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今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探索了文言文教学新方法,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加强文言文的积累运用,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实践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积累;运用;以写促读
“以写促读”文言文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言文学习作为课堂问题、课堂练习设计和编写的依据,以主动学习为中心,以活动为引领,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解决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的问题。
1活动引领积累佳句
陈坪老师认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首先还是要放在常用词语的积累上,没有一定量的积累,难以理解各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用法意思;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难以读懂文言文。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指导工作,并尽可能要学生人手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让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积累更多的古汉语常用词,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有鉴于此,建议学生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得设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历史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积累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地积累。此外,文言的成语典故和名言佳句都是经历了锤炼并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写作中,如能正确使用他们,并将重要的作家作品或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机地融入自己的习作,不仅可以使文章生动优雅,文采斐然,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含量。例如诸子散文中,《论语》的“温故知新”、“祸起萧墙”,《庄子》的“标新立异”、“游刃有余”,《孟子》的“以五十步笑百步”等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区区几字即可向我们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又展示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场景。
除此以外,笔者还尝试把名言佳句积累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事实上,语文学科综合性很强,它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知识领域,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法律、思想、科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当然也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有联系。因此,我们可根据一篇课文内容的重点,寻找“发散点”,把课文当作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载体,在综合化的视野下,拓宽课文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学到丰富、鲜活、融会贯通的知识。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综合活动,我们可以把两个活动和《端午的鸭蛋》《春酒》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选择其一,使用课件或者手抄报形式完成这一项非纸笔作业。内容主题要包括“节日由来介绍”、“传统活动”、“相关的食物”、“有关的诗词或对联”、“用自己语言赏析两首诗词”等。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中国节日的渊源历史,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初步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为下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笔者也曾尝试策划《古诗苑漫步》综合活动,把学生分为五大组。其中,“古诗与书画”组,学生不但展示了古今中外的书画作品图片,还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書画作品,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欣赏中增添审美情趣;“分门别类辑古诗”组,就很好的利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古诗中的离情别绪、风花雪月、天地山水,实物展示适用于标本、化石、制作等;“声情并茂诵古诗”组,就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展示;“绕梁悦耳唱古诗”组,即演唱了《别亦难》《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三首宋词改编的歌曲;“古诗中的春夏秋冬”组,表演了一个短剧——唐代诗人与当代中学生的时空对话。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活动还培养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学生在实际运用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部首解字强化记忆
掌握足够的古代汉语常用词,这是具备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功,那么除了大量的阅读,一个一个地积累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心理学上所讲的迁移规律,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的学习有规律可循,可以化难为易,从而增强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
笔者在八年级教授《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句子翻译时,靠死记是很难攻下的,教师就要“授之以渔”,教给他們一些小窍门,“青树翠蔓”;和“参差披拂”通过组词的方法不难把它分别翻译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在解释“蒙络摇缀”时要结合其他的新方法,“络”为翘丝旁,与绳有关,让学生联想一个动词,学生不难想到“缠绕”,这就是通过边旁部首联想推断的解释方法。另外“缀”与“坠”同音,根据这个学生很容易就猜出了“下垂”这个动词作解释,这就是根据读音联想推断的解释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类似以下的书面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加深对中国汉字文化的热爱。
仿照示例,创造性地解读下面的文字。
[示例]愧:心中有鬼,就应感到惭愧。跌:一失足成千古恨。
(1)功:_________________;(2)选: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做好预览文本,搜集信息,初步感知课文的工作,为学习课本储备能量。课前搜集记录信息能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习就更主动,更轻松了。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周一贯.阅读教学设计论[M].宁波出版社,2000.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积累;运用;以写促读
“以写促读”文言文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言文学习作为课堂问题、课堂练习设计和编写的依据,以主动学习为中心,以活动为引领,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解决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的问题。
1活动引领积累佳句
陈坪老师认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首先还是要放在常用词语的积累上,没有一定量的积累,难以理解各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用法意思;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难以读懂文言文。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指导工作,并尽可能要学生人手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让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积累更多的古汉语常用词,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有鉴于此,建议学生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得设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历史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积累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地积累。此外,文言的成语典故和名言佳句都是经历了锤炼并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写作中,如能正确使用他们,并将重要的作家作品或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机地融入自己的习作,不仅可以使文章生动优雅,文采斐然,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含量。例如诸子散文中,《论语》的“温故知新”、“祸起萧墙”,《庄子》的“标新立异”、“游刃有余”,《孟子》的“以五十步笑百步”等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区区几字即可向我们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又展示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场景。
除此以外,笔者还尝试把名言佳句积累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事实上,语文学科综合性很强,它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知识领域,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法律、思想、科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当然也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有联系。因此,我们可根据一篇课文内容的重点,寻找“发散点”,把课文当作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载体,在综合化的视野下,拓宽课文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学到丰富、鲜活、融会贯通的知识。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综合活动,我们可以把两个活动和《端午的鸭蛋》《春酒》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选择其一,使用课件或者手抄报形式完成这一项非纸笔作业。内容主题要包括“节日由来介绍”、“传统活动”、“相关的食物”、“有关的诗词或对联”、“用自己语言赏析两首诗词”等。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中国节日的渊源历史,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初步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为下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笔者也曾尝试策划《古诗苑漫步》综合活动,把学生分为五大组。其中,“古诗与书画”组,学生不但展示了古今中外的书画作品图片,还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書画作品,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欣赏中增添审美情趣;“分门别类辑古诗”组,就很好的利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古诗中的离情别绪、风花雪月、天地山水,实物展示适用于标本、化石、制作等;“声情并茂诵古诗”组,就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展示;“绕梁悦耳唱古诗”组,即演唱了《别亦难》《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三首宋词改编的歌曲;“古诗中的春夏秋冬”组,表演了一个短剧——唐代诗人与当代中学生的时空对话。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活动还培养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学生在实际运用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部首解字强化记忆
掌握足够的古代汉语常用词,这是具备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功,那么除了大量的阅读,一个一个地积累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心理学上所讲的迁移规律,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的学习有规律可循,可以化难为易,从而增强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
笔者在八年级教授《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句子翻译时,靠死记是很难攻下的,教师就要“授之以渔”,教给他們一些小窍门,“青树翠蔓”;和“参差披拂”通过组词的方法不难把它分别翻译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在解释“蒙络摇缀”时要结合其他的新方法,“络”为翘丝旁,与绳有关,让学生联想一个动词,学生不难想到“缠绕”,这就是通过边旁部首联想推断的解释方法。另外“缀”与“坠”同音,根据这个学生很容易就猜出了“下垂”这个动词作解释,这就是根据读音联想推断的解释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类似以下的书面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加深对中国汉字文化的热爱。
仿照示例,创造性地解读下面的文字。
[示例]愧:心中有鬼,就应感到惭愧。跌:一失足成千古恨。
(1)功:_________________;(2)选: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做好预览文本,搜集信息,初步感知课文的工作,为学习课本储备能量。课前搜集记录信息能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习就更主动,更轻松了。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周一贯.阅读教学设计论[M].宁波出版社,2000.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