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当下的课堂环境了。为了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多元的理解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问题导学”的引入,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上,尤为明显。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它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且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这样的一门学科,有着极其复杂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高中学习时期,老师更多侧重在知识内容的深入上。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方法中的死记硬背,那么很难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老师要灵活的运用问题,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发掘,来真正掌握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特点,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利用问题进行预习引导
在高中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应付高考,同时对于以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相比较其它阶段的学生而言,高中生在学习纪律上能有更好的自律性,但同时,某些不良的学习习性,一时半会也难以改正。在调查中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没有很好的展开,有的是不明白预习的重点,有的只是简单的进行浏览。这样的预习过程,很容易降低老师的教学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产生良好的互动,老师不妨利用“问题导学法”,来进行生物内容的教学。
在预习中运用“问题导学”的概念,老师首先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既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还要对难易程度有所把握。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前,将“种群”和“群落”分别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说,“在预习结束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减弱了学生对于提问的恐惧感,“用自己的语言”则代表了答案的灵活性,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上给出的内容,就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像“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根据这个概念,学生就能举例说“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向日葵也是一个种群”;而对于“群落”的概念,则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就像是“在一块玉米田中,既有农作物、杂草,也有螳螂、布谷鸟、鼠等,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的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群落”。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他们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通过概念和例证的对比,学生就能明白“种群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然后形成物种,各种物种之间又形成了群落”的关系,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二、课中,利用问题进行内容深入
在高中生物授学的课堂上,由于知识内容偏向于理科内容,并且概念较为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对生物教学存在着认识误区,就是以为只要自己熟记教材上设计的概念知识,就能掌握生物教学的内容了,这种观念是极不正确的。所以,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引起重视,并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利用“問题导学”的方法,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另一方面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为大家营造出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环境来。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章节的内容中,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实例,来进行“问题导学”的展开。比如说,在讲解完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后,老师不妨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不大,那么老师可以进一步来解释,“生活中有哪些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实例?”对于这个提问,可能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多样了,像番茄放置时间久了会变软,黄瓜放置久了会变蔫等,都是大家经常接触的内容,然后,老师可以顺势将这些蔬菜上,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下一阶段的“问题导学”进行铺垫。通过绘图,老师可以继续提问,“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或失水?”“细胞吸水或者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方便他们对概念进行深入。
三、课尾,利用问题进行巩固总结
在高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巩固。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结构,理性对待高考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生物老师对于课程总结,都持有肯定的看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進行实施。课程的总结并不仅仅是将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来。老师在进行总结之前,对于学生在这堂课上的学习情况,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在总结的过程里,就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里,老师不妨利用“问题导学”的方法,来让学生采取小组结合的方式,来对课程进行回顾与总结。
在进行小组的划分中,老师要给予适度的引导,这样可以帮助规避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最好是每个小组中都有学困生、学优生和中等生的存在,这样利用“问题导学”的时候,使知识点更具层次,总结的内容也更加的全面。同样拿《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举例,在小组交流中,老师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内容,在黑板上写出几道具有综合性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像“水份进出植物细胞要经过哪些结构”、“植物细胞内的吸水或失水主要是指哪一结构中水分的进出”等,然后学生在下面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回答。当老师的问题回答后,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想和疑问,进行问题式的提问,这样一方面对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对于出现的重要题型,进行记录,对后期的总复习也大有帮助。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查看各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解决不掉的难题,给予及时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于“问题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思想,老师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对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和老师形成良性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孙博辉.现代问题导学引领高中生物课堂的策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07:165.
[2]雷龙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73.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它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且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这样的一门学科,有着极其复杂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高中学习时期,老师更多侧重在知识内容的深入上。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方法中的死记硬背,那么很难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老师要灵活的运用问题,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发掘,来真正掌握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特点,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利用问题进行预习引导
在高中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应付高考,同时对于以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相比较其它阶段的学生而言,高中生在学习纪律上能有更好的自律性,但同时,某些不良的学习习性,一时半会也难以改正。在调查中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没有很好的展开,有的是不明白预习的重点,有的只是简单的进行浏览。这样的预习过程,很容易降低老师的教学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产生良好的互动,老师不妨利用“问题导学法”,来进行生物内容的教学。
在预习中运用“问题导学”的概念,老师首先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既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还要对难易程度有所把握。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前,将“种群”和“群落”分别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说,“在预习结束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减弱了学生对于提问的恐惧感,“用自己的语言”则代表了答案的灵活性,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上给出的内容,就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像“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根据这个概念,学生就能举例说“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向日葵也是一个种群”;而对于“群落”的概念,则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就像是“在一块玉米田中,既有农作物、杂草,也有螳螂、布谷鸟、鼠等,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的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群落”。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他们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通过概念和例证的对比,学生就能明白“种群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然后形成物种,各种物种之间又形成了群落”的关系,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二、课中,利用问题进行内容深入
在高中生物授学的课堂上,由于知识内容偏向于理科内容,并且概念较为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对生物教学存在着认识误区,就是以为只要自己熟记教材上设计的概念知识,就能掌握生物教学的内容了,这种观念是极不正确的。所以,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引起重视,并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利用“問题导学”的方法,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另一方面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为大家营造出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环境来。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章节的内容中,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实例,来进行“问题导学”的展开。比如说,在讲解完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后,老师不妨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不大,那么老师可以进一步来解释,“生活中有哪些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实例?”对于这个提问,可能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多样了,像番茄放置时间久了会变软,黄瓜放置久了会变蔫等,都是大家经常接触的内容,然后,老师可以顺势将这些蔬菜上,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下一阶段的“问题导学”进行铺垫。通过绘图,老师可以继续提问,“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或失水?”“细胞吸水或者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方便他们对概念进行深入。
三、课尾,利用问题进行巩固总结
在高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巩固。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结构,理性对待高考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生物老师对于课程总结,都持有肯定的看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進行实施。课程的总结并不仅仅是将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来。老师在进行总结之前,对于学生在这堂课上的学习情况,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在总结的过程里,就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里,老师不妨利用“问题导学”的方法,来让学生采取小组结合的方式,来对课程进行回顾与总结。
在进行小组的划分中,老师要给予适度的引导,这样可以帮助规避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最好是每个小组中都有学困生、学优生和中等生的存在,这样利用“问题导学”的时候,使知识点更具层次,总结的内容也更加的全面。同样拿《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举例,在小组交流中,老师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内容,在黑板上写出几道具有综合性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像“水份进出植物细胞要经过哪些结构”、“植物细胞内的吸水或失水主要是指哪一结构中水分的进出”等,然后学生在下面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回答。当老师的问题回答后,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想和疑问,进行问题式的提问,这样一方面对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对于出现的重要题型,进行记录,对后期的总复习也大有帮助。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查看各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解决不掉的难题,给予及时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于“问题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思想,老师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对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和老师形成良性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孙博辉.现代问题导学引领高中生物课堂的策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07:165.
[2]雷龙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