。那幸福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两个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由他们自己完成的课堂,让他们有成功体验的课堂就是幸福的。  关键词:自主;合作;展示;成功;幸福  无意中翻看以前的教学资料,发现夹在其中的一句教学反思:这节课,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他们很满足,我也很满足。但这竟是八年前的事情了,面
摘 要: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推进,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要有语文味,还要有新意。怎样将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推陈出新?笔者作了初步的尝试,与君共享。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探  一、巧用题目,一线串珠,出新意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貫穿全文的线索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亦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而可以利用题目来设计课堂教学。比如:《最后一课》,这是一篇小说,
[摘 要:进入21世纪,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以其独特的优势——丰富的资源及便捷的共享率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当今,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就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来说,也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熟练地运用教学媒体。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会使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成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今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探索了文言文教学新方法,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加强文言文的积累运用,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实践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积累;运用;以写促读  “以写促读”文言文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言文学习作为课堂问题、课堂练习设计和编写的依据,以主动学习为中心,以活动为引领,让学生通过解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2.通过对《斑羚飞渡》的学习,掌握描写动物的方法。  3.找出文章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描写动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  课文《斑羚飞渡》  七年级下册第六本主题丛书中的P116《梅里山鹰》P128《孩子和雁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扮演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充分体现。而只要以学生为主体
摘 要:在乡镇基层文化站建设中,乡镇基层文化站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乡镇基层文化站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管理人员缺乏、设施管理与利用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主要在分析乡镇基层文化站管理问题基础上,提出对乡镇基层文化站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对乡镇基层文化站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建设,对乡镇基层文化站设施建设与利用进行完善等策略,以提升乡镇基层文化站管理水平。  关键词:乡镇基层文化站;
摘 要:音乐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是在此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以及形成基础的品德素质。但是就目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远远没有能够达到这些效果,音乐教学处于传统且止步不前的状态,没有能够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本文根据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实际,对“听音乐,品内涵,学欣赏”——以八年级音乐教学为例的音乐教学策略提出相关建议,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