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想,向我们展现了一堂体现新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143-01
《三味书屋》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本中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已,勤奋学习的精神。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鲁迅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本课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没有细致引导是难以理解的,下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的导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的导入应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今的儿童对鲁迅先生的事迹了解不多。因此,揭示题目后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简介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的生平,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曾经在三味书屋读过书。以“大家想知道当年鲁迅先生在这里读书时的情景吗?”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审题读文,了解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能直觉探测文章的内容。学生在进入故事描述的境界里时,引导学生读题、审题,从课题中你想到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因为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一边读一边想,还要动笔画画,做记号,作批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对生字中的音、形、义及书写时的难点要点拨指导,及时表扬学得好的同学。接着让学生试着概括各段大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指名朗读课文,组织评读,最后配合音乐和挂图,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1.三味书屋从前是什么,现在又是什么?2.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3.第三自然段围绕“早”字,怎样写的?4.本课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三、图文对照,抓住重点
教学大纲要求:“中年级学生要初步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本课重点,也是图画内容的具体表述。应该从图画入手,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自由练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摆设?”教师要提示学生看图时要注意观察顺序。从学生的说法中归纳出本文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帮助学生弄清空间
方位,明白三味书屋室内陈设位置。学习这段必须图文对照,借助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接下来可以这样安
排:1.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表示方位的词:正中、前面、四面、东北角。2.让学生按课文提示的词,再次仔细观察插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什么?按顺序说出图上相应的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结合插图学习“八仙桌”、“戒尺”、“绣像”等词语的意思。3.为了把插图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指着图,按照空间方位顺序复述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课堂,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纠正错误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讲读时,结合学习生字新词,不但能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而且能扩展学生思路,更好认识词句的逻辑关系。”第三自然是教学重点,蕴意深刻,最后两句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这段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开展合作学习,在宽松气氛下自由、充分地质疑、解疑。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归类,简单的问题让学自己讨论解决,如:鲁迅为什么迟到?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怎么想?又是怎么做?“早”字像什么?“早”字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样学生对鲁迅的品质有一定的理解,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我趁热打铁,再引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件事对鲁迅先生一生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课文后两句话。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通过读、划、写、圈,讨论分析答案,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诱导,理解这两句话,抓住哪些重点词呢?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两个“刻”、“坚定的信念”、“深深地”、“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于是我抓住学生找出来的词语讲析,帮助学生理解“早”字的含义:表面上看,鲁迅刻下“早”字表明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和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以后不再迟到。深层意义来讲,“早”字是一种信念,是自责自勉,体现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鲁迅把这个信念刻在心里,激励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地奋斗了一生。使这些对农村孩子来说较难理解的语言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的精神。这样既突出重点,又解决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理解“料理、来历、信念、毫不松驰”等关键词语。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品词析句,由浅入深,逐层分析来突破难点,升华认识,达到课堂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的目的。学完后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图文结合,体会情感,教师相机指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班上有感情地读,借助课堂上读读、议议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境、人物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观察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学生学习全文后,利用插图设计问题,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说:1.作者怎样按空间方位介绍三味书屋?2.鲁迅先生为什么在书桌上刻“早”字?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要鼓励学生之间互想交流,大胆地回答,教师相机诱导。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背诵的方法,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例如:1.通过观察文中插图、学习朗读、背诵。2.通过教师提纲式的板书,练习朗读、背诵课文。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力求教学有所突破,还可以设计习作训练: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模仿课文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写法,按照“前面——中间——后面”的顺序,用一段文字介绍出来,语句要通顺连贯。这一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习作中又使学生把真情实感流于笔端,跃然纸上。以上这些就是我的教学设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143-01
《三味书屋》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本中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已,勤奋学习的精神。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鲁迅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本课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没有细致引导是难以理解的,下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的导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的导入应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今的儿童对鲁迅先生的事迹了解不多。因此,揭示题目后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简介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的生平,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曾经在三味书屋读过书。以“大家想知道当年鲁迅先生在这里读书时的情景吗?”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审题读文,了解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能直觉探测文章的内容。学生在进入故事描述的境界里时,引导学生读题、审题,从课题中你想到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因为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一边读一边想,还要动笔画画,做记号,作批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对生字中的音、形、义及书写时的难点要点拨指导,及时表扬学得好的同学。接着让学生试着概括各段大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指名朗读课文,组织评读,最后配合音乐和挂图,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1.三味书屋从前是什么,现在又是什么?2.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3.第三自然段围绕“早”字,怎样写的?4.本课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三、图文对照,抓住重点
教学大纲要求:“中年级学生要初步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本课重点,也是图画内容的具体表述。应该从图画入手,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自由练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摆设?”教师要提示学生看图时要注意观察顺序。从学生的说法中归纳出本文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帮助学生弄清空间
方位,明白三味书屋室内陈设位置。学习这段必须图文对照,借助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接下来可以这样安
排:1.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表示方位的词:正中、前面、四面、东北角。2.让学生按课文提示的词,再次仔细观察插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什么?按顺序说出图上相应的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结合插图学习“八仙桌”、“戒尺”、“绣像”等词语的意思。3.为了把插图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指着图,按照空间方位顺序复述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课堂,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纠正错误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讲读时,结合学习生字新词,不但能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而且能扩展学生思路,更好认识词句的逻辑关系。”第三自然是教学重点,蕴意深刻,最后两句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这段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开展合作学习,在宽松气氛下自由、充分地质疑、解疑。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归类,简单的问题让学自己讨论解决,如:鲁迅为什么迟到?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怎么想?又是怎么做?“早”字像什么?“早”字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样学生对鲁迅的品质有一定的理解,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我趁热打铁,再引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件事对鲁迅先生一生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课文后两句话。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通过读、划、写、圈,讨论分析答案,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诱导,理解这两句话,抓住哪些重点词呢?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两个“刻”、“坚定的信念”、“深深地”、“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于是我抓住学生找出来的词语讲析,帮助学生理解“早”字的含义:表面上看,鲁迅刻下“早”字表明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和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以后不再迟到。深层意义来讲,“早”字是一种信念,是自责自勉,体现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鲁迅把这个信念刻在心里,激励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地奋斗了一生。使这些对农村孩子来说较难理解的语言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的精神。这样既突出重点,又解决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理解“料理、来历、信念、毫不松驰”等关键词语。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品词析句,由浅入深,逐层分析来突破难点,升华认识,达到课堂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的目的。学完后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图文结合,体会情感,教师相机指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班上有感情地读,借助课堂上读读、议议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境、人物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观察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学生学习全文后,利用插图设计问题,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说:1.作者怎样按空间方位介绍三味书屋?2.鲁迅先生为什么在书桌上刻“早”字?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要鼓励学生之间互想交流,大胆地回答,教师相机诱导。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背诵的方法,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例如:1.通过观察文中插图、学习朗读、背诵。2.通过教师提纲式的板书,练习朗读、背诵课文。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力求教学有所突破,还可以设计习作训练: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模仿课文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写法,按照“前面——中间——后面”的顺序,用一段文字介绍出来,语句要通顺连贯。这一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习作中又使学生把真情实感流于笔端,跃然纸上。以上这些就是我的教学设想。